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拂晓(45)
薛兰苕站在堂下,身影清秀, 孑然独立,冬日后她便没有簪花,今日归家更是低调到尘埃里。
她在薛侯面前低着头等待命运宣判,在薛夫人面前巧舌如簧,都是她在家里如鱼得水的本领,听了这话,她忙迎上一句,道:“娘,隔墙有耳,爹爹听了会生气。”
薛夫人脸色一瞬间不自然,紧接着看了看暖房就她和薛兰苕二人,外头还有她的亲信陪嫁看守着,薛侯哪里会知道。
况且几句话而已,薛侯也不会明面上给她没脸。
他娶的是京兆郑家的女儿,若他自己都不捧着,那娶她就没用了。
“这有什么要紧的。”
“那个梅娘长了一张孱弱的脸,生下来的女儿也没有福气。”
她撇了撇涂着艳丽胭脂的嘴唇,世家培养出来的容貌也难免夹杂着刻薄,破坏了整体的雍容:“你放心,小九她啊已经许久连门都出不来,没准会直接病死。”
“你没福气,贤婿看不上你,但我这个做母亲的也不会亏待你。”
冷眼看了一眼,嘴角带着得意。
薛夫人坐着,薛兰苕站着,视线上一高一低,但真正的地位看的从来不是这些。
听了这话薛兰苕低着的头在看不见的位置这才露出了笑意,配合着薛夫人喜欢的方式,跪在柔软的大红猩猩毡毯上朝她叩头,虔诚地拜谢母亲。
“多谢娘对女儿用心良苦,女儿一定结草衔环报答,必不忘娘您今日提拔。”
娓娓道来说着感激涕零的话语,她们乐于做这样的戏,一个享受她的尊敬,一个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等出了门,阳光晴好,落在白雪覆盖的琉璃瓦上有着别样的刺眼。
她伸出手挡在面颊上,阳光又从指缝中流淌
进来,灼得她眼睛都湿润起来。
失望吗?
失望。
正常吗?
正常。
反正得不到想要的,那就选能有的里最好的。
已经是她这十五年来最习惯不过的事。
只是……不甘心啊。
可连她自己都不知晓她心底残存着的不甘究竟是因为什么。
“回川,等过两日你去问问查查情形究竟怎么样了,我去看看啊闻。”
“她那里的日子,想必也不好过。”
等出了院门,薛兰苕已经看不见任何情绪在她身上流淌而过,只温润的嗓音叮嘱着侍女。
那些好的不好的,如同屋檐上细雪一般去得极快,又挂上属于独她一份的文雅风趣。
-
被薛兰苕惦记的薛闻这时候正在看着他们清雪。
雪下得很大,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不论贫寒人家究竟有多讨厌冬天,但冬天来就是来了,从不因为任何人的期待而转圜。
码头也必须停止,所有的货物都开始准备陆运。
因地制宜出的方式不止出现在货运之中,倒是原先在码头劳工影响小些,本就中转站,陆运水运都一样,人倒是没少,也就牵连着小摊贩们也没少,自家挣些零用。
可天气冷之后连采买的都少了些。
薛闻倒是被她请的几个大娘们小心翼翼地问过还要不要来帮忙,脸上带着为难又希冀。
她不是那种干几天觉得辛苦和不新鲜就不做了,更何况有人需要她让她更加坚持。
第二日还沐着雪喝起来的羊糁汤,用骨头吊高汤慢火熬了一夜,再配上新鲜现切的羊腿肉,配上细碎的小香葱撒上去。
加上还有姜和其他香料在一起增加味道,熬得浑然天成,还没凑近就香气扑鼻。
人都会要个油饼往里头蘸着吃,把碗底也给弄干净,送过来的时候倒省了洗碗大婶许多事。
羊汤本就有御寒的功效,喝完后还能带上一层薄汗,给这冷飕飕的冬日带来一瞬温暖,会记得很久的暖流。
薛闻没睡好,自从酒醉后半夜半梦半醒间发现自己没有换衣衫就躺在床榻后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肯定有些事被自己忘了。
尤其是第二日她屋里就有了比寻常蜡烛长好多截的红色、雕花蜡烛后,更奇怪了。
那上边……是喜啊。
分明她是救命恩人,她是阿姐,怎么一下子就感觉她无端被人捏住小辫子一样。
连着几日薛闻一大早就往外头跑,帮着卖汤。
但向来擅长主动出击一击即中的秦昭明没有给薛闻蒙混过关的机会,他也跟着出去,甚至拿起他早就不用的拐杖别着,做出一副薛闻要怎么样,他就也跟着行动的模样。
“阿闻,你日日都过去,大娘们还以为你不放心她们,或者觉得你容不下这么多人,要减少,她们也心里恐慌。”
“你要是非这时候去,那我也跟你去,再带上查查,再带上乔老三和算命瞎子,正好让所有人都能好好过个冬,免得还要干活。”
薛闻在门口台阶上抿了抿唇。
秦昭明看似给了她两个选择,实际上根本没有给她选择。
更何况,她也确实意识到她的帮助并不会让那位雇工觉得减轻负担,反而会让她们觉得被盯着抑或者要被赶走。
这与她的本心有悖。
“那,听你的?”
冬日本就破晓的比夏日晚一些,现在天刚蒙蒙亮,只东方既白,一道模糊的晨光划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