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302)
听见“太子”二字,扶桑立即想到澹台折玉,可澹台折玉如今已是启国的皇帝,太子另有其人,至于是谁,扶桑有一点好奇,却懒得多问。
崔奉仪偏头觑着扶桑,可扶桑戴着面纱,他看不见他的神色。
“听棠时说你在医馆里帮人按摩,”崔奉仪换了话题,“可还顺利?”
“就在那边的岐芝堂。”他们尚未走远,扶桑侧身一指,与此同时脑海中冒出个念头——崔奉仪是凑巧路过,还是特意来看他的?
扶桑告诉自己不要自作多情,接着道:“岐芝堂的掌柜是位女大夫,十分好相处,待我也很好,而且来岐芝堂看病的多是女病人,所以这份差事非常适合我。”
崔奉仪点点头:“那就好。”
不知从何处传来袅袅琴音,扶桑停在街边听了片刻,自言自语道:“忽然也想弹琴了,可惜家里没琴。”
“我带你去买。”崔奉仪立刻道,“我知道这附近有家卖乐器的铺子。”
扶桑稍作犹豫,欣然道:“正好我才领了工钱,花光它好了。”
崔奉仪便带着扶桑去了那间铺子,掌柜的一瞧见崔奉仪就热情逢迎,他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店中乐器琳琅满目,琵琶、二胡、琴、箫、笛、笙应有尽有,扶桑挑花了眼,最终瞧中了一把冰弦琴,琴弦由冰蚕丝制成,弦音清越,听之忘俗。
一问价钱,竟要六两银子,扶桑根本买不起,崔奉仪却直接替他付了钱,由于真心喜欢这把琴,扶桑便没推诿,道:“当我借你的,稍后我让哥哥还你。”
崔奉仪知道他不想欠自己,便笑着应了声“好”。
买好了琴,交给蜚蓬拿着,接着去菜市买菜。
买琴耽搁了些时间,扶桑快速买好所需菜蔬,问崔奉仪:“崔大哥,你想不想尝尝我的手艺?”
崔奉仪简直受宠若惊,反问道:“你要下厨?”
“对呀,”扶桑道,“所以我才会亲自来买菜。”
崔奉仪难掩欣喜:“那我就不客气了。”
回到家,扶桑抱着半天不见的小船儿亲昵了一会儿,转头把孩子交给崔奉仪抱着,他自去厨房忙活。
银水给他打下手,疑惑地问:“你怎么突然想着要下厨?”
扶桑边切菜边道:“之前在嵴州的时候,我跟着一位厨艺特别好的婶娘学会了做饭,可惜一直没机会施展,趁着还没忘,往后要多练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厨艺亦是如此。”
烟熏火燎地忙了半个时辰,终于做齐了六菜一汤。
扶桑嫌身上油烟味儿太重,先回屋换了身衣裳,才来到院中坐下。
自入夏以来,饭桌就摆在了石榴树下,平时不分主仆,大家全都同桌吃饭,可今儿个有崔奉仪在,怕他介意,便只有扶桑和柳棠时和他一起坐。
动筷之前,扶桑给柳棠时和崔奉仪倒酒,给自己也倒了一杯酒,举杯道:“祝你我他四时安好,万事从欢。”
一饮而尽,扶桑催促道:“快尝尝我的手艺。”
崔奉仪和柳棠时尝过之后,自是交口称赞,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扶桑喝了几杯酒,有些微醺。
崔奉仪向柳棠时告辞,扶桑却拉着他的手,道:“崔大哥,你先别走,我弹琴给你听。”
崔奉仪不胜欢喜,他觉得扶桑今日待他很不一样,心底不禁生出隐秘的期许——难道扶桑改变心意,打算对他敞开心扉了吗?
等饭桌收拾干净,金水把新买的冰弦琴摆上去,扶桑随意地撩拨几下琴弦,而后轻拢慢捻抹复挑,边弹边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②
一曲唱罢,琴音渐歇。
庭院阒寂,没人言语。
扶桑仰头望着夜空,一滴泪悄然落下。
他凝望着闪烁不停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心里对那个朝思暮想的人道:玉郎,祝你生辰快乐。今夜我格外思念你。
第186章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①
五月乃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榴月”之称。
院里那株石榴树开了一树红花,远看犹如一片红霞隐在绿荫中, 近看又好像一只只红灯笼挂在树梢, 如火如荼。
花期持续了月余,待繁花凋尽, 枝头便结满了青红的小果。又经过一个多月的风吹雨打, 果子落了大半,为了保护剩下的果子不被鸟雀啄食,扶桑和柳棠时架着梯子爬到树上,用油纸和麻绳将那些硕果一颗颗包起来。
中秋过后,石榴总算成熟, 随手摘一颗下来,用力掰开, 饱满鲜红的石榴籽宛如一粒粒红宝石,抠下几粒送进嘴里, 汁水清甜, 可口极了。
熟透的果子不能在枝头久留,容易腐烂。
扶桑和柳棠时又架着梯子把果子全都摘下来, 着蜚蓬给崔奉仪送去一筐,剩下的储藏在后院的地窖里,可以存放三个月之久。金水和银水用这些石榴做成美味的糕点,酿成酸甜爽口的果酒,扶桑渐渐养成饮酒的习惯,每天都要喝上两杯解解馋。
九月晚秋, 天气一日冷似一日,玄冥又开始钻被窝了。
唐妈妈的奶水枯竭, 柳棠时便让她回家去了,如今小船儿全靠扶桑哺-乳,夜里自然也跟着他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