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拂晓(125)
秦旭脸色一白,不打自招。
“那老身再猜一猜,太子送的,是一座靠山石?”
“您怎么知道?”
汤则镇看着阿斗差一点被气笑了,他书房摆着的那座丑陋粗鄙靠山石,究竟什么意思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偏偏靠山石本人一点都没有领会到。
连太子给他送新的靠山石,来“劝”他改换门庭了,这人还在二舅姥爷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罢了,卧龙先生一辈子都没有嫌弃过阿斗,他又何必厌恶自己的亲外孙。
“那东西放在手里只会让本就疯狂的太子殿下将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留着是一个派不上用场的祸患。”
当时昌平帝赐下这幅画,便是要让这两个人厮杀起来。
“太子回京,没悄悄派人把你杀了,我都天天烧香拜阿弥陀佛了。”冷眼看一眼不争气的东西。
秦旭被吓得捂脖子,结结巴巴说:“不可能,他不敢的。”
“你都敢,他凭什么不敢!”
“这是斗争,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你当这是后院争宠?”
“现在他正麻烦缠身,交出这个东西求和正好拖延时间,你现在要做的便是要好好地让陛下知晓你是一个孝子,你是一个不会对他产生威胁的好儿子。”
“剩下的,你就交给二姥爷就够了。”
秦旭理解中只有几句话,现在担心秦昭明发疯,所以要先安抚他,当务之急是讨好父皇。
而二姥爷还愿意教他这件事让他格外庆幸,忍不住想要证明自己:“秦昭明这算自掘坟墓,现在所有世家都在背后骂他,若不是前头还有那个不安于室的贱人还有郑云起那个老匹夫顶着,只怕先死的只会是他。”
他轻咳一声,唤来十几个小厮侍女们。
两个侍女搀扶他走出耕地,一个侍女将崭新的苏荷绸制的鞋履放下,两个小厮跟在后头为他脱鞋换鞋。
而此期间,汤则镇只稍稍动了一步,展开手臂,便有所有人将他外头的短打给更迭下来,露出精致的里衣,在外罩上香云纱制成的广袖长襦。
汤则镇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明白为何太子要做吃力不讨好之事,得罪世家,甚至连他背后最大的依仗乔家也跟着受池鱼之祸。
那些寒门平民……有什么用?
他们秦家的皇位都是靠世家才得来的!
秦昭明聪明,但又太自作聪明,读书会让人想得多,若是人人都读书,都想要考科举,地里的庄稼谁来种?劳役谁来干?征兵谁来干?
只有百姓不知晓自己过得不好,那就是过得好了。
何必劳烦百姓寒门,离开他们祖祖辈辈喜爱的大地,去往根本不欢迎他们的是非之地。
若是仁德之君,不仅应该抑制百姓的知识还应该断绝寒门靠举孝廉入朝为官。
重用世家察举互荐才对,只有世家血脉才是最高贵的,而百姓读书是最无用的。(1)
他眸
色一垂,看向秦旭,点拨道:“坐山观虎斗便够了,有些事把握住时机,才是最要紧的。”
“免得,如同我这双鞋一般,深陷泥潭。”
他说着,将那双鞋赐给小厮,小厮喜不胜收地连连磕头感谢,而两个达官贵人这一刻思绪对在一起,都在嗤笑只要略施小计,这种卑贱之人就感激不尽了。
若让他们读了书,那岂不有了多的心思?
-
“我未曾见过她,但李娘娘说,我娘是最和顺不过的一个人,不会争不会抢。”
“连外祖都说,当年若非族中只有她年纪合适,否则断断不会选她进宫,一个只把帝王当丈夫,还身体孱弱的小姑娘,送进宫都等于送命。”
薛闻抬头,看着白玉雕刻的菩萨塑像,端坐莲台,慈眉善目,手掌拈花一笑。
好似越过岁月时间,那位还没有成为母亲的小娘子,也是这样含笑看着她的丈夫,期待着她的孩子。
而秦昭明说到这里猛饮了一口酒,酒壶随着激烈的动作迸溅出许多酒液。
壶内醇酒一耸一耸地摇晃着,而迸溅出的酒液落在俊俏的面庞上,好似整个脸都湿了。
他随着薛闻的视线望着那尊玉像:“她最信佛,连汤家那个都比不上她虔诚,可她信赖的佛祖并没有保佑她。”
薛闻正想要劝,秦昭明便回头看她,眼底微醺,容颜妖冶,缓缓勾出一个笑:“但我让高僧做法,让全京城的佛寺都供奉于她。”
“斯人已逝,但佛家不是讲究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没准我娘还真会再回来。”
他低头喑哑一笑,眼角好似藏匿明珠闪烁:“如你所说,她不会怪我,她真的不会回来了,是吗?”
“即便我请遍全天下的高僧,即便我让全天下都来供奉她,她也不会回来了,是吗?”
他的耻辱、他的无助、他的委屈,在岁月中寂然无声地哭泣的孩童,终于找到了能够让他说话的人。
薛闻沉默着点点头,而后伸手拉住他的手,艰难开口:“你也说了,一花一世界。”
“娘娘心中无垢,又有你在,或许成佛也说不准,她虽说不在,但她的爱一直在看着你。”
纤细的手掌好似有着坚定的力量,让迷惘一下在晨雾中消弭,而秦昭明呢喃着“一花一世界”,忽地,问起薛闻:“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