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不缺布料,陈丽芳顺手给苏棠家两个孩子也做了一身新衣服,苏棠专门跟陈丽芳道谢。
陈丽芳笑着说:“都是一家人,别这么客气。”
潘乐晴拉着陈丽芳的手:“再过几年我家老江就要退休了,你家老张退休也没多少年了,到时候孩子也大了,用不着我们看着,到时候咱们四个一起去游山玩水。”
“那说好了。”陈丽芳今年出来走了一趟,对出门玩儿可有兴致了。
“说好了!”
明天是工作日,张惠要上课,江明彦要上班,陈丽芳不用他们俩送。
吃了早饭,背上行李,六嫂骑自行车把她送到火车站。
外婆一走,家里三个孩子情绪低落了几天,等到周末休息去老宅,才高兴起来。
最近天气确实不错,一直都是大晴天,孩子去老宅了,今天是万婶送过去的。
江明彦拉着媳妇儿出门,他们出门去公园里溜达溜达。
“咱们花枝巷来新住户了?”
刚出门,两人就看到巷口挺着好多三轮车,看着像是送家具。
不是一般的家具,都是西式的沙发、柜子等等。
“你们好,我们是前头新搬来的住户,我叫林西。”林西热情地和江明彦夫妻打招呼。
“你好,我叫张惠,这是我丈夫江明彦。”
林西笑道:“我们也是夫妻俩,我丈夫叫何康华,正在院子里忙,等我们安顿好了请你们上门坐坐。”
“那我们就不耽误你了,你先忙。”
礼貌告别,走出巷子张惠才说:“你有没有觉得,那个林西的口音像是南方的?”
张惠其实想说,口音像是香港过来的人,但是她这辈子还没见过香港人,所以没有直说。
“是南方人,应该是来自讲粤语的地方。”
再结合他们家的家具样式,江明彦猜测,可能是香港过来的。
张惠好奇:“放开的这么快?”
江明彦笑道:“只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就会跟风过来。”
就是不知道,林西夫妻俩是做什么的。
何家搬家搬了好几天,前后忙活了一周才安顿下来。
林西端着西点上门邀请江明彦和张惠一家上门做客,万婶客气地把人请进屋里。
林西笑道:“你们家院子跟我们家格局一样。”
张惠带她去看看跨院:“我们家这套房子就比你们还多个跨院。”
林西惊喜道:“你家这个院子真不错,再等两个月植物都长起来了,院子肯定很好看。”
“都是我婆婆打理的,你要喜欢,回头来我家喝茶。”
涵涵从书房里跑出来:“妈妈,这个阿姨是谁?”
林西又惊讶了:“你有女儿了?你看起来也才二十岁左右。”
张惠朝屋里招招手,江森和江枫也跑过来。
“我不止有女儿,还有两个儿子。”
“我的天!”
林西问张惠年龄,两人交换了年纪之后,林西羡慕张惠保养的好。
林西看起来也很年轻,但是看着跟张惠这样从里到外地透露出年轻气息的人还是很不一样。
听说张惠在北大读书,林西佩服道:“你真是个优秀的女人。”
林西丈夫在家等着,张惠去屋里拿了一斤茶叶,带着儿女去何家。
江明彦一早去老宅那边送东西了,他们刚出门,江明彦就回来了,就一起过去。
涵涵牵着爸爸的手蹦蹦跳跳:“钥钥的头发长长了吗?”
“还没有。”
涵涵失望:“什么时候可以给钥钥扎小辫儿啊。”
“那你要再等等。”
“等我暑假从外婆家回来?”
“我也不知道。”
涵涵跑去找妈妈:“妈妈,我们从外婆家回来,钥钥的头发可以扎辫子了吗?”
“扎辫子可能有点困难,不过应该可以扎个小啾啾。”
“那也行吧!”
林西笑问:“你暑假要回娘家?”
“对,孩子暑假想出门玩,我们一路南下去上海,到时候再从上海去我娘家,再回北京。”
林西感叹一声:“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可爱,大了之后,翅膀硬了,就想往外飞。”
林西有两个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他们夫妻俩来北京之后,两兄弟去英国读书去了。
何家的院子和他们家是一样的格局,家里也请了人照顾家里,听林西说,请的人都是从香港带过来的,还说今天可以尝尝香港那边的口味。
坐下闲聊,张惠才知道,何康华是做投资生意的人,他想买地修楼,正在联系这方面的人脉。林西也不是什么一般人,娘家也是做生意的,有家拍卖行,还投资拍电影。
“上周我第一次看到你们夫妻俩,简直太登对了,要是去拍电影,肯定火。”
涵涵歪头问:“林阿姨,像地道战里面的人一样吗?”
林西哈哈大笑:“差不多,也稍微有点不一样。”
张惠对什么电影不感兴趣,对林西娘家的拍卖行很感兴趣,这会儿跟林西不熟悉,她也就是随便问了几句。
何家虽然是香港人,家里人都不爱喝咖啡,都爱喝茶,张惠送去的茶叶很得何康华的心意,品了一杯后,连忙追问这是什么茶。
“蒙顶山甘露。”
何康华不熟悉这款茶,张惠细心给他介绍,何康华问:“我能不能买一些,不用最好的,就今天你送我的这种,我想拿去赠送客户。”
“没问题,我还可以叫他们专门给你弄一款包装,用精巧的木桶装茶叶,设计的古朴好看。”
江明彦补充道:“我妻子是制作这款茶大师的唯一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