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婚如约(38)
温如华环视了一圈这家独栋小楼,能够感受到自家女儿和女婿的用心,也不好辜负他们,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晚上特意打了通电话给周齐斯道谢,叮嘱他有空常来家里坐坐,给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做顿大餐。
温年在旁听到,抬头轻笑道:“怎么齐斯要来,妈就特意要做大餐?”
晚上客厅里很静,听筒里传来一道懒怠嗓音:“温姨,小年这是吃醋了。”
就像是在耳畔贴近响起般,温年闻言微顿。
温如华也只是一个劲笑,看向温年的目光,含着几分揶揄。
之后几天,温如华一直为小店张罗,小区里的小姐妹们冯姨和康姨,也跟着她一起挑起店内的装饰,在简约和童话风里犹豫着做选择,又在朋友圈子里到处为她宣传,说是要第一个把自家的小孩子送到她这里。
温年看得出她的开心,家里每天都聚满了人,始终热热闹闹的。
有时候,她在木桌上写着教案,窗外阳光正好,鸟声清脆,远远看到沙堆旁的孩子们互相丢着沙包,不时从门缝里传来一阵交错的笑声。
最为普通的午后,温年会不自觉轻声笑出来。
周齐斯在国外出差,之前她说的有关准备惊喜的事情,自从那一天开始,也没听他提起过一次,就这样搁置起来。
关于玉兰街的婚房,钥匙已经送温年的手上,这些天温如华张罗小店的同时,也在帮她收拾行李。
搬去同居的事情,已经排上日程,整理房间时,温如华时不时叮嘱她几句,说是新婚夫妻在一处,有事不要吞在心里,要想办法及时沟通,不要日积月累地产生隔阂;又说互相都照应着彼此,不要让一时的情绪上头,两个人相处总是需要时间和包容的。
温年笑着一一应下。
明明两居室的小屋,看过去东西也不是很多,却在两人整理中,翻出了比意想中要多得多的物件:从小拿到大的奖状、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芭蕾舞鞋、一起做的手工纸灯笼、多达半面柜的各种书籍……
以及整整几大箱的明信片和信,过去的近二十年生活里,每逢各种节日,乃至二十节气,她们总会互相送一张明信片,就连世界环保日都难以幸免,至于每年生日、新年的互通信件,更是一个不落。
这家小屋承载着她们太多的回忆。
晃眼一星期过去,温如华的山城之行终于启动,她的行李很少,只装了个24寸小箱子,比起往常穿的素色,温年给她挑了一大半明媚色彩的衣服。
温如华有些犹豫,觉得是不是太惹眼了点,温年嘴很甜,说妈在她心里就是最美的,还惹得她很不好意思。
徐慎上门来接温如华。
温年站在玄关前,唇角泛起浅浅的笑意:“徐叔,妈好不容易出趟远门,我就安心把她交给你了。”
徐慎立刻说:“绝对保证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
温如华听他们一来一回的,有些无奈地轻笑了下。
时候不早了,徐慎收起拉杆,自觉提起温如华的行李箱。
温年跟他们笑着道别,温如华走在前头,徐慎拎起行李箱,在下了几步楼梯,回过头,悄悄对她使了个眼色。
温年轻轻地笑了下,用唇形比出一句“等我”。
周五上完上午的课,温年简单解决了顿饭,就登上了前往山城的高铁,却没想到之前约好的包车司机临时有事,放了她的鸽子,温年只能选择备用方案,在附近租赁公司租了一辆白车。
要去的地方是熊形山,坐落在偏远地区,四面环山,前往那里要穿过长长的环湖公路,也是他们计划的开端地点。
行驶到半道,车突然抛锚,温年下车看了下情况,本来想打电话给租赁老板求助,却发现手机信号很微弱,几乎发不出去任何一条消息。
四月里天还暗得快,悠深的夜空如苍穹,这里靠近湖泊,晚风裹着寒气,温年穿得单薄,被风吹得下意识瑟缩了下。
只能寄希望租赁公司人员明天上班的时候,通过GPS检测到她在远处停留过长时间的异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手机用了近三年,电池功能并不是很好,在这么一长段路程中,手机的电量已经呈现不健康的状态。
四月是这处的淡季,很倒霉的是,始终没有任何一辆经过的车。
但同时温年也很担心有车经过,她一个独身女性,在一片黑暗中,难以生出半分安全感。
忍不住生出让她安心在车里住上一晚的想法。
浓重夜色里,温年被不安定感团团包围,只能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低,尽可能拖长待机的时间。
温年将车门锁住,车内也不敢开灯,完全不敢睡,更不敢分神,视线时刻注意着车窗外的动向,精神高度集中,像是一根绷紧的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逐渐模糊了时间的感知力。
直到远方双闪灯亮起,在夜色里悬成炽热的光团,温年有些受不住这道刺目光线,下意识伸手挡在眼前。
那辆打着双闪的车逐渐迫近,一时间温年心里冒出很多想法,如果是好心人经过,那就是她的得救,她不用在车内提心吊胆地过上一夜。
但如果是有不轨意图的人,下车就是危险的开始……
反倒是近了,双闪灯却灭掉了,在安静中,温年听到一阵车门开关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