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诺(274)+番外
韦霖的优秀毋庸置疑,但当施谨着眼看整个团队,韦霖以个人实力提高的团队表现,只是弥补了宋零诺这段时间的下滑缺口。施谨团队的整体表现并没有因韦霖的加入得到显著提高。
回忆着每次开小会时韦霖和宋零诺的沟通和相处模式,施谨想到了那两条本命年红手链,以及当时宋零诺被韦霖抓住手腕后的不自然和条件反射般的肢体躲避。
周一上班,施谨上楼找周健,问他要韦霖入职前的背调资料。
当初这个职位是韦霖直投的,整个招聘和入职流程周健从头跟到尾,背调也是他亲自做的。一般背调无异常的情况下,人事会标准化地通知业务招聘负责人,很少见哪个业务主管会专门来要详细的背调资料,尤其是候选人都已经入职两个月了。
但需求方是施谨,周健只能配合,从文件夹里翻出背调表格,“你为什么突然要这个?韦霖有什么问题吗?”
施谨说:“没有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她之前老板的评价,做个参考,方便更好地带她。”
纸张从周健桌上的HR专用打印机里缓缓滑出。两份背调,一份是韦霖前公司的HR,一份是韦霖在前公司最后一个岗位的直接上级。施谨先看HR那份,看完之后看直接上级那份。
周健在旁说:“背调结果只是再一次证明了韦霖是标准的五好人才,六边形全能战士。”再说了,这种公对公的背调,只要候选人没什么原则性问题,只要候选人的直接上级和她没什么深仇大恨,一般都会给出正向反馈,以维持体面的前雇主雇员关系。韦霖的前老板也一样,在周健问的十来个问题上给出了整齐划一的高分。
施谨却从一堆五分中找出唯一一个四分,她用手指点着四分对应的“Collaboration”,问:“这个,对方有提供实际例子作为依据吗?”
周健笑,“Vivian,这是四分,不是两分三分。”
当时在电话中,韦霖的前老板讲话快得像在赶时间,只有在周健问到“Collaboration”这一项时少许思考了几秒,然后给了一个四分。按周健的经验来看,这太正常不过了,对方如果全给五分多少会显得敷衍,总要挑一个给出不同的分数来证明每个反馈都经过了思考。
周健有他的道理,施谨不再追问。她提出需求:“我要给韦霖做一次360度反馈评估。”
周健问:“目的是什么?”韦霖试用期还没过,施谨完全可以等到试用期评估时一起做。
施谨说:“为了修正我作为leader的无意识偏见。”
业务理由并不十足充分,这是额外的工作量,周健可以拒绝配合,但提要求的人是施谨,周健还是答应了。
应施谨的要求,韦霖的360度评估问卷发给了她本人、她的直接上级、平级以及交叉部门中与她有过合作的同事。除了收回问卷并对各方反馈分析汇总外,施谨还要求周健协助安排她和关键员工做一对一的反馈访谈。
本部门内,戴培敏、梁杰和杨文天对韦霖的评价一致地高,一如其它交叉部门和韦霖打过交道的每个团队主管。而落到韦霖的平级和比她初级的员工,反馈则各有不同。
刘辛辰是施谨约谈的倒数第二个人。
平常工作中,大部分时候都轮不着刘辛辰和施谨直接沟通,虽然刘辛辰是姜阑一手带大的年轻员工,但她对施谨一直很尊重。在得知施谨要针对性地了解韦霖和同事的协作反馈后,刘辛辰有点意外,又不那么意外,“Vivian,你想听什么样的反馈?”
施谨说:“基于事实的反馈。”
刘辛辰问:“事实的意思是我和韦霖的直接接触和沟通吗?听别人说的不算是吗?”她没说“别人”是谁,但谁和她关系亲近,又和韦霖日常共事,施谨还能不清楚吗。
施谨点头,“对。基于你和韦霖的直接接触和沟通。”
刘辛辰说:“首先我得说,韦霖的工作能力非常强。我和韦霖合作的时候能学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CMI知识,她的交付物质量很高,洞察分析结论清晰易懂,我本来应该很享受和她在工作上的合作。”
施谨简单记录,等着刘辛辰继续说“首先”后的“但是”。
刘辛辰继续说:“但是,她曾经亲口和我承认,她喜欢宋零诺,而她喜欢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想方设法地取代对方。我觉得她是个神经病,和一个神经病共事让我无法享受。”
施谨问:“还有吗?”
刘辛辰迟疑,“有一些事,我没有亲眼看见,所以不符合你要求的‘基于事实’。你还会找宋零诺谈的,对吗?”
施谨说:“嗯。”
宋零诺收到施谨的工作午餐邀请。老板没带她去公司食堂,也没带她去外面的餐厅,而是带她坐在楼下花圃边的长椅上。
施谨提前在食堂买了两个三明治和两杯果汁,递给宋零诺一份,“你最近加班很多。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吗?”
宋零诺咬了一口三明治,没什么胃口继续吃。她的加班时长和实际工作量并不相符,很多时候她在公司留到很晚,只是单纯不想走出办公楼。她摇摇头。
“你还记得去年春天吗?”施谨指向花圃,“那时候我工作受挫,心情不好,你坐在这里陪我聊天。那时的花也是这样,各色各异。”
宋零诺点点头。她当然记得,就连手里的三明治和果汁,也和去年她买给施谨的那份一模一样。
施谨说:“你以前没向我汇报的时候,遇到困难总会主动来找我帮忙,比如说给大老板做的报告框架、小红书账号运营的平台方内部资料、特殊障碍人群求职小程序……等等。现在你向我汇报了,遇到困难却反而不主动寻求我的帮助,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