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塔(66)+番外
像个孩子一般笨拙地想要隐瞒。
淅淅沥沥的雨声之中,朱槿没有再说话。
她有些愧疚刚才对他的谎言,好在火堆就要熄灭,朱槿不会更热多少。
昙佑坐在一旁,忽而道:“等火灭了,我就带你出去……”
过了好久,朱槿轻轻笑了,“昙佑,你知道吗?我们出去之后会面对很多人很多人……”
“一天一夜过去了,我们在这个山洞里,衣衫不整,孤男寡女地待了一天一夜……有多少人会把我们的名字放在一起……”
所以昙佑要在他们找到人之前,把自己送出去。
可是,朱槿对他道:“你真的还有力气吗?昙佑……你的手,真的还能安全的把我带出去吗?”
就算能,也来不及了。
洞内寂静,雨声中传来了兵甲相撞的响动,紧接着,人声在遥远的洞口传进来:“这里有个山洞!”
第三十九章 寻物
嘉和三年,嘉宁又生了一场重病。
秋雨带来一场一场寒意,朱槿的风寒却迟迟未好。
她上次中秋的病本就并未好全,经过灵山寺一劫,更是雪上加霜,缠绵病榻许久。
长青长松最终在山溪里被发现,只是被打昏,明明没有人伤亡,可是因为朱槿这场大病,案件被不断扩大,不断被提及,不断被调查。
后来,不知是谁起了这个头,京中人都在传,是钦国公的部下来向皇室复仇了。
朱瑜将手里的奏折砸在地上,唇角却勾起来,“原来如此。不等众卿主动,这几位游侠便已经畏罪自杀了,众卿,好大的官威啊……”
众人下跪,方筹慢了半拍,嘴上还不消停,“是陛下承天之祐,德披八方,贼人自知罪孽深重,这才自觉伏诛。”
朱瑜又是一声冷笑,底下的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冷汗浸湿官袍。
但最终,朱瑜什么都没说。
找回嘉宁与昙佑的第二天,刺客纷纷从城墙之上一跃而下,吓到了不少百姓,而这起案子的所有线索,就此中断。
身份各异,经历各异,甚至素不相识的几位“游侠”,某一天突然混到一起,要去刺杀当朝长公主。
方筹自认才能平庸,就算是把大理寺这几位刺客的祖宗八代各种作奸犯科的卷宗拿出来,也找不出几个人有什么联系,不如就当是几个脑子刚好坏到一起的人去做了一场成名的大事,查不出证据的案子,方筹不想浪费时间。
朱瑜也不是傻子,没必要抓着这件事不放。
方筹不是为难自己的人,但这件案子总是莫名让自己不大舒服。
倒不是因为刺客,而是因为朱瑜的态度。
虽然方筹认为朱瑜的逻辑没什么错,但他对这件案子的态度仍旧叫人奇怪。
——他将昙佑软禁在灵山塔了。
尽管老头对昙佑与朱槿一事心存芥蒂,听说两人下雨在山洞里共度一夜私下说过几句礼教,但那也没有摆在明面上,昙佑同样是受害者,他不会在朝堂说起要让昙佑如何,无论怎样,那是形势所迫,无可指摘,若因此惩处昙佑,便是不仁不义之举。
偏偏方筹不是那么仁义道德的人,他准备拿这件事做些文章。
他想,也多亏了老头门生众多,儒教兴盛,所以别人大多数人都会讲这些仁义道德,不会有那么多人责怪朱槿与昙佑,否则自己的良心或许真的要狠狠痛一痛。
朱槿与赵泽兰的婚约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然而时也势也,方筹倒是觉得在当下的局势之下,朱槿能够争取更有利的东西。
而这东西,保的是朝局。
方筹的良心真的在痛。
不可思议。
但毕竟,嘉宁现在还清醒不过来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呢。
方筹其实有点悲哀。
他走出金殿,看到霞光灿烂之下琉璃瓦折射出更加绚烂的景色,宏伟瑰丽,朱墙之外又是另一片繁华,便又不忍,不忍的是繁华之下的疮痍。
京城的雨停了,江南的雨却还没停。
今年似乎也不算是一个好年啊……
否则……本该不必如此的。
修仁从廊外经过,修安正在同人到角落里讲话。
声音十分熟悉,修仁认得出是谁。
“好徒弟,这次真的不能再拖了……要是等你进了公主府,师傅再找你可就难了。”
修安应当是有些不耐烦,但是还是压着声对他道:“师傅,公主府的事还早着呢,殿下一向不喜欢我们,谁知道会不会把我们带出去,再说眼下景元宫现在里里外外都忙坏了,我若出去会惹人闲话的。”
“谁敢说你闲话!”小李公公道,“你师公罩着你你还怕他们?再说了景元宫不是还有那个修仁吗?要不了多少时间的,就对对城西那几个庄子的帐。”
修安道:“师傅,修仁已经几天没睡过好觉了,我也是。”
小李公公还要再说,背后传来一阵轻咳,回头一看,是正端着药的修仁。
修安也见到他,神色间有几分尴尬。
修仁道:“小李公公,来景元宫近来忙碌,要打搅您和徒弟叙旧了。”
小李公公干笑,“不打搅不打搅,瞧我,都忘了到殿下吃药的时间了,只顾着看修安近来瘦了不少,叫他师公看见了又要心疼了。我这就走,不打扰他服侍殿下。”
他抬腿就走,低着头步子飞快,脸上的表情定是不痛快的。
修仁见他离开,回头时修安已经又变成了平时的模样,对他道:“走吧。”
修仁在原地,“你还是离他们远些好。”
修安的表情有些变了,转瞬又只是冷下脸,“你知道的,我离不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