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77)+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自从不久前灰草粉这样吃食兴起,慈济院得了几口袋,很快也用了起来。

秦夏见小太子看得专注,走到虞九阙身边,两人低声商量了两句后,他上前询问,“阿郎想不想试试看?”

阿郎这个称呼,在大雍算是一种长辈对后辈的爱称,是出宫前就商议好的。

小太子反应过来,生出几分跃跃欲试。

秦夏便让灶房中的人单独拿了一个小盆,取了一些灰草粉、粗面等,手把手地教起来。

小太子一脸严肃地团着手中的小面团,好像在东宫听大儒授课一样认真。

接下来,一干随从也加入其中,原本帮工们要做到傍晚的灰草饼,因多出来的人手,早早就做成了。

第一锅灰草饼很快出炉,秦夏取了一块小太子亲手做的,呈给对方品尝。

小太子鼓起腮帮吹吹气,咬下一口——

口感粗粝,咽下去都觉得刮嗓子,他认识到,这个东西并不好吃。

旁边的帮工不知这群人身份,见这小娃娃边吃边皱眉,便有人打趣道:“小公子怕是没吃过这等粗陋吃食,这东西不能细品,囫囵咽了,图个饱腹就算。”

小太子不解道:“我见这里也有精米细粮,为何不拿那些做饭给穷人吃?”

几个帮工对视一眼。

这一看就是富家公子,一点苦没吃过,这话说的,都让人不知道怎么接!

秦夏却明了其中深意,他忖度一番后,斟酌着用词解释。

“阿郎有所不知,只因这些粥食,都是给那些个真真正正无家可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准备的,若是做的好吃了,难保就有明明吃得起饭,却想占便宜的人来冒领。”

而这些粗粮、灰草,虽不可口,却足以果腹,让人有力气干活。

秦夏话音落下,慈济院的帮工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

可见这样脸皮厚的人,他们都见过不少。

小太子这一趟出宫,实在是听了不少故事。

虽难以下咽,他也未曾浪费,一口一口吃完了自己做的小饼,觉得喉咙痒痒的,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秦夏站在几步开外的地方,轻声同虞九阙道:“那位实在是用心良苦。”

在原书中,皇上还未登基就病逝,小太子幼年先丧夫,后丧母,继位后又有虞九阙这尊大山横亘在前,性情难免古怪,后期更是显露出偏执的倾向。

不像现在,有一位仁善爱民的父皇在前做榜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秦夏看得出,当今圣上是一门心思,要让小太子成长为一位明君。

只是会不会太早了?

秦夏看着面前的小豆丁,总觉得他的背影殊为沉重。

离开慈济院,还需前往南城街市,探访商铺,了解物价,这些都是小太子此行的功课。

是以包括小太子在内,都没再乘轿子,而是在侍卫们暗中的护送下边走边逛。

秦夏稳稳地扶着虞九阙,虞九阙则手牵着小太子。

路人偶然看来,都以为这是一家三口。

虞九阙给了小太子一包银钱,从一文一文的零散铜板,到一钱、二钱的碎银不等。

“阿郎的父亲说过,阿郎可以买些喜欢的东西带回家。”

小太子差点开心得蹦起来。

与宫外的孩子不同,街市上很多普通的东西,都是这位出身天底下最尊贵家庭的孩子,所未曾见过的。

很快他就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什么风车、泥哨、陀螺、磨喝乐娃娃、木雕、竹灯、小纨扇、沙包、毽子……

最令小太子惊讶的在于,他觉得已经买了许多东西,却只花了一把铜板,和一点点碎银子。

在宫中,铜板根本难以见到。

可在宫外,两个铜板就能买一个馒头。

小太子在用心逛街,秦夏和虞九阙的目光一直停在他身上,不敢错开。

打工人,难啊。

秦夏默默替夫郎感慨。

走着走着,不远处的路边食肆临窗的位置,骤然传出一阵高声欢笑,夹杂着听不懂的语句,还有摔碗、拍桌子的声响,虞九阙皱了皱眉,示意换一边走。

待到换了一条路,隔着一整条街望去时,他们很快发现,发出声响的乃是一桌胡商。

前面的小太子走远了,带人进了一家粮铺,正在挨个询问粮价,又买了不同的米豆。

秦夏和虞九阙守在门口,前者暗中指了指那桌胡商。

“最近街上的胡人似乎变多了,和光楼也接待过两桌,好在不似这帮人这般粗鲁。”

虞九阙眯了眯眼,不动声色地多看一眼,收回视线后同秦夏咬耳朵。

“看他们的装束,都是沙戎人士。”

秦夏恍然。

大雍所称的“胡人”乃是统称,大抵包括经常和大雍来往通商的羟国和沙戎国,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国。

其中羟国与大雍建交许久,现下羟国国主的祖母,还是大雍嫁过去的和亲公主,故而两国已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关系不错。

沙戎则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势力,此前只是一堆零散的草原部落,性情更为彪悍,面对大雍虽也战败多次,却仍野性难驯。

在大雍惹事的胡人,十有八九都是沙戎人。

虞九阙目光微沉。

沙戎与大雍亦有停战之契,只是这些年沙戎虎视眈眈,从未放弃过侵扰大雍边境。

不久前沙戎国递来国书,遣其王子来访大雍,算来已经在路上了。

想及此事,他就不免头痛。

想要抬手揉一揉眉心,鼻间突然嗅到一股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