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荫听了这些话,哪里好意思,连忙说谬赞,谬赞。但是婆媳俩个却还是一劲儿的赞美人家,直恨不能把花荫夸出个花来,这热乎劲儿跟一开始,花荫王淑之在上京烟雨楼中相见那次,简直是天壤之别,若非花荫理智还在,都不敢相信今日的王淑之跟当时的王淑之是同一人了。
而且这对婆媳俩,看似好似普通人家热情的过分的婆媳,但是半日间就把花荫的老底给套话套了全套,什么幼年的家中爹娘情况,什么少女世代的家族败落变成罪眷充入教坊,什么那年那月跟姚歌相识,……定情……成亲……
套得花荫额角都冒汗了,不说吧,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是上官家女主人,就好似皇后要是问你臣子家的家眷一些家中情况,你敢不说真话吗?花荫知道不成,所以她说的是有尴尬,又脸红,但是好在人家热情,关怀也发自内心一般,纵然有些话问过头了,花荫也怎么觉得羞愤就是了。
就这样,花荫最后留到吃了晚饭在容烟的带领下走进了淑之给他们安排的院子,这院子其实是在后院跟前院之间,距离聂政书房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也不是十分远,姚歌初来乍到,这样的安排已经很给面子了,毕竟,要说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住的近不近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姚歌如今地位不稳的时候……
这院子各项设置都很完善,花荫一进来,那头洗澡水都烧好了,在新院子走了一圈,花荫觉得这院子的各色家具摆设不算豪华,胜在温馨实用,属于省心省力的拎包即住型。
花荫回来没多久,喝得已经有七八分醉意的姚歌也回来了,这货倒霉的被聂政手下那个在酒桌上能征惯战的纪真,吴郗,吴颛,田钦等人一顿乱灌,最后直接醉得钻桌子底下去了,还好聂政没下很手,最后给他灌了几大碗十分有用的醒酒汤,才让他能够竖着回家,而不是横着回去。
夫妻俩在丫鬟们的帮助下顺利安置了,躺在床上,即使喝了许多酒的姚歌也仍旧眼神极为清澈的看着花荫,听着她复述许氏跟王淑之接待她的全过程,等到听完之后,姚歌难得脸上浮现动容之色,口中喃喃道“聂公带我姚歌真是不薄啊……”
花荫自然也是点头,人家身为主公一家人做到这个身份,纵然是人家一开始就出身低的缘故,但是你要清楚,你自家同样也没啥高贵的,甚至身份上更加惹人非议,人家能够这样费尽心机的讨好你,知足吧~
自此,姚歌跟花荫算是落户到聂政府上。
聂政得了姚歌,第二日就带着他亲自跑到岳父哪儿去拜望,说是拜望其实就是从一边墙上的角门上走到一墙之隔的老岳父那儿,顺便混顿酒喝。
说起来,姚歌对于这位闻名天下的上陵名士顾昭还是好奇死了,要知道纵观整个天下,知名的大儒只有俩位,还都死了,或者的最多就是混个名士的名号,还这些为数不多的名士之中,获得这个称号年纪最小的就是当年以二十四岁的幼龄获得名士头衔的顾昭,顾颖之了。据说这个年不过四十岁的中年俊秀文士,才整个大元的文坛,那就是男人中男人,偶像中偶像,要知道,能够成为名士的,不仅要有理论之才,更要有经略天下的大家之眼,大家之心,汪直,王雪臣厉害不?名声大不?但是他不是名士~
整个大元只有俩位名士,一位就是他顾昭,另外一位却是身在泓州。而且那位名士已经年逾花甲了。
所以姚歌去的时候贼虚心,带着请教,讨教,各种求教之心,惴惴不安的好似虔诚的朝圣一般的跟着聂政走进了顾家的院子,结果,刚到院子门口,他就瞄见了那个人影,姚歌惊都嘴巴都张着合不上了,还傻傻的伸出手,用力的揉揉眼睛,再定睛一瞧,还是那个模样。姚歌顿时有偶像坍塌,未来的人生不再有灯塔的憋屈,窝囊感……身爪点着那人,姚歌的大手臂抖了又抖“那……那个……那就是顾昭,顾颖之,顾名士吗?”
第161章 包子抓周
铜湾城内的顾家跟聂家一样都是内外院镶嵌,内院之中还有特意根据主人要求修葺的小院落,顾昭的院子就是如此,不大小院子,院子前的空地上,花没了,树没了,假山盆景更是一块都不见,就只有一地的田垄,庄家地。
小院中的顾名士扛着锄头,光着小腿,裤子卷着老高走在田垄之间,不长运动一点都木有肌肉肉的白皙胳膊腿儿被他全部露了出来,还像模像样的跟在一位真正的农家翁身后讨教农时,小院子内开垦出来的田垄全部都被这人种上了淑之弄出来的番薯,这种烤出来极为甘甜好吃,还特别适合中他的口味的作物,引来了他的重点关注,为了更甚的发掘这种农作物的优点和缺点,顾小老头还特意让自己农庄上的老行家来自己的院子里蹲点种植,甚至还每日都给这些种作物的生长情况,施肥情况以及病虫害等情况,做了一详细的记录。
估计这可能是大元朝最早的农研笔记了,这老顾小老头紧抓着另外一个满脸都是褶子,但是极为精壮的小老头聊的那个欢实啊,就连仆人们通报聂政来了,他都没抬头。但是,他这副模样,可真是把姚歌给惊骇住了,心说这老爷子根本就是不务正业,自贬身价那毛?虽然寒门弟子大多是百姓布衣人家出身,很多还里都有地,兄弟姐妹和父母亲务农的有不少,但是真正读书离开了家,离开了那些地,有谁愿意回去继续种地啊?别说种地了,就说让他去回想,大部分都会觉得挺别扭的,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那是耻辱的过去,能不说就不说,能掩盖就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