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白月光(66)
姜姒食不下咽,若不知晓羹汤是自己所为, 真担心汤内藏有剧毒。
一碗汤尽, 商阙拿起手帕擦拭掉她唇边的残留,而后将头埋在她的脖颈上蹭了蹭, 察觉到其身体僵硬,唇角泛起一丝苦笑。
果然急不得。
商阙铺开桌上的竹简,扫过她的侧颜,语气舒缓:“季春之赛,赛况盛大,届时文武百官也会亲临,此乃大齐盛事,孤必然与万民同乐。赵姬与孤同乘一骑,一同看尽大齐繁华。”
“妾惶恐。”
商阙眉眼舒展,把/玩着她的手:“孤给得,赵姬便要得。”
他姿态亲昵,丝毫看不出亵/玩之感。
待到夜深人静,商阙才懒懒的放开她:“听闻赵姬与司宁相谈甚欢,孤已命司宁每日去朝华宫,二人尽兴玩闹,无需管其他,这些日子孤政务繁忙,莫要再准备羹汤来未央宫。”
闻言姜姒大惊,司宁本自由自在,哪里想日日夜夜担惊受怕进宫陪她,唯恐自己连累了司宁,开口想解释。
只是还未开口,商阙便说道:“此等小事,赵姬不必惶恐。”
回朝华宫的路上,姜姒脑子里还在想商阙方才所说。
屏退众人后,姜姒紧紧的拉着如月的手:“今日听王上一言,吾心难安。”
如月不知殿内发生何事,还是头一次见姜姒如此不安,只好轻声安抚:“王姬别急,慢慢说。”
姜姒这才将殿内发生的一一道明:“以往在赵宫,你常随赵后左右,可曾听闻三姐姐与王上的往事?”
姜玥和王上?
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也难怪姜姒会如此想,从始至终她都被蒙在鼓里,自然怀疑王上的所作所为,可如月也不能直白告知她,王上早就知晓她不是明珠王姬,否则这么多年的筹算都落了空,届时王上不杀她泄愤已是仁慈。
如月收敛好神色,缓缓道:“奴婢在赵后身边多年,时常见到明珠王姬。具奴婢所知,明珠王姬常年身居所赐府邸,整日与所养面首、乐人寻欢作乐,或与王宫贵女们策马奔腾。
奴婢曾听周内官说过,王上登基前一直跟随师傅们学武,后偷偷上了战场,只率领十余人便烧了韩国粮草,还斩杀了韩国主将,此战大捷,王上也一战成名,而后王上便带领将士们出生入死,征战多年。
按理来说,明珠王姬与王上并无见面的可能。依奴婢之见,或许是王姬多想了。”
姜姒始终想不明白王上为何待自己如此特别,只要她的身份未被发现一日,头顶上的那把刀便高悬一日,她两手无措的揪着袖口:“如今司娘子也被吾牵连进来,吾之罪过,大了。”
她本无心入局,偏偏被卷入其中,如月是,司宁亦是。
“司娘子乃六国第一舞姬,名扬四海,王上深明大义,即便发现事情始末,也不会怪罪司娘子。”如月握着她的手,沉声道:“况王上乃明君,定然不会重蹈赵王覆辙。”
赵王生性好美色,时常游历民间,美名其曰体验百姓疾苦,实则四处搜刮貌美女子。
一次,赵王偶然见到有一貌美女子在河边挽纱,魂牵梦萦后,便下令寻人,数月后有一女子主动承认,入宫不过短短半月,赵后便查出河边挽纱另有其人,正是入宫女子的亲妹妹。
赵王大怒,将入宫女子全家数余口赐腰斩。
自从赵王命姜姒代替姜玥入齐宫后,她脑海中便时常闪过那名女子的音容笑貌。
那女子是个命苦的,和姜姒差不多的年岁,父兄曾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功名却被人顶替,只得种田为生,她知晓赵王实非良人,为了妹妹只得铤而走险入赵宫,哪知真相还是被赵后可以戳破。
前一日女子还来找过她,翌日便听闻噩耗。
赵王尚且如此,何况天子。
姜姒明白赵王和赵后的心思,知晓他们从未盼过她活着回去,若她死了,此事便再无人知晓,姜玥也能以她的身份在赵国逍遥度日。
他们派如月和孙媪随她来大齐,也是担心她说错话,做错事。
姜姒脑子乱糟糟一片,哀叹道:“或许吧。”
突然,外头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正是朝华宫内服侍的侍女,她朝姜姒福了福身,“王姬,魏八子身边的曼香正在殿外候着,邀您前往承明宫。”
见姜姒神色疲倦,如月主动搭了话:“王姬身子不适,拒了去。”
“诺。”
侍女出去片刻又折了回来:“曼香言明,八子有急事相邀,其他几个宫里的也去了。”
姜姒捏了捏眉心,问道:“可说是何事?”
“没有言明。”
“罢了,吾走一遭便是。”
去往承明宫的路上,正巧能看到灯火通明的未央宫。
见姜姒连看几眼,如月捂嘴偷笑:“天子夜勉于政,多亏了王姬每日炖的羹汤。”
未央宫的灯彻夜常亮,乃蛊惑宫内之人,实则王上彻夜栖息在王姬身边,此等秘事只有少数人知晓。
“莫要打趣吾了。”
忽而想到一件事,姜姒心口猛地一颤,左右看了看,小声道:“说来奇怪,王上赏赐众多,吾又每日送羹汤,怎宫内没有传闻?”
第一日清醒后,长乐就拉了十几车金银玉石,如今还堆在库房内,她又每日进出未央宫,可宫内竟没有一丝风吹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