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十亿物资嫁军官一胎三宝(350)
八月初,赵书记通知大家,说是县裏号召各个公社紧抓娃娃的教育啥的,公社就决定要自己组建农村小学校的消息。
这样也方便公社裏的孩子上学,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去镇上上学了。
而且,公社裏的知青这几年虽说回城了不少,但每年也都零星地有新来的,也有些是跟村裏的汉子姑娘结了婚成了家,回不了城的,有的单纯就是没门路,一直回不了城的,也有不少。
让他们跟着在地裏干活,也的确有些对不起他们上的学,学到的知识。
弄了学校,让他们当老师,教教村裏娃娃们识字,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而且,现在村裏的孩子去镇上上学,每个学期也是要交四块钱学费的,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村裏的学校办起来之后,至少学费能减半,变成两块钱,也减轻了不少负担,能上得起学的孩子,也多起来了。
知青点的知青们当然也开心,当老师也有工分拿,至少不用辛苦地下地干活了,谁不想干啊?
学校最终定下来就建在清水村的两间空房子裏,课桌讲桌都是村裏会泥瓦工的用砖头砌了腿,上面用木板搭成的,坐的就是孩子们自己从家裏搬来的,放学了再搬回去也行,就放在教室裏也行。
村裏又组织选拔老师之类的,也是热热闹闹的。
朱大婶的儿子朱小鹏去京市上了一年大学,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夏天的时候拿了毕业证,也被分配到清水村这边的农业站来了。
虽然还是农村户口,但农业站还是负责给他安排了工作,就在公社给赵书记帮忙,当基层干部的,也算是半个吃商品粮的了。
听说在村裏建小学校的事情,就是朱小鹏建议的。
公社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县裏的表扬,还给拨了两百块钱经费,让他们买课本,粉笔,等必须的东西,多余的就发给老师当工资。
多余是不可能多余的,这点钱连课桌椅子也买不起,否则也不能让孩子们从家裏带了。
不过,反正困难不少,大家还是兴高采烈地把学校办了起来。
就让赵书记兼任校长,另外一个公社干部当副校长,朱小鹏就是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和管教师的工作。当然,他自己也教学,就教数学。
其他的语文,地理,体育,音乐老师等也都定了下来。可惜是没有外语的。
就建学校的事儿,还发生了些听好笑的事情。
就是赵书记和朱小鹏负责把关选拔知青当老师。夏芳芳也不知道哪裏来的勇气,居然也跑来嚷着要参加考核。
夏芳芳仗着李翠花和她爹欺负人的本事,冒名顶替了夏涓涓去京市上大学,后来又因为作弊,被学校开除的事儿,被全村人笑了一年多,大家也都没想到她还能这麽不要脸地还跑来想当老师?
不过,赵书记也不是那种苛刻的人,就还是给了夏芳芳一个机会。
谁也不知道夏芳芳醉翁之意不仅在酒,她其实还看上朱小鹏,想跟他处对象。
第275章 新仇旧怨一起算
本来,夏芳芳眼高于顶,后来又去上了大学,交了京市的对象,对村裏这些乡下男人,那是一个都看不上的。
后来被开除后,灰溜溜地回了村裏,村裏也有人传,说她早就已经把身子给了京市那个对象了,因此,名声也坏了。
再加上她爹和她奶被抓走劳改了,刘红梅和她哥夏春才急得不行地想给她说个婆家,把她嫁出去。
但是说了一年,也没有谁家差不多年纪的青年愿意娶的。
倒是有几个三十多岁打光棍的有意,就是夏芳芳也是盲目自信,看不上人家。
这挑了一年多,她妈和哥都不惜的管她的。哥嫂看她在家吃干饭,也是天天指桑骂槐的,今年更是直接明说让她自己去地裏干农活上工挣口粮,挣不到就不要吃饭之类的。
夏芳芳今年只好跟着上地干活,受了从出生以来都没受过的罪,也是哭天抢地的,只可惜,家裏已经没有以前夏双山林玉茹和夏涓涓那样子能让她欺负拿捏的了。
这眼看就要收秋冬种了,夏芳芳也急了,她比夏涓涓还要大两岁,今年已经二十五了。搁那个年代的农村,就已经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但她心裏还是不服的,虽说是被开除了的,但她好歹也是上过大学的人,哪儿能又当回农民的?
因此,就想着跑来当老师的,但见了朱小鹏现在穿着白衬衫,在一衆灰突突的村民和知青中,也是鹤立鸡群,一表人才的,就动了心了。
朱小鹏虽说还是农村户口,但年纪轻轻也算是公社的干部了,也算配得上她吧。
朱小鹏和赵书记一起出了考核老师的试卷,就也给夏芳芳发了一张,让她跟着一起考试。
要是真的成绩突出的话,那赵书记也是打算不计前嫌再给她一次机会的。
只不过,夏芳芳一颗心全在朱小鹏身上,也不认真做卷子——关键她大学就忙着处对象和作弊了,真要认真做,也不会——就对着朱小鹏搔首弄姿的。
把朱小鹏尴尬得找了个理由就出去了。
夏芳芳见状,以为朱小鹏接收了她暗送的秋波,二话不说,就交了卷子,追了出去。
她心裏算盘也打得好,朱小鹏可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只要拿下了朱小鹏,和他结了婚,那她考成什麽样根本不重要,她男人就是学校领导,她想当老师还不随便就当了?
朱小鹏见自己都躲出来了,夏芳芳还没脸没皮地追上来,一边追一边还大声喊着‘小鹏哥小鹏哥的’,脸都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