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国家太大,总有地方出现各种灾难,需要修修补补。朝廷就得从国库中拨钱,去赈灾救民。
当一个王朝即将没落之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而是各种问题堆积到了一起才发生的问题。
魏武帝愉快的将自己的内库,再次丰盈了起来,甚至还把所有的皇子一起都踢出京城,果然杀贪官,就是砸存钱罐的过程实在是太舒服了。
***
魏朝全国各地也慢慢的得到了来自京城的消息。
‘皇帝沉迷修仙’
‘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当权’
‘皇子们分布各地,有事发生’
‘……’
京城所传出来的消息,似乎展示着一个昏庸无道的昏君,在肆意妄为的挥霍着王朝的最后的气血。
各地也有不少名门望族,对于朝廷或者说是国家的变化,这些当地的望族很清楚。
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皇帝轮流坐,世家永相传,所以世家往往会在混乱当中再次扩大家业,投资有希望争夺皇位的人。
****
仅仅三年的时间,魏朝有一种王朝末年的感觉,越来越多的灾难出现了。
先是天气越来越冷,粮食越来越少,税收却没有减免,这是朝廷逼百姓造反啊!
真正的是属于天灾人祸,祸不单行,是真正的是天要灭王朝!
四皇子,六皇子,八皇子,这三位皇子是坚定不二的要争夺皇位的存在。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变化,这三位皇子越来越觉得他们的父皇好像是能掐会算有点东西!
他们还没有直接掀竿造反,他们在等待着消息,因为父皇说了别做出头鸟,一般出头鸟没啥好下场。
*
至于太子一行人在两年之前,一路向西,然后就没有了音讯了。
第八十二章
很多皇子放出去之后, 就像是剪断了的风筝线,刚开始还有音讯,后来的时候就断了音讯。
看来是走的很远了, 不知道飞到哪里去。
……
天气变冷, 种地变得更加困难, 老百姓最后的一丝丝极限,正在被压迫中。
老百姓们得到的消息都是经过读书人的嘴中传播出来的, 消息经过多重传播之后, 都已经发生了转变。
以前老百姓们的日子还可以, 至少能维持下去。
所以老百姓们对于魏武帝的看法,还算是可以, 至少没有特别昏庸无道。
很多朝廷官员也知道无法污蔑魏武帝的名声, 那无所谓,皇帝无法无论那就将过错。
于是朝廷中,传出来了很多消息。
‘宦官当道, 祸害朝政’
‘天灾乃是罪臣在朝廷, 上天给予的警告。’
‘杀死宦官, 让皇上清醒!’
……
一条消息又一条消息, 好像是给了很多人造反的理由。
*
各地有新叛乱的人,纷纷打出清君侧,的名号, 至于真正打到京城之后, 是否是清君侧, 还是直接谋朝篡位, 那就得看到时候是怎么回事。
万一皇上自己有自知之明, 自己退位了呢,退位让闲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存在的。
*
三位皇子趁机也起义, 因为提前准备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盘有地盘,关键是还占据着大义。
三位皇子趁机干倒了很多世家,还有大地主,把土地变成无主之地,三位皇子做的选择各有不同。
四皇子将这无主之地做主分配给了百姓,最底层的百姓。
一个小地主就拥有成千上百的良田,这些良田从哪里来的?全部都是从以前的百姓手中剥夺而来,甚至是直接抢或者是设个局,直接骗。
四皇子无疑是得到了底层老百姓的支持,然而在造反方面,人才,粮食,金钱,似乎显得更加的重要。
八皇子另辟蹊径,他无疑是一个善于结交的人,很多世家也很喜欢这个八面玲珑的皇子,愿意提前结交,所以他得到的钱财非常的多,粮食也多,但是他可以用钱或者是粮食收买老百姓,为他出兵。
而六皇子没有其他两个兄弟的能力,他好在就是外家靠谱,武将出身拥有了大部分的兵权,可以说造反初期,也算是一霸。
更不要提,还有其他想浑水摸鱼的各路英雄好汉,
混乱已经开始,然而这种混乱却给了很多人浑水摸鱼的机会,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太难了。
*
上层人在争权夺利,底层人间难度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怎么都是百姓苦?
……
魏武帝也就是方也,他看不懂这个世界,他总觉得自己这个修仙越修越模糊,他看过了不少的世界,好像每一个世界都有不一样的困难。
是每一个世界,最底层的老百姓生活总是那么的痛苦!
魏武帝像是在修仙,又好像是在思索这个问题,他越琢磨也琢磨不透…
原以为自己已经知道天下大乱,提前布局,会有一个好结果。
但是他发现自己好像是忘记问,最广大的受众也就是全天下的老百姓没有问过他们的意愿,相信这些老百姓们但凡能活着,他们也不愿意遭受着叛乱之苦,天下太平,才能够好好的活着?
“朕好像是做了一件错事?”
“这天下可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江山是由无数的老百姓组成的,老百姓们组成了国家,让不少人享受了人上人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