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65)
魏娘子勤劳坚韧, 只是性子却过于沉静,又怕自己这寡妇身份,会引来不必要的是非,因此这日子便过得有些清冷。
如今门庭若市, 嘈杂吵闹, 可魏娘子却笑得十分开怀,积极热情地对着桂花婶子、郑何氏等人,一个劲儿地称赞着火炕的好处。
桂花婶子见此,忍不住玩笑道:“若没有火炕这引子, 我还一直以为你本就是个只喜欢清静的人, 如今可算是暴露本性了。”
魏娘子笑容定住, 带着几分不好意,含含糊糊解释道:“叫婶子见笑了, 我原就是个嘴笨之人,如今又没了男人,怕惹来是非……”
桂花婶子心肠柔软,却又性子强硬,见不得她这副顾忌这顾忌那的老实样,叉腰放话道:“怕什么怕?谁要是不长眼,敢到你面前来惹是非,你只管上婶子家门,婶子帮你打折他的腿!”
赵时悦听着这话实在耳熟。
郑何氏也在一旁帮腔道:“咱们大湾村是什么地方,哪个不长眼的敢来这里惹是生非。”
其她妇人也纷纷笑闹道:“就是,人就要自己活得自在,管别人怎么说。”
“这炕可真暖和,我还想要多坐一会儿,魏嫂子,你可别撵我。”
“这火炕实在太叫人羡慕了,我们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睡上呢。”
魏娘子被人围在中间,听着这七言八语的热闹话,眼里隐隐带着几分水汽,大概是被这火热的人情味给熏着了。
赵时悦见此,忍不住对着旁边拄拐的梁川,玩笑道:“梁大哥,桂花婶子好打抱不平,又喜欢叫人上门,你家的门槛是不是都快被踏平了?”
梁川一脸无语地看了自家亲娘一眼,同样玩笑道:“你怎么就知道,如今这门槛不是新的,说不定旧的早就被人踏平了。”
两人相视一笑,都觉得桂花婶子这性子,实在是十分稀奇,又极其难得。
梁川感受着从屋里漏出来的一丝丝暖和气,颇为羡慕道:“昨日后半夜的时候又下了一阵雪,险些没把我冻醒,也不知道我爹和二弟他们去县衙学盘炕,学得怎们样了,家里什么时候才能睡上火炕哟?”
赵时悦没好意思说自己昨日在灶膛里多添了两根柴,后半夜的时候险些被热醒,只十分敷衍地安慰道:“盘炕又不算多难,多看几次就会了,梁大哥再努力抗几天,说不定就能睡上了。”
梁川这人性格豪爽,就是有时候说话不过脑,譬如此时,竟拍着自己还没好全的伤腿,随口就来:“我这回要不是只断了腿,而是直接阵亡了,我爹娘他们这会儿,估计也睡上火炕了。”
“……?!”
这说的是什么蠢话?!
赵时悦脑门上一溜黑线,没好气道:“梁大哥,你这话要是被桂花婶子听见了,就等着吃鞋底子吧。”
梁川这缺心少肺的家伙,却是说了就忘,竟还好意思纳闷道:“我说什么话了?”
赵时悦“呵呵”两声,懒得理他。
她也不留在魏家继续凑热闹了,打算去村子西边的一户木匠家,将前几日定的蒸米饭的甑子给拿回家去。
赵时悦之前试过用陶罐煮米饭,效果实在不理想,不是煮得底部焦糊,就是煮得半生不熟、半干不稀。
甑子这东西,赵时悦小时候见她奶奶用过,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子,也大概会用。
村子里那户木匠姓李,木工手艺不算多好,比不上鲁师傅他们这种专业的匠人,精致复杂一些的家具是不会打的,但帮人箍个桶,组几条凳子,却也不在话下。
甑子外面瞧着可不就是一个木桶么,里面再放一个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形竹编蒸底。
大小两个甑子,一共只花了赵时悦十五文钱。
李木匠竟还觉得是她吃亏了,原本不打算收钱的,说都是一个村的,随手帮忙也没啥。
赵时悦直接把钱塞他兜里,也说既然没啥,那里你就收着呗。
取了甑子回到家时,带着弟弟出去玩儿的赵妮妮,也正好带着弟弟又回来了。
赵时悦有些迫不及待道:“咱们中午蒸甑子饭吃。”
赵妮妮和赵寄奴被瓦罐煮的焦饭、夹生饭摧残过两回,如今对米饭这新鲜玩意儿,提不起太多热情。
赵时悦见此也不多言,只在心里憋着一股气劲儿:今日,她一定要为米饭正名!
米饭用甑子蒸,比用陶罐煮,要好掌控多了。
珍珠似的大米简单淘洗干净,倒在铁锅里,用沸水煮至夹生,滤掉米汤后,把米饭盛入甑子中,再用大火蒸至全熟。
家里的铁锅只有一个,蒸饭烧菜不能同时进行。
赵时悦为了省事,只打算烧一锅肉菜大杂烩。
这个世界的猪没骟过,猪肉腥臊味儿很重,只凭赵时悦那二流厨艺,很难做得好吃。
她自己平日里一般都是多买羊肉,猪肉则买得少一些。
之前曹阿姐送来的肉食里面,猪肉更是只有一小块后退肉。
赵时悦琢磨着等到开春了,自己一定要试着养两头骟过的猪崽,还要种棉花、种果木、种蔬菜、种甘蔗……
哎,好多事呢,这冷死人的冬天,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心里的打算再多,被这大雪一盖,全都只能暂时搁置。
冬天还长,县城里已经完全买不到萝卜、白菜、生姜等菜蔬了,赵时悦将切成小块的羊肉焯水,连姜片都不舍得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