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医女都是原本周国皇宫之中的医女,她们被解除了宫籍,成了自由人,允许自由嫁娶,然后集中分派到周国各地的美容院中服役三年,三年之后去留自定。
另外周国在全国招收战争孤儿和其它贫苦人家,性别女,有爱心,愿意学习医术的年满八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小孩子收入皇家御医院,又专门御医们开堂讲授,培训成为合格的医女,并且最后留在各地的美容院中工作,工作满十年后,自行决定去留。工作期间,不禁嫁娶,待遇享受皇家医女的月例和其它相关待遇。
这条政令一发行,顿时整个周国都轰动起来,世族轰动是它明晃晃的昭示了国家有让女子正是从业的心思。百姓轰动是没想到女孩子竟然还可以报考皇家御医院,成为吃皇粮的医女。那不就成有身份的人上人?
而且宫内的医女们一般都是挑选有家世,能识字的女子学习任职,能够成为跟她们一样的人,并且能够拿到跟她们一样的俸禄和其它的待遇,这简直是一件最不可思议却又发生了的事。
高月例,高待遇,这是大家最向往的皇家产业中的幸运儿的才能拥有的待遇,而且那些人一般不是原本就是皇庄上的人,就是后期的军眷家属。周国立国以来,只要是跟皇家搭上的边的,全是好事儿。待遇好不说,万一有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还可以向对方的上级投诉。
聂家早在还是一个小家族的时候,内宅外宅就开始执行这个投诉制度,军中的投诉就找特定的军务官,内外宅的投诉就找他们的相关上级领导,这种小程序,在淑之看来就是给大家一个申诉不公正待遇的路径,毕竟聂家那个时候还非常小,她也没心思整理的特别的详细。
第259章 热潮
这就是这么点大的一个小举措,随着皇庄和军眷们的四散开来,不断扩充,却同样也逐渐的广为传唱,深入人心。百姓们或许不小的这条政策是谁制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条小政令却标示着公平和公正,是针对帮助咱们老百姓的。
有了它,纵然是皇庄里的官儿们,也不敢轻易的虐待老百姓~
皇庄,皇家的产业~他们的诱惑力坚持超出了顾昭的想象,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他这条政令才公布不到半个月,整个周国各地的皇庄和皇家产业就有无数的少女前来报名,她们或是自己一人,或是有家长陪同,人人表示要做医女,孩子们都是能吃苦,爱学习的……
这让顾昭目瞪口呆,女子从业,本是不合如今这个世俗礼教的,他原本还以为各家的女孩子,或是那些孤儿女孩子或许会想不开,不愿意做医女,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名额的限制,他原本想着应该没有多少人的……
而且自从这条政令开始施行,整个周国上下,还有中原各国的文士们,名士们都没少骂他,说他,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十分的声势浩大,尤其是一些文坛的老前辈,大宗师级别的人物也纷纷的冒头,专门的写文章批判他。不仅说他自己,还连累他的老师蔡大儒同样是死后名节不保,被损了个底掉。
如今他正闹着,也正担心着整个局面没有办法收拾残局了呢,却不料想,周国的百姓远比他意料之外的还要拥护这条政令啊。
但是看着如今汇集到他手中的名册,就足足有五千余名了,这远远的超过他最早的预期,整个美容院产业在淑之的计划书上可容纳的医女范围也就在俩千人左右。这才刚刚开始半个月啊……
顾昭顿时就毛了,慌忙发布人员招满,自某某日起不招了。
哎呦,他这新令一发出,顿时整个周国又炸锅了,尤其是报名截止的最后一日,那各地的接待处差点没给挤爆,需要原本还在观望的人,听说要不招了,都疯似的带着自家的女孩子冲进了报名点。到最后那些倒霉的没来得及赶上最后的报名日期的百姓们纷纷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若是这才第一拨震动的话,紧跟着下一拨的有管医女的大震动接踵而来。
原来报名册上有名字的女孩子也不都是人人都可以当医女的,还是需要复选的,复选的女孩子们都给了一身好看的新衣服,打理梳洗的干干净净的,然后面试。其中容貌端正,聪明伶俐能吃苦的就能入选,选上的女孩子就被叫做小医女。没选上的衣服就归自己了,可以走人了。
选上的女孩子自然是兴高采烈,没选上的哭闹不休也没有办法。
但是紧跟着这些小医女的待遇实在是太让人眼热了,不认字可以先在皇庄上学习文字,白给衣服,白给书本笔墨,比私塾学堂里的小儿郎们还风光,教她们读书习字的也是女先生,而且每六天放假一日,放假的时候还可以回家探亲,但是不好好学习还是被淘汰的,不过穷人家的孩子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尤其她们还都是女孩子,所以比谁都渴望学习。
到了放假日,所以在皇庄上学习的女孩子们都可以回家探亲,穿着统一的粉红色的医女群,背着小书包,带着书本笔墨回家的她们,自然成了无数人侧目的对象。
可真是一点都不比自家出了一个考重了秀才的儿郎差。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请来跑到衙门去情愿,恳请皇帝陛下再次大开恩泽之门,招录更多的贫家女孩成为医女。这件事儿引起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大,以至于聂景都兴冲冲的跑到顾昭面前道“颖之,我都听说了,你干的不错啊,如此百姓们都在说着周国的慈政,这医女可是真是好职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