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塔(90)+番外
她怎么会忘记自己的母亲呢?朱槿记事得那样早。
傍晚时朱槿整理好了床铺,仲平仍在陈思敏的书房,伯由在帮着陈希言砍柴,长青长松则去了屋里打扫,朱槿看见陈思敏坐在外头择菜,便坐到了他身边帮忙。
她没择过菜,只能看着陈思敏的动作,掰下两头将豆荚边上的丝拉下来。
陈思敏脚边的那只小狗被惊醒,摇着尾巴试探着凑到朱槿的裙边,见朱槿没有其他意图,渐渐也与她亲近起来。
陈思敏道:“那是希言父亲上回下山带回来的,才三四个月大。”
朱槿摸摸它的头,想起来阿必赤合放在她那里的阿图姆。
她把它留在了公主府叫修仁照顾着,并没有带上来。
平心而论,那也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东西,时常让朱槿的心情好上不少。
就是照顾起来有些麻烦。
但想到阿必赤合,朱槿还是忍不住黯然几分。
陈思敏看着她,道:“你和你母亲更像一些。”
他脸上流露出笑意,“嘉和元年新帝登基的时候,我进过一回京城,住在一位朋友家中,远远见过一回榆儿,你们俩长得很像,但他就是更像先帝。”
一样的五官,流露出的是全然不同的神态。
所以朱瑜与她那般被鲜明的区分开来。
陈思敏继而道:“我不曾与榆儿见过,大约明白榆儿兴许并不需要这份多余的牵挂,他心里也只乐意牵挂你一个人。这也就足够了。——毕竟我也并不知道如何面对榆儿。”
他说起这话时语气很低。
朱槿不知该怎么去形容他此时的神情。
怀念,哀伤,憎恶……似乎都有。
陈思敏道:“因为我恨过先帝。”
他有着很多理由可以恨他。陈思敏想,他这半生再也没有那样恨过一个人,以至于到如今,还残余着不平与怨憎,让他没有那样大的决心去坦然接受由先帝亲手教出来的自己的亲外孙。
第五十三章 请求
陈思敏说到这里,恰巧陈希言父亲提着锄头从篱笆外走进来,陈思敏回头望望,对朱槿笑笑,没有再说下去。
若说真的曾有过陌生的路人误入这座桃花源一般与世隔绝的院子,朱槿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过,这一处如此温暖踏实的小院主人,曾经是先帝身边一手提拔的都察院之主。
而朱槿在这座小院里与陈家共同度过的每分每秒,仿佛都能够让自己全然忘却一切外界的纷扰。就像在灵山塔时那样,甚至比灵山塔还要令人安心。
伯由每日帮着陈希言父子干干农活,手艺娴熟,仲平则时常进到陈思敏的书房,朱槿也进去过几回,翻开那些书本,不少被陈思敏做了批注,仲平容易看入迷。
尽管如此,朱槿心底还是笼着一层一触即破的薄纱,她知道自己不仅仅是陈思敏的外孙女。
她身上留着皇室的血。
而如今,也许是她偿还百姓供养作用最大的时刻。
朱槿在等。
等朱瑜那道圣旨。
她等到了崔质。
在陈思敏隐居的这座小院,崔质只身等在那座栈道上,清瘦挺拔的背影单薄,却时常承载着这世上一等一的大事。
他此次受朱瑜的命令来到这里,对着陈思敏恭敬一礼,紧接着,只有一句话:“殿下,陛下想要见您。”
朱槿顿了顿,目光瞥向陈思敏。
朱瑜从未来过这里。
可崔质却突然出现在了这里。
毫无防备,毫无预兆,朱槿有一种被窥伺的不适感。
她先回了先前在住的院子,整理了一些必要的东西,站在窗前,见崔质的身影还立在湖畔。
她隐隐有些烦躁。
手指不自觉地抚上那块小玉佛。
陈思敏在这时候敲门,朱槿起身去开,他看见朱槿脖子上挂的那个小玉佛,忽然一怔。
朱槿有些疑惑地看着他,“外祖?怎么了?”
陈思敏道:“阿窈那孩子还是将这块玉佛给了你吗?”
听到“阿窈”两个字时,朱槿也是一愣。
京城上空浓云密布,隐隐传来雷声。
朱槿随崔质坐在马车上,换了一身公主常服,心底却也仿佛伴着雷声一声声沉闷地鼓动。
她长身玉立,一步步踏过金銮殿前的长阶,阴沉的天色没能照亮半分空旷的大殿,崔质送她到门口便不再动。
朱槿走进去,在一旁的偏殿方向传来朱瑜的声音:“过来,嘉宁。”
越过帷幕与屏风,朱瑜坐在华贵的椅子上,手执朱笔,一道一道在手中的折子上画下批注。
他的模样,显然是一个成熟的帝王。
即便他与朱槿一般大的年纪,甚至尚未及冠。
朱槿走到他身旁,并未得到任何制止的反应。
朱瑜甚至未曾抬头看她一眼。
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里,一眼便能见到“和亲”、“鞑靼”、“云州”等字眼。
朱槿看了一眼便不再看。
朱瑜搁笔,抬眼去看她。
“陈思敏那里可让你觉得舒服?”
朱槿道:“比宫中舒服。”
朱瑜冷笑一声,转眼间又恢复了朱槿最初见到他时的冷厉,“我们需要与鞑靼议和。”
朱槿没说话。
“若是寿康过去,你会如何?”
朱槿盯他半晌,“兄长以为我会如何?”
听到这个打算,朱槿其实是意外的,甚至朱瑜自己也是意外的。
朱槿再次跑到了他无法直接看见的地方,朱瑜却没能像从前那般对她再次视而不见。
和亲。
他要将与自己一张脸的孪生妹妹送到鞑靼,给那个行将就木的可汗做妃子,并且依靠她换来一份开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