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师大人穿六零(117)

“看在你的面上,红符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也知道,这个东西不是治病的东西,只能让他回光返照。”

欧成海还是要了红符,为了赶时间,他亲自护送红符上京。

现在外面那般乱,欧直人不放心,说等他先把工作安排一下,他亲自送他去北京。

“不用你送,我自己去,你忙你自己的事情去。”欧成海不耐烦。

于丽知道丈夫的脾气,很快把行李收拾好提上:“走吧,我跟你去。粱老既然病着,肯定要人照顾,我去还能帮帮忙。”

“那就一起走!”

欧成海急的很,但是再着急火车也快不了。

“早知道咱们就托关系弄张飞机票。”

现在这个当口,人家躲麻烦还来不及,谁愿意冒着风险帮你弄飞机票?

“既然你都知道,你就别急,着急也没用。叶家小姑奶奶都说粱老的寿数还长,你放宽心,梁老一定能等到咱们。”

听着老妻絮絮叨叨,欧成海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用心思量叶家小姑奶奶说的话。

不应该?

那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欧成海夫妻俩到北京后,立刻往粱家老宅赶,粱远山脸色苍白,瘦弱不堪,躺在床上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

“幸好你们今天来,你们要早一天,我这会儿还在医院里躺着。”

欧成海忙把红符塞粱远山手里,粱远山笑,过了会儿,好像力气恢复了一点,他才说:“叶家这位小姑奶奶,救了我和我媳妇儿两个人,是我们梁家的恩人。”

拿到红符后,粱远山的情况肉眼可见地好赚快,第二天早上已经能自己下地了,早上还吃了饭。

谭文森端了中药过来,粱远山摆摆手:“不喝了!”

怎么能不喝,不喝药身体怎么会好?那个红符也不治病。

“我的身体我知道,喝药也就那样,不喝药我还能胃口好点,多吃半碗。”

欧成海脑子里灵光一闪,忍不住站起来。

“怎么了?”

“药,那个药有问题!”

喊出这句话后,欧成海又觉得自己说的太武断:“不一定,我也是猜的。”

“老欧,你说这个干什么?”于丽埋怨地看了丈夫一眼。

“我这不是,这不是听叶家小姑奶奶说,心里……”

“她说什么?”谭文森问。

“她说老爷子还没到岁数,病入膏肓不应该!”

粱远山心里咯噔一声。

谭文森猛地站起来,脸色平静,目光锐利得像是要杀人。

他抬脚往门外走,粱远山叫都叫不住。

“文森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于丽不解。

粱远山来不及回答,赶紧去隔壁邻居家叫人,叫他一定赶快一点,一定要把外孙拦下带回来。

第36章 哼哈二将有伴儿了

粱远山叫人去拦外孙, 那人立刻跑去教育局家属院,谭家人就住那儿。

那人在家属院外面等了一上午,回去跟粱远山说,没见到谭文森。

粱远山叹气。

欧成海劝他:“你对孩子尽心尽力, 孩子关心你, 这是好事。”

“我这个外孙你不知道, 脑子聪明, 又是个倔的, 说的出做得到, 我真怕他一时冲动做出什么错事, 坏了他自己的前程。”

“应该不会吧,到底也只是个十多岁的半大孩子,能惹出什么事?”

粱远山苦笑, 聪明孩子, 他们如果想针对人,有的是法子。

在谭文森心里, 从小到大,他最在乎的就是姥姥和姥爷, 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姥姥姥爷影响很大。

谭文森不想姥姥姥爷为自己担心, 不管内心怎么想,他对外表现出来的一切, 看在外人眼里, 他一直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他。

为人处世可以学, 人的脾气秉性却很难改, 谭文森也没想让自己改。

仁义礼智信, 这些说起来好听的词,并不能保护他自己。

他从小就知道,一个人如果想活的稍微好一点,就得凶狠一点,这样别人才敢轻易侵犯你的领地。

以前他太弱小,脑子和身体都很弱小,没法反击,没法把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现在不一样了。

谭文森不知道欧成海的猜测是不是对的,如果是错的就罢了,如果欧成海的猜测是对的,谭文森已经在心里列出了名单。

梁家是老北京人,清朝时期家里就有人在朝廷做官,康熙时期,最高做到过一品武官,属于祖上阔过的人。

朝代换了,底下的人还是那些人,粱家的人脉还在。

粱远山对这个外孙有多看重,和梁家有来往的人家都知道。只要找对人,他想做的很多事,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做到。

谭文森去了医院一趟,拿姥爷的药方抓了几副药,然后去找之前见过几面的关家人。

关晗之,粱家旧识,在他面前,谭文森要尊称一声叔叔。

往祖上追溯,以前梁家人外出打仗,关家人就是随从军医。清朝时,关家人也出过御医,不过清朝没了,关家也没落了。

后来,抗战时期,关晗之的堂叔,举家迁居香港,留下他们这一支。

前两年搞四/清的时候,关家人的阶级成分就成了中医院某些有心人攻击他的借口,关晗之从中医院的院长变成普通大夫。

半个月前闹的凶,他又被拉出来当作典型,受了不少罪,现在被关在城外农场一处牛棚中。

谭文森提着从中医院新开的药,坐公交车,下车又走了两个小时的路才到那个农场。

他说他要进去找人,人家不让他进,他找了个合适的位置,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