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109)
澹台折玉说出的每个字都像一把刀,狠狠地扎在扶桑心上,令他心痛如绞,泪落无声。
非鱼递过来一方手帕,扶桑伸手接住,背过身去擦泪。
澹台折玉若无所觉,自顾自道:“我经历过,所以明白你现在的感受,也欣赏你反抗父权的勇气,不忍心让你如我这般毁于一旦。当你无力反抗时,逃避不失为一个善策。等你离开这个小地方,去到更广阔的天地,有了更高的地位,到时候你的父亲就再也奈何不了你。你既已中了解元,那么明年三月的春闱,正是你逃离此地的最佳时机。如果你等不及,现在就可以动身前往京城。扶桑,把信给我。”
扶桑急忙从书袋里掏出那封信递给澹台折玉,指尖上沾的泪水在信封上留下了一点痕迹。
澹台折玉转而把信交到陈怀顾手上,道:“等你到了京城,拿着这封信去找太子太傅崔恕礼,他自会照应你。”
说到这里,陈怀顾若还猜不出澹台折玉的身份,那就愧对他的才子之名了。
陈怀顾拿信的手微微颤抖,瞪目结舌地看着澹台折玉,猛然起身,作势欲跪,澹台折玉伸手一拦,道:“言尽于此,善自珍重。扶桑,我们走罢。”
非鱼起身为他们开门,随更就守在门外,他和扶桑一前一后将轮椅抬过门槛,等到了楼梯口,随更和陈怀顾一左一右抬着轮椅,扶桑在后头扶着。
出了小楼,到了街上,换随更推着轮椅,径自离去。
陈怀顾不言不语,定定地站在人来人往的路中央,直到那几道身影消失在夜色深处,他突然无法自抑地痛哭失声。
第74章
这天晚上, 扶桑和澹台折玉依旧同床共枕。
澹台折玉对陈怀顾说的那番话不停地在扶桑脑海中回荡,刺痛着他的心。
为了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澹台折玉不惜将深藏心底的伤痛掏出来给人看, 足以证明他是个多么温柔善良的人。他说他连自己都失去了, 可在扶桑眼里,他依然是原来的那个他, 温润如玉, 光华灼灼。
想着想着,其中一句倏然令扶桑心生疑虑——“因为他,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和朋友。”
这句话中的“兄弟和朋友”,指的应该都是武安侯世子韩君沛,他和澹台折玉亦兄亦友, 除了他,澹台折玉再没别的朋友。
韩君沛之死, 似乎并非感染疮疡那么简单,甚或那场败仗也可能另有隐情。
难道是皇上忌惮武安侯功高震主, 所以使了些阴谋诡计, 先是导致韩君沛战败,随后又在韩君沛归京途中要了他的命?
扶桑被这个猜测吓到了, 不敢再想下去。
澹台折玉恰在这时开口:“在想什么?”
扶桑恍然一惊:“没、没想什么。”
澹台折玉道:“那怎么不说话?”
今夜的沉默寡言和昨晚的畅所欲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扶桑当然不会傻到把心中所想问出口,一方面他不能惹澹台折玉伤心,另一方面他是真的不在乎真相究竟是什么,他在乎的只有澹台折玉。
静了斯须,扶桑轻声道:“我会永远陪在你身边。”
你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和朋友,失去了最亲的姐姐, 失去了你的父亲赋予你的一切,但你永远不会失去我。
又静了稍倾, 澹台折玉低低地“嗯”了一声。
两个人都没再作声,听着对方轻浅的呼吸,渐渐睡去。
夜越来越深,万籁俱寂。
一根手指轻轻捅破了窗纸,紧接着,一截竹管自破洞处探进来,徐徐喷出一股白烟。
片刻后,刀尖刺入窗缝,向上游移,随着一声轻响,窗闩被挑开了。
窗户缓缓向外拉开,两道人影先后跃窗而入,后面那人回身将窗户缓缓阖上,只留一条细缝。
两个人蹑足往里走,却没察觉,刚刚闭合的窗户又无声打开,一个黑衣人鬼魅般飘然入内,悄无声息地跟在那二人身后,迅疾靠近,手起刀落,后面那人颓然倒地,前面那人听见动静,骤然回头,还来不及出声,利器穿胸而过,正中心脏。
“你回来了。”
黑暗中,蓦然响起低沉喑哑的话音。
黑衣人循声来到床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恭谨道:“属下薛隐,参见殿下。”
在从妓院回客栈的路上,澹台折玉就看见了薛隐,当时薛隐就堂而皇之地站在路边,等着他发现。
他摇了摇头,薛隐便没靠近,若非今夜有歹徒作祟,薛隐也不会现身。
澹台折玉仍旧躺着,甚至连眼都没睁,低声道:“簪子赎回来了么?”
“赎回来了。”
“你先拿着罢。”
“是。”
“都云谏现在何处?”
“都将军带人去了嶕城。”
顿了顿,澹台折玉道:“告诉都云谏,去阆州嘉虞城等我。在抵达嘉虞城之前,你也不用现身,暗中尾随即可。”
薛隐不理解,但也不多问:“属下遵命。”
澹台折玉道:“把尸体收拾干净。”
薛隐一手拎着一具尸体,从窗户出去了。
房中恢复静寂,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扶桑。”澹台折玉轻唤。
扶桑不似他这般警觉,中了迷烟,陷入了昏迷,不可能回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