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同人)伴你高飞(340)
“哪怕欧冠有夺冠的希望。”埃德加的回答无比肯定。
“为什么?”
“因为……”他拖长尾音,重新看向那一幅字画,忽然笑了,“因为我们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最终实现卡尔斯鲁厄的辉煌崛起!”
葡萄牙人偷偷翻了个白眼。
埃德加大笑出声,把人转了个身,搂进怀里,“我说过的,梦想可以制定一个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实现……”
……
成为主教练,他曾经有“五年计划”。
现在,已经没人会质疑他的专业,更没人会担心他的职业前景。在经历了第一年带领球队升甲、第二年夺冠,他已经彻底在教练圈里扎了根,剩下的不过是按部就班地积累经验,就算以后破产或倒台,也不用担心会失业。
但埃德加的身份不仅是主教练,还是卡尔斯鲁厄的掌舵人,这让他清醒地意识到,是时候定个明确的计划,一个“三年小计划”。
那就是连续三年拿联赛冠军。
“攘外必先安内”,德甲联赛才是斯鲁厄的重中之重,哪怕是欧冠也要为其让道。
这是从实际出发的、符合客观规律的、适合德甲大环境的计划……
第181章 今年目标守江山
对于一个豪门来说, 拿到欧战入场券没有那么难,不管对外是如何表态的,欧战的价值肯定要大于国内联赛, 甚至会为此不惜牺牲联赛成绩,因为一两个赛季的联赛结果根本不会改变他们的地位。
但是当一支小球队得到欧战资格,首要任务便是保证国内联赛不受影响,争取能在下个赛季继续参加欧战。在这个基础上, 才会考虑如何在欧战呆更久, 以获取更多的奖金。对于他们来说, 这一个“细水长流”的生存故事。
卡尔斯鲁厄同样也是如此。
这样一支光有历史、缺乏底蕴的球队, 拿到一个联赛冠军叫“逆袭”, 叫“奇迹”,充满了偶然性, 短暂的辉煌已经结束了。
就像一颗忽然划过黑夜的流星, 在刹那间便惊艳了人们。然而, 人们抬头的初衷不是它,而是那些永不坠落、争相辉映的群星……
随时可能会下课的教练,眼前成绩决定了饭碗。埃德加没有这个困扰,追求的不是一次两次的闪光,而是在群星中找到一个位置, 然后慢慢发亮。
一个赛季的成功不足以让人信服,如果斯鲁厄市民走进其他城市的□□街,会惊讶地发现,给自家心爱球队下注的人并不多。
人们对斯鲁厄的卫冕之路缺乏信心, 加上云达不莱梅强势突起, 让他们更加不敢轻易把钱压在斯鲁厄身上。
一方面,卡尔斯鲁厄的表现当然很不错, 凭借着新赛季不见颓势的后劲,已经被称作“第二道旗帜”,竖在德甲巨人和老牌强队中间的第二道旗帜。
这道深蓝旗帜能支撑多久呢?自从他们夺冠,这个问题就被反复提及。
足坛不止发生过一次“奇迹”,而这些“奇迹”往往转瞬即逝,无论是德国的凯泽斯劳滕,还是英国的诺丁汉森林。
充满质疑的拷问在德国足坛十分明显,比其他所有联赛都要严重。这与卡尔斯鲁厄的表现无关,纯粹是联赛历史造就的。
现在的德甲,拜仁并没有真正垄断联赛冠军,而是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支球队崛起,把冠军从他们手中夺走。
除了门兴做老大的70年代,这条铁律几乎贯穿了整个德甲联赛的历史。但是纵观历史,这些新科冠军中,竟然只有门兴、多特蒙德、法兰克福三支球队能成功卫冕!
真真是“铁打的拜仁,流水的黑马”。
因此,对于德国球迷来说,斯鲁厄第一年夺冠,惊艳过后也就什么都不剩了,不管媒体如何鼓吹,□□街才能反映普通民众的真正心态。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第二年成功卫冕,才可以让人们正视斯鲁厄,相信斯鲁厄。
因为唯有拿到联赛三连冠,才能被视为开启王朝时代。
史诗的篇章开始了就不能停笔,胜利的奏歌奏响了就不能中断,他们必须一直前行,直到连续拿到三座沙拉盘,从“暴发户”变成“新贵族”……
……
这两天,德甲各俱乐部陆续集结,卡尔斯鲁厄的球员们也返回了巴符州,前往基地报道。
今年,巴符州的存在感无比强烈,德甲的“最强之矛”和“最强之盾”都在那里。
在赛季走了半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卡尔斯鲁厄已经足足攻入48球,刚好是斯图加特的两倍,平均每场攻破对方城池2.8次,堪称“最强之矛”。
而隔壁的斯图加特,马加特率领着一群年轻队员,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构筑起稳固的防守,保持了连续15轮不败,连续9场零封更是创造了德甲历史,名副其实的“最强之盾”。
同其它联赛“夺冠靠防守”相比,这个赛季的德甲有些特别,冠军集团的两个俱乐部都是攻势足球,分别以45球、48球占据了一二名。
今年的德甲联赛似乎要依靠进攻夺冠了……
在更多追求攻防平衡的现代足球赛事中,这样另类的表现,意外吸引了许多新观众,海外收视率出现了缓慢的攀升。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一贯有政府保驾护航,严肃的《世界报》刊登了总理办公室的评论,施罗德“感受到了德国足球复兴的希望,精神意志永远是最重要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