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39)+番外
所需的食材都不难得,酸辣土豆丝只需辣椒和土豆,蛋炒饭的话,酒楼也不缺现成的米饭,素高汤要用到的同样只是一些素菜,也能在此找到。
只有半个时辰,高阳没有问东问西,迅速备齐东西,开始忙活。
秦夏没有走,全程都站在一旁,观察着高阳做饭的步骤。
这三道菜,看起来家常、普通,其实都有讲究。
土豆丝考验的是刀功和对火候的掌控,刀功不行,则土豆丝做不到粗细均匀,火候不够,则土豆丝要么夹生、要么绵软。
蛋炒饭更是一道好似简单,实际很难做好的吃食。
好的蛋炒饭,蛋需金黄、蓬松,米粒需在粒粒分明的同时,和鸡蛋有所呼应,切记米黏成一团,或者米是米,蛋是蛋。
最后的素高汤,是三样里最难的。
光素高汤的方子,秦夏见过的就不下七八种,无数大厨曾在这一口汤里各显神通。
能吊出一锅合格的素高汤,在秦夏心目中,就已经不是入门级别的庖厨了。
所以他把这一道放在其中,假如高阳能做好前两道,秦夏会让他从帮厨做起,如果连素高汤都能做好,那么酒楼开张前,秦夏会亲自教他几道硬菜,届时让他直接掌灶。
总之,常悦楼到底曾是齐南县酒楼中的翘楚,希望他们雇佣的庖厨不会令人失望。
三道菜按顺序,依次而出。
第一道,酸辣土豆丝,刀功合格,火候恰到好处,说明在土豆丝变色前及时出锅,色泽鲜亮,脆爽入味。
第二道,蛋炒饭,高阳是将其盛在碗里再扣出来的,摆在盘子正中,颇有观赏性,一勺子下去,米饭粒粒分明,却又粒粒都沾了鸡蛋,额外加了蚕豆、胡萝卜、葱花点缀,也算过关。
第三道,素高汤,端上来时高阳显然很紧张。
他做庖厨多年,当然知晓这三道菜可不是秦夏随口胡诌的,手里这碗热气腾腾的素高汤,大约会决定他接下来的去处。
秦夏盛出一碗,喝之前先看。
素高汤,汤色清亮者为佳,若是浑浊就落了下乘。
刚刚高阳吊高汤时用了菘菜、豆芽、香蕈、胡萝卜、白萝卜等,这些凑在一起,口味大抵是偏鲜甜的。
吹凉一勺汤,秦夏啜去一口细品。
几息后,他在高阳的注视下,默默把汤喝掉半碗,随即将碗放回原处。
“秦掌柜,您看……”
高阳只觉得当年进常悦楼从后厨学徒做起时,也没有这么紧张。
他清楚秦夏的厨艺,远在他从前的庖厨师父之上。
哪怕他已经出师多年,年纪还比秦夏大,但在秦夏面前,他自认自己的手艺,也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学徒水平而已。
好在这次命运总算眷顾了他一回。
只听秦夏道:“这三道菜都做得不错,高兄这些年在灶头之事上,是下了工夫的。”
高阳难掩激动的神情。
“所以,我是不是能跟着您去盛京了?”
第91章 入住新家
再次启程时, 邱家兄妹乘坐的马车上多了一个高阳。
他上车后就见到了里面堆积如山的行李,散发出混合在一起的,有些复杂的食物气息。
高阳有些狐疑地动了动鼻子, 不由问道:“这些都是吃的?”
邱川已经得知, 面前的高叔日后要和他们一道在酒楼共事, 想来也没什么不可说的。
“这都是大掌柜从齐南带来的食材, 我们一路上赶不及进城, 便会就地埋灶做饭,吃得可好了。对了,还有很多大掌柜自己琢磨的调料, 别处都买不着。”
高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忽然问道:“先前上了前车的那只鹅, 可是秦掌柜养的那一只?”
邱瑶闻声点头。
高阳庆幸自己多问了这一句, 不然若是言谈间把大鹅也当成了食材,笑话可就闹大了。
鉴于一早在荣县多耽搁了些时候,为了赶路,午间马车也未停,各自吃了些点心之类的垫垫肚子。
这般, 临近傍晚时,总算顺利到达盛京的城门前。
京城之巍峨,乃大雍朝的独一份, 城墙高耸, 守卫森严。
无论是何人, 出入城门都要接受守城官的身份查验。
然而当轮到秦夏等人时,冷着脸的守城官还未及开口, 就被厂卫的腰牌糊了一脸。
“我等公差在身,速速放行!”
守城官咽了口唾沫, 二话不说就冲着马车行了个礼,抬手冲身后小兵道:“愣着做什么,赶紧让道!”
透过车窗帘子的缝隙,秦夏注意到,不仅是守城官和手下的兵卒,其它入城的普通百姓,得知这一行人与“厂卫”有关联时,都齐齐露出了惶恐的神色。
果然厂卫恶名在外。
不过秦夏相信,至少厂卫在虞九阙的约束下,不会做那等仗势欺人的事,这就足够了。
东厂也好,西厂也罢,归根结底都是皇帝手中的刀。
虞九阙昨晚睡眠不足,今天整个人都没精打采。
虽然,即使如此,他中午也吃了八块云腿酥饼。
这会儿到了盛京城,他可算来了精神,开始满心期待起秦夏见到御赐宅院时的模样。
路途漫长,一路上秦夏已经听虞九阙说了不少盛京之事。
譬如盛京分内城和外城,不过虽有这么个说法,实际上内、外之间并非还有一道城门划分,只是口头上的习惯罢了。
其中内城又分北城、南城,北城住的基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家的宅院兴许就能占去半条街。
南城比不得北城显贵,却是汇集了全盛京最上档次的享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