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军直接表示:“哼!当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已经布满了蟑螂。
我家主公说:你们这江南地区,乱的要死,什么赚钱就往什么地方冲,再敢有人贩子去胶州,就送你们千刀万剐的刑法。”
“胶州人不惧怕任何的挑战,敢来就试试,试试就让你们去世!”
袁家军昂首挺胸的离开,留下江南地区乱糟糟的情况。
有不少更加偏远的地带,甚至都跑到了荆州,滁州,只要跑到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一个社死的村庄或家族。
在当地算是彻底出名,都要羞愧死了。
幸亏这些袁家军跑得快,要不然啊,小命真不保了。
在别的人积攒力量之时,袁家军却在不少地方都出名,尤其是胶州南郡府袁主公睚眦必报,对很多罪犯丝毫不留情。
不少老百姓还挺喜欢这样的主公,如果这种故事更多一点就好了。
随着各地的消息传回胶州,胶州的老百姓也特别的开心。
“没错,袁主公就是这么好,以后大家都瞪着眼睛点儿,要是有外来人,小心是为人贩子!”
底层的老百姓们并不觉得袁斌用的刑罚过重。
反而是有一些人觉得袁主公,实在是太苛刻了。
“作为主公应该大度,有容人的肚量,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追随。”
“然也然也~上位者宽宏大量!”
有非常多的言论,好像在有意无意的,想要指导袁斌做事。
这些言论中好像还夹杂了一句阿弥陀佛,好像来传教了。
然而,袁斌对于某些评论,都当他们是放屁。
“杰希,杰书,以后离这些劝别人宽宏大量的人远一点。”
袁斌才不听这些人瞎说,只要不说到他面上爱怎么说怎么说。
袁杰希淡定的点头,他明白袁斌的用意。
袁杰书却瞪着眼问:“父亲,为什么要离他们远一点?”
袁斌淡定的说道:“省着雷劈他们的时候,连累到你。”
“未经他人之罪,莫劝他人向善,这些人忒不要脸,有什么资格劝说别人做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谁呀?哪来的?哪来的滚哪去!”
袁斌这番言论一传出,可算是捅了马蜂窝,让很多人不满意。
尤其是一些佛教之人,本来看着胶州之地发展的不错,想过来传教。
袁斌言论一出,看出来这人就不信鬼神,不信任何事情。可让很多人很生气。
第111章
每逢灾难之际, 佛教避世,名曰不沾惹是非。
袁斌不信教不传教,本身对于信仰这事, 信则有, 不信则无的态度。
而且底层老百姓们信什么他无所谓,只要不伤及自己, 管别人呢。
袁斌自始而终, 别人信不信,他无所谓, 只要不显摆到自己脸上就行。
佛教好多教徒似乎有传教济世的打算,就是到处传教。
袁斌就有一点烦躁了, 他感觉这个佛教就好像是闻到了荤腥的猫, 真的是感触挺敏锐。
胶州刚刚发展起来, 有了起色, 佛教就开始来传教了, 毕竟底层的老百姓们手里有银子,才能供养寺院里和尚。
供奉起来的佛祖, 是不需要吃饭, 毕竟只是泥塑的样子。
然而,佛教寺院里的和尚们可是需要衣食住行。
据袁斌了解的情况,在江南地区最繁荣的地方都有佛教寺院。
这佛教寺院甚至拥有良田而不用交税,所以有很多为了逃避各种事情的人, 跑上寺院,剃度之后当和尚。
和尚的日子可美了,还有很多富商, 为了下辈子能投胎做个好人,挥舞着银子, 非得点什么长寿灯。
或者是把自己挣的银子,整的亏心的银子,分一部分给和尚,和尚就会说,佛祖会原谅您的罪过。
不管怎么说,袁斌不喜欢现在的佛教,他更喜欢苦行僧,真正的为心中的‘佛’而努力着,为洗涤世间的罪过,而刻苦的苦行僧。
不过袁斌不愿意管闲事,在杭州的时候,有人就叫着他一起去寺庙烧香拜佛,他都不去。
看不上,代表着一定要多管闲事,有时候学会闭嘴也是一种美德。
早晚没有想到,就是有人记吃不记打。
袁斌认真的看看铜镜中的自己,左右的打探自己的身姿。
“我就这么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吗?”
袁斌一边打探,一边难以置信的说道,又摸摸自己的下巴,是不是嘴上无毛就显得人比较年轻不可靠。
“要不要留上一把胡子,唉哟,留胡子是真难看,尤其是山羊胡,我可不想留一脸老相的胡子。”
袁斌有一些发愁,但是他觉得自己这长相也不像是个二百五,随便让人欺负的样子。
最近王文君和王彘两个人,一直是在胶州,听从主公的吩咐。
两个人赶紧赶到主公身边,就看到主公在左右的照镜子,想要改变自己的样子。
王文君是不信鬼神之人,早些年他卧床在床的时候,心中不知道求神拜佛多少次,没有一次成功!
王彘同样年纪小小都遭遇不测,他记忆中的爷爷奶奶父母全部都是勤劳之人,为什么这种勤劳无辜之人要遭遇这种不测?
‘那肯定是神佛不管用,好人没有好报。所以眼瞎的神佛,信他干什么’
可能是袁斌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导致他在手下大多数也是这个样子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