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灵山塔(59)+番外

作者: 唐平 阅读记录

朱槿看不下去,转身向来路走了。

长青和苏玉连忙跟着她走出去许久,才赶到她身旁。

朱槿看向苏玉:“为何我不能出面?”

苏玉道:“殿下,您还不知道吧?崔大人与我透过消息,待万寿节过后,您便要搬出景元宫去公主府居住了。”

朱槿闻言露出惊讶,苏玉继而道:“崔大人很少提点我们,但每次他的话,都是极为准确的。田尚宫本来便因为姚尚宫的突然到来而不满,再加上太后娘娘之故,不可能就如此轻易放过姚尚宫。她在宫中根基深厚,就算这次不敢明面上与殿下叫板,下次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弥补回去。您终究不会长留在宫中,并不能改变她的处境。”

苏玉说完,又微微垂眸,“况且,这是姚女官自己选的,不是吗?她本该留在明华宫做淑妃娘娘的近身女官的。”

朱槿回答不上这个问题,但是看见苏玉敛下的那双清透的眼睛,却仿佛有什么东西福至心灵。

“苏尚仪,”朱槿道,“你也是皇后娘娘一派吧?”

苏玉的眼睛连连眨动,抬起头,仍旧带着山水般的轻柔。

“也许是,”苏玉道,“毕竟皇后娘娘是那样好的一个人……”

她既不像吴太后,也不像姚淑妃。

她是最合格的皇后,只是不是皇上喜欢的皇后,也没有那样幸运。

苏玉不知怎么,眼前洇出痕迹,“殿下,我会替您尽力照顾一些姚尚宫,可否也请您在以后,若有一个您力所能及的能帮到皇后娘娘的地方,也帮帮她呢?”

第三十五章 往生

秋意染上宫中的树梢,连日光也渐渐愈发无力,早早地踏入暮色里。

朱槿搁置了手中的湖笔。

纸本上的墨迹未干,现下朱槿自己看着这些字,也察觉出了与从前不一样的力度笔法。

照例抄的佛经,万寿节是他们两人的诞辰,朱槿每年送往京城的礼物都是何太妃和长青操办,中规中矩,只是每年送去手抄的经书,仿佛是一种较劲,后来也就成了惯例。

最初不过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朱瑜自己还活着。

但朱瑜向来不为所动。

说起来,朱槿似乎还没有收到过朱瑜的礼物。

大概,朱瑜每年诞辰想起自己也是不爽的吧?

敢和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同一天出生,这个人还全然没有什么自知之明,偏偏要跑来跟前碍眼。

朱槿试着想象了一下朱瑜沉怒的模样,竟然笑出了声。

那阵银铃摇晃般的笑声短促,在安静的书房里转瞬即逝,余留下几分透着凉意的寂寞。

她与昙佑,似乎许久不曾见过了。

宫中的垂暮景色,尤其是真正到了秋日里的垂暮,总是带着些道不清的萧索与清冷。

朱槿看着庭中那株刚刚被风吹落下来的秋叶,像是早已干枯的蝉蜕一般,干枯地飘零。

那些金色的、黄色的、火红的叶子,连逝去都有着无数的方式。

有的在树上便早已零落,有的却是饱含湿润,落下变成沉重的雨滴。

朱槿眨了眨眼,回过神发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沉浸在这样的秋意之中,在那种被包裹着的秋意之中,却也寻得一点苦涩的回甘。

她闭了窗,转身推开书房的门,迎面又吹起风,朱槿感觉到有些冷。

长青和修仁迎上来,朱槿扫过修仁,目光落回到长青身上,“让长青陪我出去走走吧。”

修仁欲言又止,看着她的神色,像是外头的秋风一般流露出萧索的意蕴,终归拱手,“是。”

她近来常常只叫长青长松伴在身侧,修仁与修安每日清闲,出了洒扫室内,似乎也无事可做。

几日前朱槿打听过尚宫局的后续,倒是出现了个不大不小的反转,因为来的人不仅是小李公公,还有崔质。

崔质叫来了宫正司的两位司正,在尚宫局罚了小李公公十杖,而后才对田尚宫道她悬断是非,偏听偏信,罚了她两个月俸禄。

崔质在宫中地位特殊,因为只有他全然是朱瑜的人。

他的态度,甚至比高炜的态度更能代表皇帝。

毕竟,高炜侍奉的是皇帝,而崔质侍奉的是朱瑜。

而整个皇城,没有人比崔质更难拉拢。

也许是冥冥注定,朱槿心中莫名感应,出了顺贞门,便在宫后苑的浮碧亭中见到了那个身影。

莲心背对着她,本来垂首望着亭下池水中游动的锦鲤,听见动静,才转身瞧见朱槿。

她脸上露出淡淡的讶异,却转瞬笑了,朝她见礼:“臣见过嘉宁长公主。”

朱槿挥手,示意长青留在原地,自己向前,走到亭中。

莲心道:“殿下再与我见面,属实不该的。”

朱槿垂下眸,并不答话。

莲心却仍旧慢慢解释给她:“于情,姚氏一族皆因殿下亲故而落魄,于理,我若是殿下,便不会淌这宫中任何一趟浑水,不仅如此,还要远离京城,远走高飞。”

查案的陈氏是朱槿的外祖,而降下罪名的更是朱姓。

桩桩件件,莲心在牢中便对她说过,等再见时,她们便不会是从前那般模样。

可是朱槿放不下,她有时还像个稚子。

总以为只要付出,就总会得到回报。

莲心叹了一口气,重新扬起笑脸,“既然殿下得空,不妨陪我去一个地方。”

就像那时莲心带她出宫一样,朱槿什么也没问地跟着莲心走了。

长青原想跟上去,却也被朱槿叫停,只好看着她们离开自己的视线。

她们是向深宫走去的,太阳落下山,四周都只剩下黑暗的轮廓。

上一篇: 惊扰 下一篇: 慕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