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顾家小仵作(516)+番外

作者:柯小聂 阅读记录

“不过那是一开始。”

“渐渐的,她的画里就开始明媚、快乐。一个人的感情,总是会投射在自己作品里,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是心里面真实的情怀。她变了,之前她在鄞州郁郁不乐,总是沾染一抹水雾般的忧愁。可是到了京城,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却开心起来。”

温妍消失时候才十八岁,在她消失之前,她其实一直也是个年纪尚轻的妙龄女郎。

于是少女的情怀终究还是出现在她的画中,让她明媚的心情注入她的笔下。

贤妃说道:“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忽而开心起来,她给我写的信,左右不过是些琐碎之事。至于让她开心之事,也许因为她加入了诗社,认识了一些讨人喜欢的姑娘。也许她忽而有意专研什么学问,于是有了精神上的某种寄托。”

“又或许,因为她有了一个心上人——”

贤妃轻轻说道:“而这个心上人,也许就是如今的典狱司司主苏炼。”

林滢蓦然一怔,旋即心里一颤!

苏炼素来寡情,也不沾染女色,故而贤妃倒也并未察觉林滢与他之间会有什么男女之情。不过贤妃却是知晓,苏炼对眼前的林滢颇为器重。而那苏司主虽名声不好,可却出了名对自己人好,一向极会笼络人心。

贤妃如今说出这番话来,也是觉得林滢纵然跟苏炼有些交情,可想来也是个有自己主意的女子。

林滢怀中还有那枚从月仙庙讨来的祈缘签,此刻那枚签也好似如火滚热,仿佛有些发烫。而林滢面颊上也不觉沾染了浅浅红晕,

这几年她性子越发沉定,已经很少这般无措了。

林滢深深呼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使得自己心绪平静了几分。

她问道:“娘娘是个仔细谨慎的人,如今能这么说,可是查到些什么?”

接着林滢听着贤妃说道:“那时温姐姐被温太妃召唤入宫,而她每次入宫,都会来到这玉棠宫,来见见当日居于玉棠宫中的云嫔。而云嫔虽是将门之后,可一家殉城,只余她一个孤女。她是幼时被接入陈川公主府,由着陈川公主云月卿照拂长大。”

“后她被选入宫中,因她善于调香,且又是这么一个出身,陛下也对她颇为敬重,也算是有些长长久久的恩宠。温姐姐每次入宫,都会来见云嫔,说是两人兴趣相投,都喜爱调香缘故。而苏司主,却偏生是陈川公主和苏翰林的儿子,他必然也是跟云嫔相熟。”

贤妃虽未挑明,可林滢也已经是闻弦而知雅意。

也就是说,温妍每次来见云嫔,可能并不是想跟云嫔叙旧,而是想借云嫔为媒,跟自己情郎私通消息。

此事虽然没有什么证据,可贤妃已经是心生怀疑。

她早便觉得云嫔之死十分微妙,南姑觉得是因自己捡了一颗玄珠,方才使云嫔惹来杀生之祸。可在今日之前,贤妃已经觉得云嫔之死怕是没这般简单。

彼时云嫔自缢身亡,宫里知情人便以为她是受不得温太妃责问,故而选择自尽,也并未细查此事。

云嫔当日入宫,随身两名女婢皆是府中旧人,一个叫雪穗,一个唤素芸。两人皆同云嫔一起长大,感情亲近要好,也被云嫔引为左膀右臂。

云嫔死后,雪穗便自尽殉主,至于素芸,便说要为主子出家念经,一生供奉。彼时宫中念她是一片忠心,也是允了。

其实细细思之,也颇耐人寻味。

这出家的素芸家中有一幼弟,自幼体弱,且患有眼疾。

杨家不但奉以财物,还请名医替这病子瞧病。

等到杨臻入京待选,杨家已照拂人家弟弟七八个年头。那少年得名医诊治,视力虽比不上正常人,却也能看到一些,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方便。

这时候,杨臻方才寻到出家的素芸,问及当年之事。

听到了此处,林滢也不得不被眼前这位年轻的贤妃娘娘智计谋算所折服。

若云嫔刚死时,杨臻托人去问,只恐怕会打草惊蛇。

况且这素芸既是对云嫔忠心,也未必愿意道出其中隐情。

素芸不愿,也不敢。

所谓欲取之,先予之。

杨家先行施恩,又待时过境迁,方才悄悄询问真相。

这时候素芸方才终于松口,这么娓娓道出实情。

贤妃说道:“也亏得父亲素来宠我,把我当作男孩儿养,也是对我悉心教导,更允我可以使唤家里的人。”

“入宫前,我去庵堂见过素芸。她松了口,说云嫔生前确实有替温姐姐传递消息。”

此事云嫔掩得颇深,哪怕素芸是她心腹宫婢,也未曾跟素芸细谈。

不过每次温妍到了玉棠宫,她都会令素芸给人传讯。

那个人就是苏炼。

彼时苏炼养在宫中,和皇子们同吃同住,一并学习,有专门居所。这嫔妃日常起居活动之处,苏炼也到不了。

可素芸只需将消息传给一个叫小晏的内侍,那么那些消息就会传至苏炼手里。

贤妃缓缓说道:“苏炼就是温姐姐的那个情郎。”

他们私底下有相见,暗通款曲,虽然于礼不合,却掩不住少年人的情热。

温妍原本郁郁寡欢,可是后来却快乐起来。

因为她认识了一个令她砰然心动的俊美少年,使她领受到一种生命的热情。如此一来,温妍本来抑郁乏味的人生,也描绘出几分令人心动的亮色。

贤妃也说出了林滢心中的困惑:“你必定在想,若然当真两情相悦,当初的苏公子为何不去温家提亲?温姐姐虽是世族出身,可苏司主何尝不是出身名门,又受陛下看重。若向陛下恳求,这桩婚事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上一篇: 赴山 下一篇: (红楼同人)借贾修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