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一幕,潘乐晴开心的不得了,她招招手:“惠惠过来坐,刚才黄叔还在夸你做的茶叶好喝。”
隔壁黄老爷子笑道:“小姑娘,茶叶是你做的?”
张惠含笑点头:“是我做的,我拜了一位制茶大师为师,专门去茶山上学的。”
“现在年轻人还有这个心气儿,了不得。”
“您过奖了!”
都是江家的亲朋好友,大过年的,除了马雯这样对江家有嫌隙的人,绝大部分人都很和气,坐在那儿聊天有说有笑的。
张惠坐在婆婆身边,有人问她她就说话,没人找她说话她也不张口。过了会儿,孩子饿了,张惠才起身去照看孩子。
一位和潘乐晴关系好的人推了她胳膊一下:“你加大儿媳有气度有能力,我看你这小儿媳也是大方的很,不是那种爱计较的人,你家以后啊,肯定是太太平平,安稳度日。”
潘乐晴知道她的意思,安慰她一句:“你家三个儿媳实在是处不来,我看你们干脆就给孩子分家吧,各过各的,日子也会太平。”
“再说吧。”大过年的,说这些也挺没意思。
家里热闹,也就是年前这两天,大年三十大家都在自己屋里待着,江家安静了许多。
今年家里齐全,家里长辈都高兴,发红包的时候特别大方,晚上回房间,拆红包的时候张惠都惊了。
“江明彦,今晚上收的红包都顶的上你大半年工资了。”
而且,这还只是现钱,婆婆单独给她的首饰和古董还不算。
张惠跑过去,亲了女儿一口:“真是个小钱罐子,这么小就知道搂钱了。”
今晚上收到的红包,除了爷爷奶奶和爸妈给他们俩的,还有就是全家人给孩子的,那可都是大红包。
大哥大嫂给的红包样式和爸妈爷爷奶奶给的不一样,张惠打开,每个红包里都装了厚厚一叠,张惠数了数,一百块钱。
两个红包就是两百。
“大哥大嫂也太大方了吧。”
“没事儿,等大哥大嫂生孩子了,咱们还回去就行了。”
江明彦笑道:“等后天,大年初二,咱们再去收一波红包。”
张惠想起来,对了,昨天江明彦的两个表哥来过家里,请他们一家人大年初二去家里玩儿。
“行,到时候咱们跟着妈去潘家。”
潘家可是有家底的人家,听说当初潘乐晴嫁到江家的时候,嫁妆非常丰厚,听说带走了潘家几乎大部分家产。
这么说也不对,潘乐晴的爸妈年轻时候参军,家里大部分家产早就捐了,家里剩下的本来就是给女儿留的嫁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潘家的媳妇儿,潘乐晴的大嫂何丽娟,知道这个事情后心里非常不痛快。
小姑子带着那么丰厚的嫁妆,即使嫁到江家那样的小门小户里也能吃香喝辣过一辈子。她呢,她冲着潘家的门第嫁进来,结果家产都捐了,剩下的一点,都叫小姑子带走了,这叫什么话?
那时候公婆还在,家里也轮不上何丽娟说话,后来公婆没了,这事儿也过去这么多年了,再提起来,除了和丈夫大吵一架,也没什么用。
何丽娟听丈夫叫儿子去请小姑子大年初二带着儿子儿媳过来,她心里就不高兴,这么多人过来,当长辈的不表示表示脸上过得去?
江家现在日子好过了,给少了还有点拿不出手。
何丽娟心里那个不高兴呀。
偏生这样的小心思还不好跟人说,什么话只能藏在自己肚子里,憋着呗。
张惠还在想带着她家小宝贝去江明彦舅舅家收红包,却没想到,潘家的女主人对他们非常不欢迎。
潘乐晴和哥哥关系好,和她嫂子关系一般,大年初二回娘家,看到她大嫂皮笑肉不笑的模样,潘乐晴就知道了,她大嫂这是不欢迎她了。
潘乐晴也没忍着,直接说:“大嫂是不是不舒服,要不叫苏棠给你看看?”
苏棠随着婆婆的话说道:“只要舅妈不嫌大过年的看病晦气,我随时都可以。”
“不用,我没病,我好的很!”被这婆媳俩堵了嘴,何丽娟就更不高兴了,这种不高兴,虽然没表现出来,张惠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都看出来了。
张惠扭头看江明彦,江明彦借着抱孩子的瞬间小声说了一句,只有张惠听到的话。
张惠点点头。
在潘家,江明彦被两个表哥叫去说话,张惠就全程跟着大嫂,大嫂喜欢她家小乖乖,看弟妹跟着她,她顺手把孩子抱过来给两个表嫂看。
“大名叫江涵,小名叫涵涵,六月底生的,现在已经七个多月了。”
两个表嫂家的孩子最大才五岁,最小的三岁,都是男娃,正是爱调皮的时候,见到乖乖的小闺女,两个表嫂都闹着要抱抱。
涵涵也很给面子,一点都没闹,几个女人家正聊的热闹,何丽娟过来,把两个表嫂叫走。
二表嫂落后一步,小声叫张惠去那边院子玩儿。
苏棠点点头表示知道,那边院子舅舅在,舅妈多少要做点样子。
等表嫂走后,苏棠小声跟张惠说:“舅妈的态度你别放在心里,她对咱婆婆有意见,每次过来都是这副表情,我都习惯了。”
“唔唔~”
涵涵见妈妈和人脑袋凑到一起,她也学着凑过去,小嘴儿一下亲了人的脸。
苏棠捂住脸,甜蜜到喊出声:“我决定了,我要生个闺女!”
潘乐晴听明彦说何丽娟给小儿媳甩脸子,心里正不高兴,扭头过来找人,听到大儿媳的话,脸上瞬间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