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3)+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接下来,开始做淀粉肠的内馅。

将红薯生粉倒进面盆,再混入一点点面粉帮助上筋。

依次洒入盐、糖、酱油、胡椒粉和五香粉。

说到五香粉,秦夏还是穿过来后才知道,市面上是没有卖现成五香粉的,在这方面他还是稍稍高估了大雍朝厨子们的创造力。

无奈只好自己去药铺买了对应的香料,加了几文钱,让药铺用药碾子帮忙磨成了粉。

所谓五香粉,包括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和丁香,药铺伙计听到秦夏的要求后也未觉得多么奇怪,隔一日就交了差。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最后一步加水,继而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不断搅拌。

等到秦夏觉得胳膊发酸,盆里的生粉混合物开始发粘后,基本就可以停下了。

接下来就是淀粉肠伪装成“肉肠”的灵魂——天然色素,红曲米粉。

红曲米经常被用来煮生孩子后发给街坊邻居的红鸡蛋,倒是不贵,秦夏几文钱就买了巴掌大那么一小包。

这东西哪怕用指甲沾一点,都能染出一片红,足够用很久了。

在水里试过了红曲粉的颜色,秦夏斟酌着往面盆里加,少量多次。

万一一不小心加多,把淀粉肠染成太红,恐怕会让人不敢吃了。

加一点搅一搅,再加一点,再搅一搅,秦夏将这个过程重复了数次,终于把淀粉肠的馅料调成了满意的颜色,即淡淡的肉粉。

因为没有加一点肉,也不需要腌制,伸手把薄薄的肠衣洗干净,秦夏把东西装好,一把端进了堂屋。

昨天飘了场小雪,虞九阙吃了点冷风,夜里便觉得头疼得厉害。

秦夏当即就决定今日不出摊了。

虞九阙本想说自己睡一觉就好了,绝对不会耽误,可秦夏压根不听。

早上不仅按着他不让起床,还自己去了街上买食材,说是正好趁这歇息的一日,在家研究新菜。

半个上午过去,虞九阙好得七七八八。

便在屋里照顾小鹅,并提出想给秦夏帮忙。

“正好过来帮我一起灌肠。”

秦夏知道虞九阙闲不住,自己一个人灌肠难免左右支绌,喊上他一起,也省的在屋里东想西想。

把一干家伙事放在桌上,秦夏先溜达到篮子前看一眼小鹅。

“它怎么样了?可吃东西了?”

“刚刚吃了点青菜和泡软的小米,还下地走了几圈。”

秦夏摸了一把小鹅的头顶绒毛。

软绵绵,热乎乎。

“按照干娘的说法,应该算是能养活了,不如起个名字。”

虞九阙点点头,“是该起个名,不然叫着也不顺嘴。”

他本以为秦夏已经想好了名字,哪知对方却道:“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没想法,还是你想一个。”

虞九阙也犯了难。

对着小鹅的豆豆眼看了半晌,试探着开口,“我寻思这鹅和之前说得一样,是个有福气的。不如就叫大福,你说怎么样?”

“大福。”秦夏默默重复了一遍,勾唇道:“这名字好听也吉利。”

于是无名无姓的小鹅就这么有了大名。

大福被“大爹”一通揉搓,依旧淡定地把头埋进毛里呼呼大睡。

秦夏和虞九阙笑眯眯地看了半晌,转而洗干净手,坐下灌淀粉肠。

没有专门的灌肠工具,秦夏用的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小漏斗。

漏斗下端连着肠衣,上端放上馅后,用擀面杖往里捅。

虞九阙在另一侧接着肠衣,时不时顺一顺里面的馅料,让每一节粉肠都变得均匀,不然容易把肠衣撑爆。

比划着长度差不多了,就用棉线系紧。

秦夏调好的淀粉肠馅,最后灌出了十五节肠,每一根都有连着十根指头的手掌那么长。

“先把这些做出来尝尝味道,横竖肠衣泡在水里一两天坏不了。”

秦夏把做好的淀粉肠盘在盆子里,打算先煎上几根尝尝鲜。

沸水小火煮两刻钟,放凉后定型,用剪子剪断。

十五根淀粉肠摞在盘子里,秦夏拿了三根出来,在外侧熟练地打出花刀。

锅内倒油,将淀粉肠放入其中煎炸,随着温度的上升,外侧的花刀微微展开,形成好看的形状。

到这一步,已经和现代小摊上的淀粉肠卖相很相似了。

用筷子夹出煎好的肠,刷酱撒料,插上家里永远不缺的长竹签,秦夏直接用手举着,去寻虞九阙。

“尝尝,你的这个我刷了些铁板豆腐的酱。”

虞九阙接过,觉得有点烫,小口吹了吹气。

秦夏则已经咬下第一口,嘶嘶地吐了下舌尖,品了品味道。

在他看来,淀粉肠这东西要做到好吃,要紧便是两个字:香、脆。

煎炸时火候要足,外壳才能焦脆。

调味料要拌得到位,方能形成流连在唇齿间的香。

大言不惭地讲,他觉得自己做的俨然是合格的优秀淀粉肠!

虞九阙吹得凉了些,也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是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的口感。

这种用生粉做的香肠,按理说应该像是在吃面,但实际尝过后,发觉至多只是吃起来口感略粉,大约是有调料在的缘故,还真有几丝像在吃肉。

“这个到时候就定价三文钱一根,五文钱两根,单买便是这样打花刀煎脆了插竹签举着吃,想加在铁板豆腐和烤冷面也可以,一样的价格。”

生粉比面粉便宜,就当是薄利多销了。

卖吃食的生意比他想象中的好做不少,像这般一点点地往上加新品,保管永远不会让人吃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