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116)+番外
他昨晚就想问了,自己老友一家子就没一个干过吃食生意的,是从哪里淘换来这么一个食方?
听说每天都能靠这么一碗粉,卖出几钱银子来!
彭征昨晚显然是故意卖关子,今天才揭晓道:“那酸辣粉正是出自秦掌柜之手。而这样的一碗粉,不过人家食摊上各色小吃中的一样罢了。”
陶科大为惊讶。
“你说的就是刚刚露面的小老板?”
彭征又抓了一把瓜子,几样干果同样是送的,供食客等菜时吃着打发时间
“正是。”
陶科咂咂嘴。
“真是这样,我倒还真对这顿饭有点期待了。”
然而很快陶科就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还是太克制。
和这一桌子“珍馐”相比,酸辣粉那就是个不登大堂的开胃小菜!
最先上桌的一道菜名为山家三脆,据上菜的虞九阙介绍,这道菜出自前朝的食谱。
看过其中的三样食材,彭、陶二人便明了为何虞九阙推荐他们点这道菜的时候会说,这道菜吃的是时令,再过一段时间想吃也吃不到的话。
“花蕈、春笋……这个是?”
陶科夹起一筷子辨认,恍然大悟,“好像是枸杞头? ”
彭征没有那么多的疑问,比起辨别食材,他选择直接开吃。
不得不说,这道菜的味道很鲜明,调味完全没有盖住食材的本味。
老道的食客一下子就能从中尝出熟麻油、盐和胡椒,没有哪一个喧宾夺主。
更吸引人的,依旧是这几样春日菜蔬特有的清鲜与爽脆。
这让陶科想起之前立春时,家里按照习俗去酒楼打包了一份春盘。
所谓春盘就是开春的第一茬鲜菜,全都切成细丝,卷了薄薄的春饼吃。
说实话那家酒楼的春盘滋味乏善可陈,不知是不是买的人太多,不得不提前做好备着,回家打开食盒,只觉得春饼都有些干了,不复刚出锅时的柔软。
那一顿饭吃得陶科甚是不满意,今日尝到这道秦记做的“山家三脆”,才觉得把那一口春意给补上了。
“山家三脆,好名字。”
他连吃几口,不住回味。
在这之后,就是一起端上来的两道硬菜了。
一道绿、一道红,分别是酸菜鱼和水煮肉片,放在一起,竟还有几分赏心悦目。
陶科是客,彭征请他先动筷。
前者没和老友客气,伸出筷子去夹,不料险些让鱼片跑掉。
第二次总算成功,筷子尖锢住了颤巍巍的鱼片,被陶科满怀期待地送入口中。
有了山家三脆珠玉在前,他是半点不提早先对这家食肆的“质疑”了。
没想到的是,鱼片的口感全然在他意料之外。
他以为鱼片会是新鲜的鱼肉特有的“韧性”口感,哪知实际上的鱼片无刺无骨,滑嫩如凝脂,吃起来更像嫩豆腐。
他连忙咽下,又去夹一筷子酸菜,这下胃口彻底被打开了。
用来调味的酸菜和辣椒相辅相成,全然不像是平日里在别处吃过的酸菜,那些只在刚入口时是酸的,余味尽在发苦。
除了这些,汤里还按照他们的要求加了配菜,分别是一把红薯粉和一块冻豆腐。
这两样连带酸酸辣辣的汤汁进肚,再吃一口热腾腾的大米饭——
陶科简直想把家再搬回齐南县。
眼看老友吃得头也不抬,彭征忍不住提醒。
“你别光顾着吃一样,快尝尝这个水煮肉片,我看着已经凉了。”
这道菜刚刚端上来的时候,上面明显泼了一层热油,滋滋冒响,若是贸然入口,说不定能给舌头烫出个水泡。
所以两人默契地暂且没伸手,等那股热腾腾的烟消停下去,彭征已经等不及了。
如果说酸菜鱼的味道尚且可以想象出一部分,那么水煮肉片这道菜的实物,看起来实在和菜名毫无关系。
片刻前他们听完了报菜名,秦夏的夫郎九哥儿说这是一道辣菜时,彭征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拨开最上面的一层葱花和辣椒,漂浮在汤汁里的肉片总算探出了头。
陶科和彭征各自夹走一筷子,连带几根豆芽一起。
首先感受到的是烫。
表面的热油无疑封住了菜的温度,以至于过去这么一会儿后仍保留着刚出锅时的风味。
紧接着麻和辣,这两样又交织出更高一级的香。
肉片同样滑嫩,却和酸菜鱼里鱼肉的口感截然不同。
舌头能品出肉片的纹理,它辣得更纯粹,香得更彻骨!
毫不夸张地说,才几口下肚,两个自诩足够能吃辣的汉子,已经吃出了一脑门子的汗。
然后彭征果断抬起手,叫住路过的店小二。
“小子,再给我们上两碗米饭!”
第45章 清明食春
春雨如针, 绵绵密密地自天际落下,将树上的叶子淋得翠绿如洗。
晨起的天色因而并不算亮堂,光线被窗户纸隔在另一端, 令人睁开眼后总有几分睡梦未褪的恍惚。
秦夏也没能例外。
他盯着房梁看了一会儿, 估算了下时辰, 果断决定再搂着夫郎睡上两刻。
一个翻身, 枕畔的小哥儿仍然沉于睡梦。
只是由于被褥的缝隙难免灌入了些凉意, 他本能地往热源的方向拱了拱,几缕青丝由此缠上秦夏的手腕与指间。
从秦夏的角度看去,虞九阙的睡眼安详而无害, 唯一惹人注目的, 却是因睡姿微微敞开的领口下露出的几点红痕, 将颈侧的孕痣衬得愈发糜艳。
只有他知晓, 顺着锁骨向下的位置其实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