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
今天天色已经晚了,明天早上才上山回木家寨。和往常一样,祖孙俩住在魏海家。
林梅去厨房做饭,饭还没熟赵文书就来了。
“木族长,听他们说今年冬天云霄山要下雪?”赵文书跑的气喘吁吁,额头上冒着细汗。
“不是我说的,是我孙女说的。”
赵文书嘿嘿直笑:“小族长说的也做准。”
自从立春那场大雨之后,赵文书也明白了,木家如今真正的能耐人儿是木家这个小族长。
“小族长,除了云霄山,咱们公社其他大队下雪吗?”
“下不下要看老天爷。不过我觉得,老天爷就算偏心也不会偏的那么过分,云霄山都下雪了,周围其他地方多少也要下一点吧。”
这句话真有意思,赵文书思忖再三,小族长的意思是:立春那场雨是我求的,别的地方我管不了,所以只有云霄山下雨。下雪是老天爷要下,老天爷大气,肯定会照管一下周边。
行吧,周边地方都下那是他们的福气,要是下雪也只有云霄山下,云霄山积雪化成的雨水流入青苍河,其他大队肯定也能沾光。
这么一想,赵文书心里顿时舒坦了。
“赵书记,留下吃了饭再走吧。”
“不了不了,还有事没办完,要赶着回去。”赵文书打了招呼就急急忙忙走了。
木怀玉:“你们运气不错,这个赵书记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魏海点点头:“天灾之前赵书记不怎么显老,天灾这两年太煎熬了,他的头发都白了一半了,都是为公社操心闹的。”
赵书记不是本地人,听说是隔壁县的人,刚调来的时候大伙儿还看不上他,觉得他皮肤白,一看就跟他们老农民不是一路人。
谁能想到如今啊,患难见人心。
立冬的夜晚还是挺冷的,吃了晚饭后,木怀玉拉着孙女去院子里溜达消消食,走了两圈木玄玑就不想走了。
木怀玉也由着她,拉着孙女去屋里。
“奶奶,叫秦思联系叶主任,下个月我们多跑一个地方。不仅十一月,十二月份我们也去两个地方。一月和二月我们就在家里待着,不出门。”
“你的意思是说,今年云霄山的大雪会大到封山,最冷的时候咱们下不了山?”
木玄玑点点头,她感觉是这样。
“一个月跑两个地方,你的身体受得住?”
“可以的。”
听孙女这么说,木怀玉也心里有数了。求雨对孙女来说不算难,估计是赶路让她很累。
“那行,咱们一个月去两个地方,最冷的两个月咱们就在家里休息。”
“嗯。”
秦思和徐阳住在公社,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早到青苍公社送行,木怀玉就告诉她下个月的安排:“两个地方最好离的近一些,跑太远了福宝身体受不了。”
“是,我这就去联系叶主任,等地方确定了我就通知您。”
目送木副会长和小大师上山后,秦思和徐阳两人赶紧回办公室,打电话通知叶主任。
跟着小大师跑了那么多地方,叶主任和秦思他们见得多了,也就明白了,小大师在求雨方面不会出岔子,他们还猜测,说不定还身有余力。这次木副会长提出一个月去两个地方,更是直接证明了他们的猜测。
有余力是一回事,小孩子身体弱也是客观事实,就跟木副会长说的一样,去两个地方最好不要距离太远。
叶主任他们拿着农业局送来的最新干旱数据,选来选去,选中河北两个重干旱县。
下个月的降雨地点定下来后,叶主任照常上报大领导。以往他把消息报上去没有任何回复,这次他意外收到回复。
领导交代在北京选一个好点的四合院给小大师一家人住。为了照顾小大师身体,两次降雨时间不要距离太近。
时间上他们也是这么商量的,但是这四合院,他们上哪儿去找?还要好一点的,什么样的四合院算好?
叶主任他们内部还在商量,后勤部手里管着很多院子,明天去跟后勤部的领导套一套交情,借个四合院给小大师住。反正也就住个十天半个月,很快就还回去。
打定了主意,叶主任从抽屉里拿了一包红薯干准备去后勤部套交情时,后勤部的部长来了,送来了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一座三进的四合院。
“哟,您把这套院子送来了。”
亭台路这个两进四合院建国前在一位浙商手里,后来到了后勤部。这个院子位置那是相当好,好些重点单位的办公点都在这附近。
不仅位置好,这个两进院子还带了个大花园,里面亭台楼阁、湖光山景都齐全,那叫一个美不胜收。去年年底各部调整,好几个单位看中这个院子,都没要来。
后勤部长笑道:“不是我选的,这是领导亲自点的。领导说,院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如给小大师做个落脚的地方。”
叶主任内心认同,小大师今年对国家的贡献,别说一个院子,十个院子也比不了。
后勤部部长打开文件给他看:“亭台路六号,以后这个院子不是咱们公家的了,是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