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287)
柳棠时却心知肚明,这是确凿无疑的谣言。
如果澹台折玉不能人道,那扶桑腹中的孩子又是怎么来的?
他突然有些同情起澹台折玉,在扶桑口中,他是抛妻弃子的负心汉,在京城那些权贵口中,他是不能人道的废人,表面上受尽敬仰,背地里不知要遭受多少毁谤和嘲笑,也是怪可怜的。
崔奉仪叹息一声,自顾自道:“如果摄政王没有急不可耐地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五皇子,那么后位非韩氏女莫属,他也就无需出此下策了。他的孙子到底不是皇家血脉,就算冠上澹台的姓氏,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怕是会遗患无穷。”
柳棠时听着,对澹台折玉的同情不禁又深了几分。
就算他贵为九五至尊又如何,还不是要受人摆布,事事身不由己?在他坐上那把龙椅的瞬间,也就套上了权力的枷锁,至死方能解脱。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③
人生短暂而无常,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自由更可贵的了。
第178章
薛隐能否赶在扶桑临盆前将赵行检带到嘉虞城来, 就算赵行检如期而至,他能否帮助扶桑顺利生产也是未知数……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扶桑本该忐忑不安, 然而不知怎的,他胃口变好了, 睡得也香了, 每天心情都很愉悦。
反倒是柳棠时日日忧心,近乎寝食难安,他很怕,怕扶桑过不了这一关。俗话说,儿奔生, 娘奔死,只隔阎王半张纸。生孩子对女人来说都异常凶险, 更何况扶桑的身体还如此特殊,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 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
无论如何, 日子还是一天一天过去,天气越来越暖, 院里那棵石榴树开始冒出小小的嫩芽,今儿个被路过的鸟雀啄食大半,明儿个又冒出新的,生生不息。
廿日过后,柳棠时向崔奉仪告了假,在家陪伴扶桑, 扶桑随时都有可能临盆,他须得做好应对的准备——以防赵行检不能及时赶到, 他提前和城中最老道的稳婆打好了招呼,月底这段时间不许乱跑,就在城里老实待着——事关生死,会不会暴露扶桑的秘密已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住扶桑和孩子的命。
除了稳婆,他还找了位奶娘,以防扶桑没有奶水,或者产后虚弱,不能哺乳。还有婴儿所需的衣物、襁褓、摇篮之类,也都备齐了。
午睡醒来,无所事事,扶桑和柳棠时坐在窗前对弈。
窗户关着,外头淅淅沥沥,濛濛小雨断断续续从昨晚飘到现在,把人心都淋得湿漉漉。
从前扶桑对棋艺一窍不通,经过澹台折玉的悉心調教,他早已是个中高手,柳棠时连输两局,心服口服。
扶桑不能久坐,坚持下了两局已是不易,只觉得腰酸背痛,胸口憋闷,让柳棠时扶他出去透透气。
春寒料峭,柳棠时拿了件披风给扶桑披上,而后扶着他出了书房。朱雀坐在堂屋的禅椅上做婴儿穿的小衣裳,见他们往外走,急忙将针线放进笸箩里,起身跟在后头。
主仆三个在檐廊底下漫步,微风裹着细雾般的雨丝扑面而来,带来黏腻的触感。
廊外的花丛被雨水濯洗得愈发鲜妍,姹紫嫣红的花瓣和枝叶上凝结着如朝露般清澄的水珠,在和风细雨中摇摇欲坠。
“讨厌下雨。”扶桑垂眸瞧着雨中花,轻声抱怨。
这句话勾起一些悠远的回忆,柳棠时含笑道:“小时候每逢雨天,你要么去爹娘房中,要么来我屋里,反正不肯自己睡。”
小时候……也不过是七八年前的事,如今听来却有种恍如隔世之感,心下不免有些怅惘。
扶桑恍然一笑,有感而发道:“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①
这样阴雨连绵的天气,难免多愁善感。
静默须臾,柳棠时换了话题:“十二天了,以薛隐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不该耗费这么多时日。”
扶桑道:“师父是太医院的院判,不是说离京就能离京的,兴许被什么事绊住了,或者路上遭遇了什么意外。”
柳棠时却不以为然。
扶桑眼下的处境,几乎是在和阎王爷抢时间,薛隐把扶桑送到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足见心急如焚。倘若赵行检真的因故无法离京,那薛隐定会向澹台折玉求助,澹台折玉自会想方设法送赵行检出京,无论如何都不会耽搁这么久。
柳棠时很难不往坏处想,或许澹台折玉根本不在乎扶桑,所谓情爱不过是扶桑一厢情愿的痴想罢了,其实他只是澹台折玉身陷囹圄时排遣寂寞的玩物,而今澹台折玉涅槃重生,君临天下,扶桑连给他做个玩物的资格都没有了,他甚至可能会将扶桑视作一个污点,一个不堪回首、想要抹去的污点,扶桑和孩子一起死了或许才是他想要的。
可是,如果澹台折玉真的对扶桑无情无义,又何必在自己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将武功最高强的薛隐派去保护扶桑呢,放任他自生自灭不就好了?
柳棠时想不通,只能强迫自己尽力往好处想——在这点上他和扶桑俨然是两个极端,扶桑总是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像个没心没肺的傻子,因此很容易获得快乐,而他却总是忧思过甚,唯恐行差踏错,并且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潭死水,这世上好像没什么事能让他真正的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