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9)+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且虞九阙也说,双姐儿对他多有回护之意,这份情他们得领。

拈了一块糕先给虞九阙解馋,秦夏把两大块蜂糕放在大碗里,盖上干净的笼屉布,端着去敲了韦家的门。

开门的是韦家大郎,曹阿双的夫婿韦朝。

“韦大哥。”

两家是多年的邻居了,熟悉得很。

小时候韦朝也和原主当过玩伴,就是越长大原主越长歪了。

后来秦家二老和秦夏的父母都去世,两家纵然是对门,也渐渐少了交集。

现下倒是因为家中内子,又重新搭上了关系。

韦朝猜测秦夏当是为了昨日之事前来,但打心底里,他不愿和秦夏多有来往。

更是和之前一样劝了妻子,讲了种种秦夏的所作所为,望她以后还是别和九哥儿走那么近。

你看,不过才几天,就惹了事端。

然而秦夏不是空手来的,他也没有把门板硬关上的道理。

“多亏了曹娘子相帮,又喊了人报信,我才得以及时送阿九去医馆,这是些自家做的蜂蜜甜糕,不成敬意,还望韦大哥笑纳。”

韦朝看看糕点,看看秦夏,一时有些惊诧。

他是听错了不成,刚刚这一番有礼有节的话,居然是从秦夏这小子嘴中说出来的!

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本都想好了如何拒绝秦夏继续纠缠的话,这下是全数用不上。

韦朝磕巴了一下,“这是说得哪里的话,那种情形,换了谁都不可能坐视不理,只是这东西我们……”

秦夏却是硬塞进了韦朝的手里。

韦朝手一沉,没想到这甜糕煞有分量,味道更是勾人。

这年头,用了精米细面、加了糖的都是好东西,一般人家逢年过节才会做来吃。

秦夏不是原主,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和这些街坊邻居,但凡有能改善一下关系的机会,他也不想放过。

更别提眼下,他还有事情想要韦朝帮忙搭把手。

“小弟正预备着早食后去高家走一趟,韦大哥可要同往?”

他已打定主意,绝不能让高家人觉得,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第17章 讨公道

一条芙蓉胡同分两头,一头空气中甜香未散,令人闻之如堕云雾。

另一头却是鸡飞狗跳。

看热闹的人奔走相告:秦家大郎和韦家大郎齐齐来找高家要说法了!不仅如此,还请来了里老!

大雍百户为一里,里长负责“轮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另有里老一人,乃是选一里之中德高望重者充任,职责有二,曰“导民善、平争讼”。

平民有讼,需延请里老决断,里老决断不了的,方可转呈县官,否则就是“越讼”,要挨板子的。

因此在大家伙眼中,要请里老出面的都是仅次于往县衙递状子的大事。

而此次里老愿意为了三家争端出面,说明他老人家认为此事值得走一趟。

众人纷纷感慨,早就说秦夏这小子不是省油的灯。

巴巴花了几两银子买回来的夫郎,这才几天,新鲜劲还没过去呢,能不能当眼珠子护着么?

看来高吕氏这回,算是踢到硬茬了。

有里老在,高吕氏再不能当缩头王八。

高老汉丧着一张脸开了门,把高吕氏从屋里推搡了出来。

“你自己惹的乱子,你自己去了断!”

高吕氏面色如苦瓜,缩手缩脚地站在跟前,再不见半点威风。

里老令秦夏、韦朝将虞九阙、曹阿双的遭遇再度说了一遍,高吕氏的那两个妯娌怂得最快,三下五除二就承认,二人说的尽数属实。

昨日确实是高吕氏先出言挑衅,而后曹阿双才回嘴,继而虞九阙动了手。

“却没伤人,只是……只是砸了盆。”

妯娌之一说完就唯唯诺诺地退到人群里了。

今日过后给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跟高吕氏再有任何攀扯。

而此事之所以能请得动里老,原因还在于“名声”二字。

姐儿、哥儿的名声大如天,像高吕氏这般话里藏锋,口无遮拦,污人清白,换了那性子烈,家里规矩大的,指不定还真的一根绳吊死了。

再加上虞九阙昏厥,曹阿双痛哭,都被胡同里的街坊邻居看在眼里。

秦夏拉着韦朝一起,虽深知二人已无大碍,也照旧往厉害了说。

事实确凿,里老捋着胡子颔首。

“此事确乃高吕氏之过。”

说罢便问秦夏和韦朝想要什么赔偿。

里老本想着,让高家赔了秦家的药钱诊金,再抓只鸡给曹阿双补补身子,这事就算了结了,怎知秦夏却头头是道,还要多要一份“误工费”。

“娘,什么是蜈蚣费?”

旁边被家里人拉着来看热闹的小孩子童言无忌,仰起头问自己的娘亲。

那妇人赶紧捂住孩子的嘴。

娃娃没听懂,里老却是听懂了。

秦夏的意思无非是,他们因为虞九阙被高吕氏“气病”而没法出摊,这一日原本能挣个小几钱银子,现下却是半个子儿也没有了。

“此事倒也有先例,只不过不叫这个名目。”

里老这会儿才知道,秦家小子成家后还真的也立了业,去六宝街摆摊卖吃食了。

在他看来,秦夏和高吕氏过去都是芙蓉胡同里的“麻烦人物”,这会儿一个学了好,走了正途,一个却是年岁越大越糊涂。

心里的一杆秤更偏向谁,老头子心里门儿清。

为了让众人信服,里老讲了过去曾判过的一个争端。

两家汉子因板车在胡同里相撞起了口角,其中一名动了手,将对方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