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十二岁:开局中了五千万(317)+番外
“请我?”
林南知震惊。
要知道,小说作者和编剧虽然都是同类型的工作,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编剧可以是小说作者,但小说作者就不一定能成为编剧。
改编一部作品考虑就要很多了,比如书里那些不能过审的情节必须删减,但是删减又会造成连锁反应,导致很多情节会出现不贯通的问题,编剧就要把这些情节融会贯通,让它合理化。
还有就是,小说里的人物很多,有的只是炮灰,有的可能戏份多的配角,有一些是要有意义的酱油角色。但如果改编的话,角色太多,情节又会修改,就会乱作一团,很多人物也会被删除,或者合并……这个工作并不简单。
对方怎么会想着让她亲自来改编?
“对方要买那部小说版权?”她名下的小说版权已经卖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微风》、《重生》和《面》。
“那个刚写的《我愿和神明做交易》。”
《我愿和神明做交易》这还没完结呢,谁这么有眼力见啊?
不过……
“不卖!”林南知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方姐,《我愿和神明做交易》和《面》,这两部作品的版权我是不准备卖的,所以你直接帮我拒绝了就好。”作为元老和股东,她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她的作品有优先使用权。
也就是说,别的小说作者和平台签约时合同里就表明了,以后小说版权的改编(包括漫画、动漫、电视剧、电影)都是归平台所有。也就是说,小说和平台签约了后,除了平台给的钱之外,卖版权是和他们没关系的。
也就有的作者有能力和平台谈判,其中修改了条令,版权依旧不属于作者,但能从中分到一些钱。
林南知作为元老,平台就把这条给去了,所以卖版权平台需要她同意,然后会帮她以最高的价格谈下来,从中抽取一些钱就行。
同时,版权在她手里不在平台和公司手里,她想卖就卖,不想谁也做不了主,她要用也可以用,当然了这点不包括卖出去版权的作品。
“对方给的价挺不错的,不考虑?”
“不考虑。”
“行,那我拒绝了。”
“好的,拜托方姐了。”
林南知挂了电话,想着作品的事。
写《神明》的时候她就想好了。
工作室连着林南寻就三个艺人了,后期还会再加的,到时候会更多,那么就需要打出知名度这些,也需要资源。
《神明》和《面》她之所以不卖,就是想要以工作室出品制作,只要拍好了,以后有了好的剧本,那些导演制作方才会和工作室合作,工作室也就能一步步发展起来了。
至于编剧,她还真的能担任,并且《神明》的剧本她已经在写了。
温久年正在办证件,等需要的证件下来,工作室会改名,然后就不再是个人工作室了,也能拍作品,投资作品等……
一步一步来,朝着顶峰而去。
第275章
挂了电话,林南知继续在地里干活。
四月份,天气回暖了,正适合种菜。
这几天都种了差不多了,再种一点她喜欢的香菜。
虽然她不能吃,但是是自己种出来的,也很有成就感。
种了菜后回了家,然后准备把葡萄架搭起来,为此把院子里原来的松树给移植了大部分。
这些松树都是村子里自己栽种的,但如今也是保护植物,所以不能砍伐。林南知还是打了报告后,把它们全部都移栽到了别处没什么树木的山头上。
她觉得葡萄架搭起来真的很好看,为了好看,全部采用的都是实木的,好在林南知力气大,并不会觉得很重。根据商家给的图纸,自己一个人忙碌了起来。
很快就在各个地方搭建了一个,加起来一共五个。
松树移栽了之后,原本的地方就空了,地上除了松针什么也没有,光秃秃的。林南知就拿着九尺耓耙把地上的松针全部弄在一起,然后开了一块地出来,把自己留下来的野生菌根部种在上面,最后把松针铺在上面。
浇点灵泉水,说不定能收获一些野生菌呢?
弄完这一切天也黑了,吃了饭她才联系了施工队。
她自己把那些空着的地方设计了一下,种树的地方种树,种花的种花,再弄个阳光暖房,冬天住在里面很暖和的那种。还要在弄一个泳池,把围墙给拆了。
毕竟外面围了电网和栅栏,树木种的也挺多的,围墙就完全没必要了。
第二天一大早施工队就来了。
先把围墙拆了,里面的砖头正好可以用来做泳池,就直接堆放在一边,不过数量还是很多,泳池用不了那么多。林南知想了想,就把它们堆积在了栅栏下,想着把它用来搭建一个凹槽,之后加一点泥巴,再种上向日葵,绝对好看。
拆围墙倒不是什么大工程,奈何围墙很长。
林南知买的时候那是尽量往多了买的,整个院子全部圈起来可以说是个私人庄园的大小了,占地面积约莫五千多平方米大小。
之前大部分都是森林,如今松树移栽到了别的地方,地方瞬间就空了出来。除了前面利用起来的院子,后面的地方,除了种植几棵银杏树外就是那块菜地了。
之前围墙圈起来的面积也有八百多平方米,围墙宽在70厘米,高两米,砖头的数量自然是不少的。
那边工人们在动工,林南知也在栅栏这边,拿着那些刚拆下来的砖头用水泥一块一块的堆砌成一个宽70厘米高50厘米的凹槽。一天下来,她都感觉到腰和腿不是自己的了,也就和温久年分享时才觉得自己做的也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