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借贾修真(242)
转日一早,庄户上的人家陆续都得了信,将信将疑地到庄上打听,却是真的让他们来领鱼的。一家一堆,都堆在当院,天冷,鱼都冻硬了,看那一堆恐怕都得有五六十斤。许嬷嬷几个在檐下看热闹,许嬷嬷对闫钧道:“这下可好,恐怕把池塘都打空了吧。”
闫钧笑道:“哪儿能呢,昨儿跟渔师傅们喝酒时说了,那两个大塘子太深,网都没沉底,再加上只在那么大个冰面上打的眼,虽是看着鱼窝子下的网,到底不过那么大小一块,起出来的没一半呢。”许嬷嬷惊讶道:“这还不到一半?那还养什么,这就吃不完了!”
闫钧笑道:“那塘闲着也是闲着,试试看也好,若是成了,庄里人家也多个营生。”许嬷嬷听了点点头。再看院子里的鱼已经都领得七七八八了,都赶着拿回家收拾,正要问还有谁家没来领,就看孙大宝带着大牛和小二来了,闫钧笑道:“怎么这会子才来,再晚就赶不上吃了。”
孙大宝笑着回:“咱们住的近,赶得上。”许嬷嬷心知这家人的做派,当是不想捡挑拣的便宜,特留到最后几个才来拿。小二到记名的地方画了押,大牛已经跟孙大宝把鱼都捡进藤筐里了,俩人抬着跟许嬷嬷几个打了招呼就往家去。
这头闫钧又问许嬷嬷道:“嬷嬷,厨上还留了不少鱼吧?”许嬷嬷笑道:“那些给庄上的人分分,还有想做什么人情的,也尽可从那里头出。”闫钧笑笑谢了许嬷嬷,两人又商议起明年养鱼的事来。
巧娘子在院子里见孙大宝他们抬了鱼进来,笑道:“怎么有这许多!”大牛道:“昨儿打了好几千斤鱼呢,不过咱们庄上每家每户都分到了,恐怕给分去不少。”孙大宝拿了刀出来,从后院井里打了水开始收拾鱼,大牛跟小二在一旁帮忙。
小三小四带着小五小六在一边看热闹。巧娘子拿了大篮子出来,捡大牛他们收拾好的鱼拿了几条,便往屋里走。小三见如此,忙跳起来道:“娘,我来烧火!”巧娘子笑道:“可说好了,这要吃鱼,饭点就得往后推一推了。这鱼不炖到时候不入味儿。”孙大宝仰脸笑道:“好饭不怕晚!”一众小的在边上附和。
巧娘子进了屋,先把锅里抹干了,往灶下生了火,小三就接了过去。稻草节火旺,引燃了细枝柴噼啪作响,不过片刻,大铁锅就烫了。先从瓦钵里挖了一块猪油到锅里,乳白的油脂轻声一响便化成了热油,忖度时候,将几条鱼一条条拎起尾巴缓缓滑入锅中,两边都先略煎一煎。
鱼皮变了色,往里搁进去姜丝蒜瓣葱白节,略翻动下,抬手注入一旁汤锅里温着的热水。呲呲声不绝,温水没过鱼身,小三已在灶底架上了大块松柴。巧娘子从灶山上取下几个罐子,从一个里头掏出几粒花椒扔进锅里,另一个里头是干芫荽,捏了一撮放下去。又从底下酱缸子里舀了几汤勺豆酱搁里头,这才盖上锅盖。又转身将几个萝卜切了片撒上些薄盐汤腌起来。
孙大宝几个总算将几十斤鱼都收拾得了,大的三四斤的放做一筐,余下的不过一两斤的放做一筐。这回捕鱼用的网眼子大,也没什么忒小的鱼捕上来。那厨房临着后院,这会儿一股子热腾腾的酱香荤味就飘过来了,几个娃子正乐得抓耳挠腮,便听得巧娘子隔着窗一声吆喝:“摆碗筷,吃饭喽。”
小四带着俩小的进去帮着拿碗筷,孙大宝跟大牛小二打水洗手上的腥气。众人围坐,整好八仙桌一桌,桌上一碟咸水萝卜、一碟酸菜缨子、小的几个歪着脖子冲厨房里看。帘子一掀,就见巧娘子两手捧着个面盆大的陶盆出来了。往桌子中间一放,只见褐色酱汁里白的蒜黄的姜上头还撒了一把蒜青葱花,堆高的鱼眼见焖得酥软。
巧娘子又从灶上焖饭的锅里端出一个小陶碗来,里头蒸的白米饭,搁多了水,更像稠粥,却是为小七准备的。拿起饭瓢把一大锅混了糙米杂豆的米饭都打松了,才喊一声:“盛饭来!”自己端了那陶碗出去,舀了点鱼汤,捡了几块鱼肚上没骨头的肉拌在一起,抱着小七先在一旁喂他。
大牛小二几个先给孙大宝和巧娘子盛了饭,才给小的几个盛,那灶台高,小三小四都还够不着。孙大宝看了把巧娘子跟前那碗推到大牛跟前笑道:“你妈先喂小七呢,这会儿盛出来待会子就凉了。现在不怕不够吃,你们就敞开了吃,管够!”大牛这才笑笑把碗端过去吃了。巧娘子一边喂小七一边看大的几个吃得鼓嘴,忙劝道:“不急,不急,慢慢吃,小心刺!”
孙大宝先把一条鲤鱼拨到一边,一边道:“这回的鱼都挺大,要不然小鱼刺儿更多。”又对小四道“四儿你慢点吃!别卡着!你看看你哥哥们,连小五小六都比你稳重。”小四不好意思得笑笑,又挑了块鱼肚皮上的肉给小五和小六,自己夹了个鱼尾巴一通啃。
巧娘子笑道:“你们啊,就敞开了吃,没看见外头还有那么些?本来还说做鱼干的,我看,咱们家的人口多,也不怕吃不完,也不用做鱼干了,都给炖着吃了得了!这回赶得急,下回炖个酥鱼,骨头都能吃了,不怕卡着。”小三正夹了一整条脊骨出来,听了这话,惋惜道:“那这个骨头就丢得可惜了。”
孙大宝笑着拍他脑袋一下,道:“好了,咱们现在换了这大的院子,屯了那么些米粮,你赶紧洗洗那穷气。”巧娘子道:“怎么叫穷气,好日子也得精细着过,三儿要喜欢,就把这骨头留着下回一起炖了你再吃好了。”小三赶紧摇头道:“别,别,娘,我还是爱吃鱼肉。”一时大大小小都乐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