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天后演唱会开始出道(298)

作者:魔人派大星 阅读记录

粤剧传承人胡杨叹了口气:“办法是个好办法,问题是谁有这样的创作能力?”

较于流行歌曲,戏曲本身所具备的难度、完善性与文雅性特征,都是具有演出创作难度的。

韩中毅:“王芸,你接着讲!”

王芸点头,“我们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跟流行乐坛合作引流。”

“比如邀请顾城创作几首含有戏曲元素的作品,然后让专业的戏曲演员演唱,这样一来,戏曲的热度不就来了吗?”

以顾城的实力与人气,王芸觉得

从这两个月来,顾城创作那首《悟空》惊豔国民之后,戏曲风的歌曲开始在网络走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友还是喜欢戏曲腔调的。

“不行!”

徐秦一口否决。

“戏腔确实有热度!但是红了又怎样?这些歌曲只是戏腔,连戏歌都算不上,网友也就一时好奇,热度下去后,网友很快就会被其他新鲜事物取代。”

徐秦并不很看好戏腔。

网络上所谓的古风戏腔太不专业,在音乐生眼裏连假声都不算,大多都是捏着嗓子唱的。

这些在徐秦看来,这些不入流的戏腔侮辱了戏曲。

韩中毅却并如此认为。

他并不是在传统的“科班”出身,而是在家中受父亲和一些啓蒙老师的教导,这导致他对艺术和京剧追求更为自由和开放。

文化和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不断传承然后变化和发展的,加入时代的元素,也是几百年戏曲文化不断演进的必然之路。

“我觉得可以试试!”

“跨界、融合什麽的要是改变的好,戏曲艺术就能焕发生机。”

“即使杂糅的不好,艺术也会排异,最后这种形式自然也就无法长远。”

“再退一步说,现在戏曲的娱乐化倾向,是为了让群衆更加关注戏曲文化。”

“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不管你们想再推出高雅的还是传统的,不还是你们说了算了麽?”

韩中毅拍板决定。

“就这麽决定!我亲自去找顾城,让他帮忙创作一首流行戏曲作品!”

……

“让我创作一首以戏曲为主题的作品?”

顾城接到电话的时候震惊不已。

韩中毅是谁?

华夏艺术研究院的院长!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大人物找他不为别的,居然是找他创作戏曲作品!

顾城实在不解,忍不住道:“韩校长,我确实创作了几首融入戏曲主题的作品,也取得了一点成就。”

“但我只是对戏曲比较感兴趣,并不是专科出身,你们怎麽会想到,要邀请我来创作一首戏曲作品呢?”

韩中毅叹了一口气。

“传统戏曲作为华夏文化瑰宝,有非常宝贵的艺术价值,但其受衆似乎一直多为中老年群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一直是一个难题,就像很多人所看见的那样,很难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开来。”

“我们也一直试图改变现状,上综艺、下乡免费演出,但效果都不理想。”

“我们自己也试图创作,只不过再怎麽创新,写出来的作品也基本脱离不了传统,并没有办法迎合主流市场。”

“作为华夏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实在不忍看着戏曲一直没落下去,所以才想找到你,试着让传统艺术与流行结合,为戏曲寻找一条新的传播之路。”

顾城不由沉默了。

我国自古看重节日的喜庆气氛,所以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之时,唱大戏可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各种戏曲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群衆广叫好。

顾城小的时候,甚至见过有人把戏班子请到自己家族单演。

可现在呢。

购物、聚餐、看电影,哪个选择不比看戏来得容易和洋气?

看着华夏传承了上千年、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因为不契合时代衰落至此,顾城也十分痛心!

他希望华夏在进步的路上,不要丢掉只属于华夏的东西,更希望戏曲不会因为不契合时代而没落!

戏曲对于年轻人来说,真的没有吸引力吗?

顾城完全不这麽认为。

戏曲并没有明珠蒙尘,只是缺一种年轻化的讲故事的方式。

对于年轻人来说,了解戏曲还欠缺一点兴趣、一点动机、一点入行的指引。

前世的《神女劈观》就是最好的例子!

《神女劈观》由国家一级演员杨扬演唱的戏曲,同时也是游戏《原神》中的角色“云堇”所创作的戏曲。

作为2.4版本剧情中的一个过场动画,它给人带来的惊喜程度超乎所有玩家的想象。

其角色与戏曲文化的结合,更是点燃了华夏传统文化出海的“第一把火”,不仅在国外掀起了“国粹热”,还在国内刮起了“二创风”。

因为《神女劈观》的爆火,带动了大衆对于戏曲的兴趣,这段由杨扬老师献声的唱段pv如同一支“穿云箭”,引得国内戏曲界的衆多艺术家“来相见”。

由原神的角度来看,《神女劈观》的走红本来只是米哈游借戏曲元素,弘扬一下华夏传统戏曲文化而已,结果却掀起了国内戏曲百家争鸣的现象。

借用原神老玩家的一句话来说:“这场面,别说开服老玩家了,就算是玩了20年网游的骨灰级玩家,也没有见过呀”。

所以顾城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韩校长,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

“我可以给你们写一首戏曲元素的作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