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十二岁:开局中了五千万(290)+番外

作者: 南笙北至 阅读记录

轻轨结束后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大家坐车去熊猫公园打算看一看大熊猫,因为上次林父林母来看了后回去就给他们看了,他们这次来了之后也是心心念念的要去看。

尤其是听说林南知认领了一只,自己也想,但林南知一说要求立马闭嘴了。

他们现在是不愁吃喝了,家里也有一些存款了,可拿一百两百万的去养熊猫,还不是自己的,那就是纯纯脑子有病。

林南知\/温久年∶“……”有被内涵到!

到了动物园一波看到了的也是大熊猫,林南知也很久没来看西柚了,立马就去找了西柚。西柚已经比以前大了很多,胖嘟嘟的,别提多可爱了。

她还特意在空间种了一些竹子,为的就是这次来给西柚樱桃,但她不好拿,就直接寄了过来,这会儿两个小家伙抱着新鲜的竹子啃得十分开心。

它们的熊猫妈妈也因为宝宝的原因沾光,也吃了一点。

在看到林南知时,灵性的对着她卖萌撒娇。

第251章

林南知还是挺高兴的,想着过段时间再在空间里种植一些竹子,然后再空运过来给西柚和樱桃。

“这小东西真可爱哈。”

“是这么说,不然咋个能当国宝。”

“我也喜欢得很。”

一群人拿着手机拍摄着大熊猫,温久年和林南知则是换了衣服进了园区里,给西柚和樱桃喂食吃的。

两只熊猫吃得很是开心,林南知忍不住摸了两下,毛发柔软,她感觉心都跟着晃了晃。

啊,大熊猫真的太可爱了,毫无抵抗力啊!

看完大熊猫才去看其他的,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动物园只营业到晚上六点,来都来了自然是不能只看大熊猫的,不然和白来一趟没什么区别。

林南知看得出来温久年有话要说,就故意和他走到了后面,看着前面的人,确定林南寻林南叶这两个和她一样是习武之人的人听不到她和温久年的谈话后,才侧目询问∶“到底有什么事?说吧。”

温久年组织了一下语言,停下脚步刚要开口,忽然间两个人这里冲过来一个人,二话不说挥手就朝着林南知而去,她挥起的掌风都带起了温久年额前的碎发,可见这巴掌的力道,如果落在林南知身上,恐怕会留下很重的痕迹。

温久年手下意识的去挡,可刚抬起来一半就没了动作,只因为女人的手被林南知一把抓住了。

她看着女人,一双湛蓝色的眸子冰冷刺骨,女人下意识的瑟缩了一下,但又很快强硬起来∶“放开我,林南知,你个小三!”

林南知∶“???”

大姐,你没病吧?

温久年∶“!!!”

完了!

温久年扶额,看向林南知,正巧林南知也看向了他,两个人四目相对,一个在疑惑一个很歉意,在于丹看来两个人就是在眉目传情。

她心里的熊熊烈火更是压抑不住了!

她从小就喜欢温久年,就喜欢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后面两个人读大学的时候在同一个学校,虽然不是一个专业,可是隔三差五就能碰到。

那个时候的温久年很耀眼,不仅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也是许多女孩子暗恋的对象。

因为温久年不仅长得好看,性格还温柔,学校里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只要学校里有什么活动,他都会作为优秀代表出席。

那个时候的她不过是一个就长得比较好看的女孩子,成绩不行,好像什么都不行,也就因为和温久年是曾经的邻居关系,他对自己颇为照顾。她那个时候就默默喜欢上了温久年,可温久年太优秀,她和温久年走在一起都会被人议论,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努力配得上他,然后和他告白,再和全世界宣布和他的关系。

没想到,她不过是去国外进修了几年,好朋友忽然告诉她,温久年参加了一个恋综,还和里面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嘉宾在一起了。她哪里还能放心?立马订了机票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她见到了心心恋恋的人,知道他真的有了女朋友,她也想过放弃,可心里真的很不甘心。

如今知道自己是他的未婚妻,那么林南知就是破坏他们感情的第三者,必须退出,她也会牢牢抓住温久年。

温久年只能是她的!

林南知这个狐狸精,想要勾引他,做梦!

想到这里,她咬了咬牙,挥起另外一只手朝林南知脸上打去。

林南知一个习武之人,于丹的动作在她看来就是被放了2.5倍慢倍数的,轻而易举的就把她的手一把抓住了,顺手将一开始握着的手反手甩了出去。

只听啪的一声,巴掌落在了于丹脸上,好似带了千斤重一般,于丹直接摔倒在地。

林南知∶“……”

你特么演技要不要这么浮夸?

虽然但是,我下手是比较重一点,可是也不至于让你倒地吧?

更何况,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是自己腿一软,自己倒下去的。

“你打我!”于丹控诉的看着林南知,然后用手捂着自己的左脸,眼神闪烁着泪花,可怜见的看着温久年∶“久年哥哥,她打我,你帮我报仇!”

林南知一个外行都看出来了,更别说温久年这个内行了。

他虽然不是什么科班演员出身,可是自从走上了演员这条路,演技这东西不说炉火纯青,融会贯通,却也不是什么过家家的小打小闹,一眼就看出了于丹的假。

林南知面无表情的看向了他,等待着他的反应。

温久年哪怕没看都收到了那凉凉的眼神,立马摆手∶“于丹同学,打人是不对的,你要打我女朋友,我女朋友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