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玉奴(203)+番外
几句说得芦笙面上挂不住,勉强叫了玉漏声“三嫂”,低下头去,又不说走。原来芦笙送了她父亲出门,回房听说玉漏到碧鸳这头来拣衣裳,她心里也盼着来拣两件她姑妈的好衣裳穿,便跟着过来。
捱延一阵,总算听见碧鸳叫丫头将那几身没穿过的衣裳抱到这屋里来,摆在榻上,果然都是簇新的。碧鸳叫玉漏来拣,玉漏先矜持两句,也不好过分推辞,否则显得太假,既不要,又来做什么呢?
拣了一身绾色长衫配着烟灰罗裙,碧鸳又让丫头去卧房里拿了个小锦匣来,取出只玛瑙细镯,“这镯子配这衣裳正好。”
“这东西贵重,我怎好再受姑妈的?”
碧鸳强道:“这衣裳就要配这镯子才出色,我如今也不爱这些东西了,给了你也不算糟蹋了它。”
“那我这件鹅黄的该配个什么?”芦笙插话进来,提着拣好的一件鹅黄衫子比在身上问碧鸳。
碧鸳心下越看她越烦,懒得理她,“我先时给了你那些首饰,你随便拣一样配着就是了。”
芦笙分辨这口气大约是没首饰给她,大为失落,又不好强要,只心恨着玉漏,怪她分了碧鸳的宠爱,又抢了她的份子,往后更是再不肯给玉漏一个好脸,背地里又将玉漏往日的旧事翻腾出来和她屋里那几个丫头谈笑议论。
不日玉漏便听见背后有人对着她指指搠搠,自然先前也有,不过那时候刚成亲,忙得听不见。现下成亲近一月光景了,稍有空闲下来,耳朵不必竖着也有闲话往里钻。无非是说她在唐家凤家的旧事,唐家毕竟门户隔着门户,许多事情不大清楚,凤家不犯着去刻意打听,自有个络娴在那里替她宣扬。更兼满月回门,笑话她娘家的话也生出好些。
玉漏偶然听见,不作理论,本来是事实,还要急着去分辨,更显得她小家子气。索性就让他们说,不信还能当一辈子的新闻说去!尽管这样想,也难免不高兴。
偏这日大早那珍娘还要来问她:“他们说三姨从前在凤家的时候和那凤家大爷很相好,为这事将凤大奶奶也得罪了,怎么后来又不好了呢?”
三姨长三姨短的,叫得玉漏愈发来气,乜了她一眼,“你打听这些做什么?”
珍娘挽她在榻上坐,倒了盅茶来,“屋里只有咱们娘俩,三姨有什么不好说的?我听他们说得难听,就想着问问清楚,往后倘或再听见那些话,也好替三姨分辨分辨。”
“没什么好分辨的,原先是在凤家,后来凤太太过世,凤大爷为守孝,就将我打发回家去了。这有什么值得他们鬼鬼祟祟议论的,难道他守孝,我还要守着他永世不嫁人不成,我和他又不是正头夫妻!”
珍娘见她生气,那张嘴偏还管不住要说,“你不知道他们讲得多难听,说三姨又不是清白身子,在什么唐家凤家不过是没名分的下人,偏到这里来一下做了三奶奶,不知哪世修得这福气。又说姨父先时和凤家大爷是朋友,常到那府里去,没准那时候三姨就背着凤家大爷和姨父勾勾搭搭,不然姨父怎么好端端的偏就瞧中了个丫头?”
她听人家讲,自己也有些信,瞟着眼看玉漏,怎么看怎么有些不服。
本来闲话最怕传,装着听不见也就是了,偏她还要在这里鹦鹉学舌。玉漏听得大为光火,恨她是个没脑子,一拍炕桌道:“你怕我听得不清,还要来传给我听怎的?”
珍娘吓了一跳,自己也委屈,“三姨在上头可以装作听不到,可我在下头成日受他们的气,他们还只管当着我的面说。就说那个丁香,成日阴阳怪气地说我们小门小户的姑娘,没见识就罢了,就怕忽然涨了些见识,从此就过不了先前的苦日子,一门心思要攀高。这话到底是说我呢还是说三姨呢?”
原来是为她自己受了委屈,要玉漏替她出头。玉漏心眼一动,才不着她这个道,丁香就是再看她不惯,也晓得个上下,不敢当面来顶撞。大家得过且过就罢了,她又不重用她什么,何必去问她,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倒是这珍娘,人又贪又笨,非但不能帮她什么,反倒处处给她添乱现眼,还真是她娘选得出来的人!
因此打下主意,向她幽幽一笑,“那你去叫丁香来,就说我有话问她。”
珍娘只当是要为她报仇,高兴不已,忙不赢地就去房里传话丁香。丁香也当是玉漏要替珍娘打抱不平,赌气过来,梗着脖子便问:“奶奶有什么吩咐?”
玉漏打发了珍娘出去,扭头便和气地微笑起来,“近来珍娘给你添了不少乱子吧?她那人一向是没见识,兀突突跟着我到了这里来,许多东西没见过没听过的,是不是闹了不少笑话?亏得你和她磨了这一月,我方才问她,对府里的规矩还是一知半解的,这倒不怪你教得不好,只怪她自己太笨。”
丁香脸色微变,预备了一筐要和她理论的话忽然也卡在喉间吐不出来了,只得勉强一笑,改口道:“许多事我说了她好几回她就是不长记性,譬如我说三爷早饭从不吃干饭,厨房里也都是做稀饭,偏昨日早上打发她到厨房里去要一样椿芽炒鸡蛋,她去了看见那稀饭,非说爷们儿家早上吃稀饭不顶事,硬叫厨房里重烧了干饭,可不是三爷没吃?我们三爷又不是她们乡下田地里的男人,又没那些使蛮力的地方,早上吃那么些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