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草美人(重生)(51)

作者:蓼花滩主人 阅读记录

所以这个时候,他应该召见他的属官们,听他们禀告陈留国中的近况,然后拟定王命,把这些日子国中堆积下的政务一一处理了。

可是他真的提不起劲。

自在洛阳与那个叫雁雁的姑娘邂逅相遇,他便时常在心中想念。

中秋游船那日,他吩咐陈複偷偷跟在她们后头,看看她下船后去往何处。

可惜她那一党人都很警觉,行蹤诡秘,竟把陈複给甩掉了。

他已淹留洛阳超过半月,西山寺是父皇为他母亲修建的,做儿子的参与落成仪式,也算为父母了了生前的心事,他又捐了香火,安排做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陆法事。

诸事皆妥当,而阿娇的鸡血石项链也实在找不到,没理由再留。

况且何太后虎视眈眈,一日不回到长安,他的人身安全也就一日得不到保障,必须得走了。

他纵恋恋不舍雁雁,也只能留下些人手继续在洛阳打听她的下落。

但他回到长安日盼夜盼,始终没有她的消息。

那日她曾自称是益州成都人氏,也听她说了成都方言,想来没有诓骗自己,莫非是回成都去了?

山水迢迢,人海茫茫,那该如何去找?

就如巫山神女,朝来暮去,无处寻觅,他的情绪已从日日抓心挠肝到怅然自失,夜夜拿着她遗落之物,睹物叹息。

《关雎》所言“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原来真是这样。

他长安府邸的管事太监曹承恩见他整日愁思闷坐,不停翻找些新奇事物想让他开心,昨日就连陈複都来鼓吹说玄都观的腊梅开得好。

贵人持重,喜怒不该形于色的,他竟为一个小女子失了分寸,身边伺候的人都知晓他不快活。

换做是从前那个未解相思的陈留王,都要耻笑他自己如今这副失魂模样。

于是他慨然振作,纳陈複之言,姑且去玄都观赏腊梅,散心一回。

不期在玄都观再一次遇见了她。

他为这失而複得、断而又续的缘分而狂喜不已,那一刻又满怀感激之情,觉得老天待他终不算薄。

原来她姓萧,是益州牧萧景升的女儿,她哥哥萧珩在长安国子监求学,他也曾相会过的。

他年纪不小了,他父皇只有两个儿子,他自四岁丧母后,就被带到皇祖母邓氏身边去抚养,比起皇兄李熹,皇祖母自然偏疼他些,皇祖母满心盼着他能生育后嗣,早些让她能抱上曾孙。

他却捉弄皇祖母派来的司寝宫女。

气得他皇祖母说:“儿孙都是债,你跟你父皇一样,都是来气我的。”

可老人家嘴上埋怨,却没有再进一步勉强他。

这就让李照産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在他的婚事上,他的皇祖母将会给他选择妻子的自由。

却不知太皇太后心裏早有筹算,而且已在準备要给李照赐婚了。

裴阿娇是太皇太后最钟爱的外孙女,自满月就抱到她身边,和她最为贴心。

比起去偏远的封地当陈留王妃,太皇太后自然更希望她的外孙女能当皇后,在宫中继续陪伴自己。

但一来皇帝厌恶女子,嫁进宫就是守活寡,二来裴阿娇的心事明明白白,她从小就喜欢二表兄陈留王李照。

太皇太后和清河大长公主爱女心切,愿意成全,早在四年前裴阿娇及笄时,就决定好要让李照娶裴阿娇的。

但太皇太后心中有两个顾忌,这两个顾忌源于她内心最深沉的恐惧,因此就把他俩的婚期延缓到了现在。

一是清河大长公主身体弱,当年成婚却早,生裴阿娇时差点把命给丧了,至今回想仍心有余悸,她们害怕裴阿娇也遭遇生育的艰险,就想等她身体发育更成熟些再出嫁。

二是李照对情爱一事还不曾开窍,不懂人家成双成对、同床共枕的那一种恩情快活。

李照很早就梦遗了,却抵触与女子行房事。

太皇太后一度担忧兄弟俩有同样的毛病,暗地裏还安排俊俏的小子前去试探,万幸李照对试图爬床的小子,比对司寝宫女还要抗拒,甚至把人拎出去打了一顿。

太皇太后稍稍安心,但这也是条龙,龙有逆鳞,就怕激起李照的逆反心理,她没有再勉强孙儿。

想当年她就是因为把儿子惠帝逼得太紧了,才酿成了悲剧。

何太后是她亲自挑选的儿媳妇,这个儿媳妇原是她外祖家的孩子,论起来得叫她一声表姑母。

何氏自小出入宫廷,模样好,出身好,亲上加上亲再好不过。

可儿子惠帝却不喜欢何氏,惠帝仁孝,从小到大惟独在这件事上忤逆了她。

母子二人谁也不肯退让,于是她处心让表侄何进掌了兵权,扶植何家在朝中的势力,逼着惠帝不得不低头娶了何氏。

何氏也争气,很快就生下了皇长子。

惠帝却有了王美人,从此独宠王氏一人。

她当年觉得皇后何氏可怜,寻常人家大妇磋磨妾室也是常有的,她放任了何氏,甚至是给这个皇后撑了腰。

王美人不明不白死了。

惠帝要废后,说何氏:“兇残成性,无有《关雎》之德,不可恭承明祀。”

可何、邓两门外戚拦着不让。

用外戚来维护皇权、平衡朝堂势力是大周李家的政治传统,可一不小心却又会威胁到皇权。

何家手握兵权,还有一个皇长子外孙,羽翼已成,难动也。

惠帝向她痛哭说:“儿子贵为天子,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还怎样能保万民。”不久也抑郁而终了。

固然是儿子对王美人用情至深,又何尝不是这个皇帝叫他当得太憋屈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