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44)
郑村长又道:“你要是真想在冬至之前盖好房屋,梁柱石材什么的,其实都可买现成的,建房的大师傅也好请,到时候再多找一些短工,如今农闲,咱们村里就有不少人愿意,说不定都要不了四、五十日,这宅子就能立起来了。”
赵时悦心想我什么都缺,暂时还就是不缺银子。
这可真是太好!
上辈子村里留守老人挺多,赵时悦也十分懂得讨老人喜欢。
她连忙起身,转到郑村长身后,十分殷勤地给他捶着肩膀,毫不见外道:“村长爷爷,不瞒您说,我刚见着您时,便觉得您定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大好人!”
赵时悦快言快语道:“我家也没个长辈,就只我们姐弟三人相依为命,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去哪儿买梁柱石材,您就当可怜可怜我们,求您给牵牵线呗,到时候我一定买好酒来孝敬您。”
郑村长被她捶得浑身不自在,心里却又有些慰贴,扭捏又开心道:“你这小妮子,真是精怪得很!我一把年纪了,还贪图你那点好酒不成,行了行了,你也别捶了,手劲儿大的跟打虎似的!
郑村长看似懒得管,实则热心肠道:“你明儿要是有空,咱们上午去衙门拿了地契,下午就跟我去一趟瓦窑镇,我给你介绍一位专门帮人建房的大师傅,他手底下有三十好几个徒弟呢,建房的事情交给他,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不用你操心。”
这不就古代建筑承包公司嘛,赵时悦连忙道:“有空,有空,我什么时候都有空!”
郑村长又提醒道:“不过,要是真按照这方式赶着冬至前弄好,怕是只建这么一座砖瓦四合院,就得花将近一百两银子左右呢。”
却不想听了这话,张宏宾夫妻对视一眼,竟也殷切问道:“村长,您看,能不能也将那位大师傅,介绍给我们夫妻认识认识?我们明日下午也有空。”
郑村长:“……”
得,看来县尉大人的亲戚,都是不差银子的主!
第三十四章
约定好明日之事, 又闲聊了一阵,赵时悦他们便告辞回了老宅。
赵时悦带着赵妮妮,跟着月娘一起, 将换洗下来的衣服, 拿去河边洗。
蜿蜒的大河,又宽又深, 水流却不算湍急。
郑村长说此河名叫玉带河,余晖之下,波光粼粼, 瞧着确实美如玉带,
张行嘉皮得很, 折了几根细软的柳条,挖了几只蚯蚓,说是要去河边钓虾。
小男孩就喜欢跟着大男孩跑, 赵寄奴见此哪里还肯老老实实地搓着自己的小衣裳,不等赵时悦同意,便跟着张行嘉跑了。
赵时悦有些不放心,高声叮嘱道:“行嘉, 你帮我看着点寄奴, 可千万不要掉河里去了!”
张行嘉先是扭头看着身后的小不点儿,颇为无奈道:“你怎么又跟着来了?”
之后才应承赵时悦道:“赵阿姐,你放心好了,我会看着他的, 他要不听话乱跑, 我就把他拴裤腰带上, 嘿嘿……”
大河里的鱼虾不好钓,只用柳条穿着蚯蚓更是钓不上来。
赵时悦他们洗好衣服时, 张行嘉依然一无所获,跟他一起趴在河边的赵寄奴,更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赵妮妮笑着将弟弟摇醒,几人端着衣服回去,张宏宾已经炖好了萝卜羊肉汤,还烙了十几个喷香的麦芽糖馅饼。
老宅灶房小,又只有两个灶眼,两家住在一起,也不好单独开火,索性就合在一起吃,先这般将就到冬至盖好了房子,在分开也不迟。
羊肉是赵时悦买的,月娘只买了两斤猪肉,米面也是赵时悦买得多,不过煮肉、烙饼却要张宏斌来做,算起来谁也吃亏。
这也是赵时悦与张家人的默契之一。
众人围在灶台旁边的饭桌旁,热热乎乎地吃着羊汤糖饼,有一句没一句地话着家常。
月娘道:“趁着还能买到萝卜、白菜,得多买一些屯着,晒成菜干也好,腌成咸菜也行,不然真到寒冬腊月的时候,怕是想吃也买不到了。”
张王氏补充道:“腌咸菜的话,还得再去买两个大坛子才成,也不知道县城里有没有豆腐卖,顺便再做两坛子豆腐乳。”
月娘道:“今儿我们也没逛全,倒是没瞧见哪儿有卖豆腐的,实在不行,咱们就自己做好了。”
张王氏苦笑道:“自个做啊,那还得瞧瞧哪儿有石磨卖,这可真是,要啥缺啥!”
张父闻言,安慰老妻道:“如今算是安定下来了,缺什么慢慢添置就是,不急,这日子啊,得慢慢过。”
张行嘉不为这些琐事烦恼,只对着赵妮妮,似炫耀般道:“豆腐有啥好吃的,我阿爹做的羊肉烩面才好吃呢,可惜没有铁锅,做不成。”
赵妮妮却有些愤懑道:“我家原本有一口铁锅,不过被坏人给抢走了!”
说到这里,赵妮妮又补充道:“我说的是阖县杏花乡的家。”
张行嘉也被勾起往事,不太开心道:“我们家食肆里原来有三口铁锅呢,只是被阖县县衙里差吏抢去熔了,铸成箭头用来守城,我阿爹那套剔骨刀,还是趁机藏在了灶膛草灰里,才没被一块抢走。”
赵时悦见两个孩子肉眼可见地情绪低沉起来,便宽慰道:“不就是铁锅吗,明儿咱们就去问问,看县城里哪儿有卖的。”
月娘也笑着接话道:“一般的铁匠铺子里就能打,在阖县时,铁器管得严,想要打口铁锅,或是买把菜刀,都得去衙门里报备呢,也不知武襄县是个什么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