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41)
毕竟养得起羊的庄户人家,大多也不缺卖皮子的那几个钱,还不如自己做了皮褂子,自己穿呢。
掌柜又笑道:“您若是早来几日,咱家铺子里倒是还有一件兔皮小袄,如今也早被人买走了。”
赵时悦闻言有些失望,认真叮嘱掌柜道:“下次要是再有的话,您可一定要给我留着啊,价钱好商量。”
掌柜连忙道:“一定,一定,以后还望小娘子多多光顾。”
这应付的姿态十分熟稔,想必也有不少人跟他说过这话,赵时悦对这个世界的物资贫乏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买好了衣物被褥,赵时悦等人大包小包地扛着,又去了粮店。
武襄县的粮店里,粮食种类倒是十分丰富,价格更是公道。
筛得干干净净的麦子只要五文钱一斤,赵时悦没买,她买了一百斤磨好的粗面粉,里面麸皮不少,想要□□细一点的话,得自己再过两道筛。
一斤粗面粉的价格是七文钱,比麦子贵两文,却也能接受。
接着赵时悦又买了粟米(也就是小米),同样是七文一斤,赵时悦买了二十斤。
幽州不产水稻,可粮店里却有大米卖,据说是从青州那边千里迢迢贩卖过来的,价格比面粉贵了六倍,要三十文一斤!
粮店掌柜也不说那叫大米,说那是“碎白玉”、“珍珠粒”!
赵时悦本就更习惯吃米饭,便忍着心疼又买了三十斤“碎白玉”。
月娘没买大米,面粉和粟米倒是都各卖了一些。
至于其它的黄豆、绿豆、高粱米,赵时悦和月娘暂时都没买。
普通百姓家的牲畜不允许在城里乱走乱晃,赵时悦只能将驴和驴车一起寄放在了衙门专门设立的车马棚里,算是古代的停车场吧,有人专门看着,得另外再交两文钱的驴马照料费。
本就拿了大包小包的众人,如今更是腾不出手,便多给十文钱,请粮店里的小二,将米面挑到城门口处的车马棚那边,一并放到驴车上。
又请郑柏帮忙过去看着,顺便将用麻布皮儿包着的被褥衣服等等,也一并带过去了。
被褥体积大,郑柏一个人拿不了,月娘将张行嘉也打发去帮忙,并承诺一定会给他买麦芽糖吃。
因为惦记着荒地的事情,再加上离县城又近,赵时悦他们也没打算一次就将县城给逛街全了。
接着又去官盐铺子里买了盐,去肉铺上买了猪羊肉,在路边的菜摊上买了一些葵菜、萝卜、老姜、大蒜等,看见一个胡同口处有人卖豆酱、米醋,赵时悦和月娘也同样买了一些。
逃难的时候顾不上讲究,如今不管是月娘,还是赵时悦,都不想再粗糙着将就下去了。
两人一路向人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卖澡豆、面脂的铺子,老板娘有些势利眼,瞧见赵时悦她们穿得灰扑扑的,有些爱答不理。
赵时悦他们倒也不计较这些,两家人合在一起,直接问她买了三盒羊油面脂、四盒薄荷牙粉、两大包澡豆、八支猪鬃毛牙刷。
这个世界竟然是有牙刷的,布条上插着猪鬃毛,然后再紧紧的裹在削扁的木条上,也是叫赵时悦开眼了!
买完这些,正好旁边就是点心铺子。
点心铺子里还买麦芽糖,赵时悦和月娘都买了一大包。
点心的种类却不多,红枣酥、绿豆糕、芝麻饼……,拢共也就只有四五样,看着也不算精致,但那甜香味儿却十分馋人。
赵时悦没忍住,每样点心都买了一大包,月娘只挑捡着买了两包。
最后又去另外的铺子里添置了几个木盆,新买了两个陶锅,几个陶碗后,便又没有空手了,就连小寄奴的两只小手也都提着点心,想要伸手偷拿一颗麦芽糖来吃,都不成。
来县城的时候,赵寄奴还能乘车,回村去的时候,驴车上却再没有他的位置了,就连赵时悦都只能在前面牵着毛驴走。
不过小寄奴却是一点也不介意,开开心心地跟在张行嘉和赵妮妮后边跑。
三个小孩都各自含着一块麦芽糖,你望着我“呜呜呜”,我对着你“咿咿咿”,乐得不行,可牙却被糖给黏住了,笑也笑不出声来。
武襄县县城的城门很宽,能并排走三辆马车。
出城是右边,进城是左边,谁也碍不着谁。
高头大马,拉着楠木马车,车厢四角似燕雀飞翘,翅尖上还垂着缀有玉珠的青碧色丝绦,青色绸缎车帘上更是绣着牡丹团花,华丽又精美。
赵时悦只欣赏似的看了好几眼,并未如何在意,可等到马车走过,瞧见跟在后面的曹虎头时,却有一瞬愣神。
俊美不似凡人的少年公子,穿着一身湖蓝色锦绣长袍,头带白玉冠,气质端华高贵,骑着银霜白马,一副高不可攀的模样。
赵时悦踌躇片刻,只冲着故人点头笑了笑。
曹虎头微微颔首,算作回应,很快便骑着马走开了。
月娘聪明又识时务地没开口,张行嘉和赵妮妮十分懂得看人眼色,也同样忍着惊讶,并未出声扰人,只有赵寄奴,好似十分惊喜,冲着曹虎头“嘚嘚、嘚嘚”地开心叫唤。
见“嘚嘚”不理自己,竟直接骑马走开了,赵寄奴先是惊讶,再是疑惑,最后露出几分委屈神色。
赵时悦他们不知该如何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