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婚婚如约(12)

作者:一枚柚 阅读记录

温年还想补说几句,缓和一下不怎么轻松的氛围。

却没料到,周齐斯语调懒怠:“打赢了么?”

郑思珩都要垂到腿上的脑袋,猛地抬起来,满脸涨红的衬托下,一双漂亮的眼睛亮得出奇,尾音裹着激动和兴奋:“舅舅,我一点都没有手软!”

话音刚落,温年竟然从身旁男人眼眸里看到,隐隐掠过的一抹笑意。

这无疑与她的教学理念想悖,温年忍不住开口道:“周先生。”

周齐斯闻声朝她瞥来。

“打架和争吵,并不是解决事情最合适的办法。”温年口吻认真,很负责地提醒道,“周先生,希望您作为孩子很信赖的家中长辈,能够起到家庭教育和监督的责任。”

一向对他客客气气的姑娘,在谈及有关责任的事情,神情就变得相当认真,浅浅的温和笑容缀在唇角,口吻却带着莫名的坚定。

如有实质目光落在她脸上,周齐斯唇角微掀。

可只是眨眼的片隙,唇角勾起那点不易觉察的弧度,消抹进平直唇边,像是她莫名生出的错觉。

周齐斯稍稍颔首:“温老师,这些我会如实转告思珩的父母。”

又淡声唤道:“郑思珩。”

郑思珩立刻乖乖认错:“老师,我以后一定三思而后行,绝对不跟那个谁……计较,不会跟他再打架了。”

温年其实也不是想得到怎样的结果,只是责任使然,她尽量会起到提醒告知的作用,希望家长能够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伸手将几缕头发拢到耳后,温年轻声开口:“其实关于思珩同学,还有另外一件事。”

“温老师,请说。”

“思珩同学,在学校是位很活泼懂事的同学,跟其他同学相处融洽,老师们也都喜欢他,学习认真,也很聪明……”

周齐斯眉目泄出几分懒怠,适时打断:“温老师,可以直接说但是的部分。”

“思珩究竟是什么德行,我这个做舅舅的,多少还是了解的。”

郑思珩顿时嘟起嘴唇:“舅舅,你就不能在老师面前给我点面子嘛。”

周齐斯瞥过去。

郑思珩又立刻抿住嘴唇,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模样。

温年看着眼前这幕,一瞬冒出这对舅甥都挺幼稚的想法,下一刻,又觉得这莫名的想法,实在是有些荒谬。

毕竟周齐斯和幼稚两个字放在一处,总让她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

既然学生家长都这样说了,温年也就开门见山地说:“上星期五的语文小测,思珩的成绩不错,作文很优秀,可是在古诗词默写这块,始终拿不到分,孩子有新意是件好事,也要多注重多记多默写方面的问题。”

周齐斯眉梢稍扬:“有新意?”

“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温年举例道,“开口是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几乎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诗句,温年刚说完,就看到男人不经意淡瞥过去的目光,明晃晃的,写满了怀疑起自家外甥智商的情绪。

郑思珩顿时觉得很冤枉,嘟囔:“舅舅,是下一句。”

“说得舅舅知道一样。”

周齐斯唇角微掀:“是你考试,还是我考试?”

郑思珩讷讷地说:“我……”

周齐斯又说:“等你长到我这岁数,不用考试了,也可以这样问你外甥。”

涉世未深的小朋友,显然无法应对成年人明晃晃的无耻,顿时变得哑口无言。

温年在心里为这位还没出生,就被舅舅的舅舅安排了的可怜孩子,默默惋惜了下,及时开口,那话题折回来:“颈联是蒌蒿满地芦芽短。”

说到尾联时,温年微抿嘴唇,稍顿了下:“思珩同学写的是……”

周齐斯瞧她一副为难、难以开口的模样,又看到目光闪躲心虚的外甥,心下了然,修长手指轻叩座椅,开口道:“郑思珩,自己说。”

郑思珩飞速眨了几下眼睛,朝着温年投去求助的目光。

温年被这道可怜的目光瞧着,一时心软,张了张嘴唇。

却听到旁边的一道低沉嗓音,语调懒散,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

“自己怎么写的,就怎么说。”

郑思珩只能硬着头皮开口:“正是、正是……”

“饭桌要吃时……”

“……”

温年明显感觉到身旁的男人沉默了一瞬,轻嗤出声:“郑思珩,家里是缺你饭了么。”

“用倒装也不忘吃这件事。”

郑思珩小声辩解:“就是考试的时候突然好饿,又是鸭又是芦笋豆芽的,看着就好好吃……”

说着也觉得自己离谱,脑袋垂得越来越低,声音变得越低越含糊,一副缩头鹌鹑的模样。

温年还在心里回想了一下诗句,鸭确实是有,这个芦笋豆芽,多半是颈联里的芦芽,忍不住有些佩服这个组词能力。

周齐斯神情懒怠,却难掩嫌弃意味:“温老师,思珩古诗词默写的事,我以后会多加注意的。”

温年点了点头:“嗯。”

车内一时间重归安静,伴着时不时的汽车鸣笛声。

温年用手机整理家访报告,大致弄完后,抬眼瞥了眼窗外,之前她有注意到,车是朝着她家的方向行驶。

晚高峰路上有些堵,在路边等长红灯的时候,坐在副驾驶的郑思珩歪着脑袋,已经沉沉入睡。

手机不住发出振动声,温年看到突然的来电,反应过来时,立刻按成了静音。

温年还在犹豫时。

身旁传来低沉嗓音:“思珩睡得沉,不会轻易被吵醒。”

上一篇: 昼夜失衡 下一篇: 未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