顾家小仵作(420)+番外
然而杨研却脾气不好,为人也是矜贵自负,说话也是句句刺人。
有人觉得杨研不来也好,如若杨研来了,大家聚一起也觉得没劲儿。
就比如说眼前林姑娘,也是个有趣妙人儿,大家跟林滢说说笑笑也是有趣。可如若杨研在此,她便会计较林滢身份,说一些冷言冷语,总之不会说得很好听。
自矜出身也不是什么大罪,每个人都有一些。只不过杨研会做得十分明显,甚至还将一些不好听的话说出来。
杨研是最见不得圈子里出现个身份卑微的女子了。若换做从前,以阿研性子,也定看不见林滢屡立功劳,而是会对林滢出身冷嘲热讽。
而杨研既是这么一副性情,也自然对客人家世高低十分在意,说话时也惯会捧高踩低。
倒未曾想杨研嫁入何家之后,居然好似变了一个人,整个人性情也是收敛了不少。
她这等改变,众女心中也是大感惊讶,心忖也未听说她那婆婆有如此厉害,能将儿媳驯得服服帖帖。
何家女儿何娇也在,更在人前把她这位嫂子夸奖一通。
“我那嫂子自从入门,就温善贤惠,对兄长是温柔熨帖,当真是羡煞旁人。她陪母亲初一十五吃斋念佛,也是十分虔诚,是最温柔和善不过。”
杨嫣也赞同不已:“就连大姐归家,拜见过父母以后,也是在家中佛堂清修,并不怎么掺和咱们闹腾。只恐怕,还会嫌弃我们吵闹。”
本来林滢只是随随便便的当个八卦听,可听到了此处,却也不觉触动了一点儿职业敏感性。
她并不认识杨研,今日也是第一次听到杨研的名字。可是一个人的性情如若一下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其中必定会有一个原因。
有些人突然开始诚信向佛,其实很可能是问心有愧,所以如此为之。
林滢念及于此,也不免觉得自己职业病可能有些严重。
这时候的杨研,却正静静在佛堂礼佛。
她做妇人发髻,可年纪还轻,但面上却是一派沉沉之气,全无少女的明媚动人。
佛堂烛光轻轻摇曳,照着上首那尊翠玉观音,那观音是杨家大夫人重金从寺庙里面请来的,果然是慈眉善目,仪态沉润。
此刻烛火轻轻扑在翠玉观音上,观音的五官更不由得平添了几分的生动慈祥。
杨研跪在蒲团上,她手握一串檀木佛珠,手掌却是禁不住在轻轻颤抖。
那纤纤十指蓦然紧紧握紧了佛珠,好似要将珠子捏碎一般。
她轻轻抬头,蓦然眸中泪光盈盈,流转了几分恐惧之色。
这菩萨的慈眉善目竟惹得杨研面露惧态!而她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她良心正在遭受拷问,禁不住十分的难受。
每次回到娘家,她就会想到自己做姑娘时候所做的一件恶事,然后心里面就会觉得不舒服。
因为这份不舒服,杨研甚至不大想回娘家。
可父母待自己也不错,妹妹又时常惦念自己,她也不好如此无情。
如今烛火盈盈,她跪于地上,那翡翠菩萨慈眉善目的瞧着她。
那么此时此刻,杨研心里蓦然浮起了一道美丽的身影,旋即这道身影动人的面容也是浮起杨研心头。她当然也还记得那个女子名字,她叫宁姝。
宁姝是两年前来到锦城的。她家道中落,和失了丈夫的寡母一道,一起投靠杨家。
杨家跟宁姝是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可已经差老远,可以说是有关系,但却不多。
杨研唤宁姝表妹,可宁姝算什么正经表妹?一表三千里,真差得老远。
杨家之所以安置她,无非是顾及杨家得名声,不愿意落个刻薄之名。再来,母亲也是一个惜弱的人,总是不忍心见人受苦至如此地步。
一个寡妇和孤女,若无依靠,还能去哪里呢?
杨家也不缺这点钱,收拾个院子,安置一下。等宁姝嫁人后,这母女二人自然会指望女婿生活。
母亲还教导杨研,让杨研人前对宁家母女好些,不要冷言冷语,太显刻薄。
不然杨家银钱花了,事也做了,莫非还要落不得好,反倒是惹人记恨?
她让女儿跟人家好好说话,也是为了自己结个善缘,今后说不定还能得些旁人的帮忖呢。
再者哪怕是得不到帮忖,这菩萨天上看呢,也是给自己留个善缘。
孙氏这样苦心教导,自然是盼自己女儿能修生养性,为自己积缘积福。
可惜这样的教导却并未当真入杨研的耳,也更没有入杨研的心。
杨研听不进去,也未曾将这些金玉良言记在心上。她觉得表妹一家是来打秋风的,给的些好处便一定要笑脸迎人吗?若为讨个感激,那岂不是要越给越多?如若不给,之前给的岂不是前功尽弃。
杨研只觉得比起母亲口中所说的什么积缘积福,倒不如及时止损。
不错,杨家是家大业大。可是这家大业大,难道就是给一些恬不知耻的穷亲戚讨好处的吗?
那时候杨研理直气壮,可是如今想想,杨研内心之中却不得不承认,彼时自己是心魔所迷了。
那时候宁姝来到杨家,对自己是笑脸迎人,竭力讨好。
可杨研呢,却只觉得她矫揉造作,装模做样。
这缕缕的心思之中,有一个杨研根本不愿意承认的原因。那个原因就是,宁姝生得很美!
她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宁姝时情景,那时候她还没那么恨,对于自己这个宁表妹更多得也是不屑和轻视。
可是宁姝第一次出现在杨府的宴会上,她容光动人,是个绝色美人胚子。那时候宁姝一身打扮素素的,看着低调得很。可是她这么往芍药花边那么一站,这满园得春光顿时也是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