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79)+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炎夏已成往事,和光楼的鸳鸯锅近来略略式微,暂且让路给了楼内新推出的菊花锅子。

秦夏差人买了一些寻常但也漂亮的菊花盆栽,装点在酒楼各处。

一进门,便可嗅到丝丝菊香。

还备了可食用的菊花,用在锅子中。

菊花锅子,不用形如太极两仪的大铜锅,而用比巴掌略大一圈的小铜锅,约莫就和现代旋转小火锅用的锅子差不多大,一桌几人,就有几只。

下面配小炉,点炭火,乐意自己上手也可,请小二过来代劳也可。

要说这菊花锅子怎么吃,那就有讲究了。

秦夏也是试了几回,才试出这么一个清淡却不减回味的做法。

汤底用高汤,却不是鸡鸭鱼汤,而是排骨汤。

排骨煨汤,但要做到汤清如水,并不是容易事。

也正因为此,它的味道和鸡汤、鸭汤等截然不同,也不像猪棒骨吊的汤那么腻味。

如果食客叫来小二帮忙煮锅子,就会看到这么一幕——

小二拿精致银挑子拨弄两下炭火,火旺了以后,高汤一滚,便开始朝内下菜。

菊花锅子的配菜是固定的,有荤有素。

荤是鱼片、河虾、牛肉卷、猪肚等,虽是荤食,俱都是下锅就熟。

用这样的食材,不污汤底,要是丢两个鸭掌下去,那一锅汤都要滚到糟烂了。

素是粉丝、小青菜、油豆皮三样,油豆皮是豆浆加热后最上面的那一层皮,薄如蝉翼、滑嫩至极。

整个南城,会这一手的豆腐坊屈指可数,每天的产出,基本都供应了和光楼。

下菜时,要先下荤菜,再下素菜,都下进去后盖上锅盖,心里掐着时辰。

时辰一到,掀开锅盖,倒一碟葳蕤、纤长,清洗干净的菊花瓣入内,登时花香飘散,就可以吃了。

和鸳鸯锅不同,菊花锅子不给蘸料,吃的时候,连汤带菜一起入口。

这道新品很快走俏盛京,门前的木板上照旧有一张大画,画着飘着鱼片、虾子、花瓣的锅子,还题写了养生功效,曰:平肺腑、润秋燥。

凡是来酒楼用饭的,桌桌必点。

配套的饮子则早就由石榴做的鸳鸯饮,换成了温热的洛神红果茶,深得女子、哥儿的喜爱。

要是照旧还想喝凉的,也有,乃是一壶胡瓜梨子汁。

大雍人哪里喝过胡瓜榨的汁,一开始人人推拒,后来喝了一口发觉——真香。

胡瓜清爽,配着淡甘的梨子,真是把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饮子都比了下去。

还有人专门从家里提着壶来,给足了铜板,灌满了回家慢慢喝。

现代有个理论,叫养成一个习惯,只需坚持二十一天。

对于盛京人士而言,距离和光楼开张已经过了快四个“二十一天”,他们确实已经被养成了有事没事,就去和光楼吃一顿的习惯。

盛京其他酒楼、食肆,都有招牌菜,乐意标榜庖厨出身何处。

这里聚集五湖四海客,当然也就有更多的人,偏好在此寻找家乡味。

和光楼却不同。

人人都知秦夏和高阳两个掌厨出身平原府,可抛开高阳,天南地北甭管哪里的菜,秦夏都能做。

他还有不少花样,是任你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都不曾见识过的,令人甘拜下风,不得不服。

……

宫内,皇上也在吃菊花锅子。

他一入秋就犯了咳疾,成日里喝苦药汤子,食不知味。

直到虞九阙奉上了秦夏新琢磨出来的,菊花锅子的食方,交由御膳房循着万岁的口味略改良,这位的脸上才总算有了几分笑模样。

吃了几顿之后,连咳嗽都转好。

皇上彻底喜欢上了这道菜,每天换着涮菜的花样,连吃数日都没喊腻。

到了仲秋宫宴时,更是下令,给赴宴的众人,都上一份菊花锅子。

“过去的宫宴,大菜是不少,多数只图好看,端上来时都凉透了,不见得能动几筷子。朕还是皇子时,就常觉这般铺张浪费,乃是陋习。今岁不妨就改为热锅子,宫中用的炭火都是好炭火,不见烟尘,想来也没什么不妥。 ”

虞九阙称赞了万岁圣明,很快开始着手安排,同时向圣上请旨,宫宴当日,他想告假。

能用的现成理由有不少,他现在身子重,本来难以支撑一整场的宫宴。

哪知一肚子的说辞没有半句用上,皇上直接点了头。

“朕答应过你,要许你和秦夏团聚,去年仲秋你二人就分隔两地,往后以你的身份,怕是这等大宴之日,也难抽身。今岁便念你有孕在身,给你这个恩典。”

“十五那日,便回府中过吧。”

一席话,令虞九阙如闻天籁。

第109章

宫里的仲秋大宴要吃菊花锅子的消息, 不知经由哪里的门路,从大内传到了市井,引得和光楼一座难求。

二楼雅间的席位, 坊间甚至有人出高价购买, 只要有人愿意让出事先订下的名额, 转一手便可得几两的现银。

秦夏听闻此事, 简直啼笑皆非, 没成想自己酒楼还有幸催生了大雍的“黄牛生意”。

为避免今后有人借此牟利,秦夏只得相对应地推出实名制要求,当日若非订位的食客本人或其亲眷到来, 皆不许入内。

他当然也知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若有人想专营此业, 倒卖席位,怕是也无法全然杜绝,只求能挡一些是一些。

如若出了这等事态,放任为之,久而久之损害的只会是和光楼的口碑。

一道菊花锅子, 富了好几拨人,包括打铜锅的铜匠、卖菊花的花农、供应炭火的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