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拂晓(63)
薛闻不是乔承东,也不是他任何一个下属,甚至她在秦昭明面前一直都是上位者,她见他没有开口,便睁开眼睛,歪着头朝他看过来。
“是不是哪里不对劲?受伤了?”
她关切问着,柔软的手靠近他。
属于薛闻独有的清淡馨香逐渐靠近,如瀑青丝落在指尖。
他没有一丝一毫想要躲避的念头,甚至束手就擒,将自己的所有暴露在眼前人身边。
这在一个沙场上拼搏过的人来说无异于将奉剑自刎。
忽的,那要拷问他的人失去了动作,大半张脸掩藏在薄毯里头,仿佛瞬间入睡。
唯一泄露她真实情形的浓黑睫羽在眼周投下浅淡阴影,如蝶翼振翅。
薛闻不敢看秦昭明,赶紧用毯子掩饰自己,生怕连自己心跳都被秦昭明偷听了去。
她刚才……简直就是为老不尊!
她一个四舍五入三十岁,再入一下四十五岁,再入一下五十岁,再入一下百岁的年长者,竟然……被少年的美色所诱。
真是太不争气了!
薛闻暗恨自己没出息,又在心里责怪秦昭明生得好看。
来这里一趟还专门穿了新样式的衣衫,玄色衣袍,衣襟有软银丝勾勒,十足的贵气,衬着他宽肩窄腰,往这一坐简直提神醒脑。
不对,勾人心魄才对。
她分明是真的关切他有没有受伤来着。
秦昭明不知道薛闻心里在想些什么,一旁的阳光映衬着秦昭明冷玉般的面容,添了一层暖色的光晕。
他深呼一口气。
刚才发尾搔在手背上的痒意还在酥麻着。
连他自己都分不清现在胸膛内快要冲破喉咙的小心脏,究竟是在庆幸薛闻闭眼得恰好,他还是乖乖崽。
还是遗憾些什么。
良久,连薛闻都差点装不下去,秦昭明才开口:“我打算明日离开。”
薛闻睁开双目清明,没有半分困意的眼睛。
“两只崽子我会带走,等训好了再给你送来。”
“蔡大娘年岁大了身子不好,你若心疼便多招些人来,不要自己太操劳。”
“你也别惯着查查,免得气到你自己。”他抿了抿唇,理不直气也壮地说:“多想想我。”
等到最后,他松软了气焰,小心问:“如果……如果我骗了你,你能原谅我么?”
薛闻前面听着他嘱咐,只觉得心底里疼得像是有一道口子裂在自己身上。
分明……分明是早有准备,可看着眼前人辞行,却依旧割舍不下。
她早就已经习惯……身边有他了、
若她能够再自私点,恐怕就要挽留秦昭明留下——这里不好吗?留在这好不好?
可听到最后一句话,心下疑窦,问:“怎么这么问?”
“闭口不谈不算骗啊,人人都有秘密。”
秦昭明咬牙,理亏。
他自己心里知道,不仅骗人,还仗着她心软作威作福。
以前没意识的时候在她面前哭的梨花带雨,现在偏偏该继续装可怜坦白一切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妙语连珠、做足准备的太子殿下憋了半天,最后还是只能问着:“你……能不能跟我回京?”
第三十一章
秦昭明离开的那一日是大晴天。
太阳骤然从东方跳跃出来, 驱走蒙蒙晨雾。
薛闻起得格外早,指挥着秦昭明将早就浣洗干净的白梅花瓣混着檀香水揉面。
虽说是为了秦昭明践行,可谁让他手劲大, 这般揉捏出的面团筋道又柔韧, 擀制出的馄饨面皮落在汤中才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而作为事主,秦昭明不仅乐于被指点还会故意找话, 一旁正在看顾火候的乔承东都沉默了。
他无话可说。
原先想着怎么能让太子殿下干活,让我来!
然而太子殿下心里想着:想代替我?不想活了?
习惯了。
偌大的灶房本应是他们最后的相处时间, 但因为多了个乔承东, 薛闻实在不知该要说些什么, 比起局促倒好似多了几分羞怯。
低头抿着的酒窝都更加明显了。
等梅花馅儿成了便用五出铁凿弄出样式来, 将馄饨皮儿包上, 一个个撒进用文火慢慢熬煮的蜜汤里,犹如洁白锦鲤。
出行汤饼, 到家食面。
前途锦绣, 大吉大利,她的心意都在这一碗汤饼里。
两人并肩缓步而行, 倒没有什么太多话可以说, 等到城郊荒芜之地, 见到通达路上的一行人骑马等候之时, 薛闻才有一种真实感。
这次……是真的要走了。
两人同时顿下脚步,秦昭明忆起昨日他等待的那个回答。
——靠在摇椅上的人温润无害, 好似容纳世间苦痛的神佛, 可她面露慈悲,却低头不言, 未曾让信徒满意。
——神佛判下罪行,未曾垂怜忠诚她的善信。
“薛……”
妙语连珠的人三缄其口, 秦昭明远目看着亲卫中心闲置的那匹马,马鞍精美舒适,他还专门让人带了大氅。
他是想将人带回京城的。
不管愿不愿意,她要跟他回去。
但他刚开口,薛闻有些冰凉的手掌就触碰在了他下颌上。
薛闻想要为他整理身上的斗篷。
比身形颀长的薛闻还要高上一头的秦昭明顺从地低下头,将脸颊借机贴在薛闻掌心内。
高高在上的他做出这种动作无异于在只会呲牙咧嘴用锋利的牙齿狩猎的狼群中最凶悍的狼王,在某个明亮的夜对着玉璧般的皓月发出一声长长的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