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298)+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圆心正中,簇拥着一尊飞龙戏珠状的“雕塑”,龙首昂扬,惟妙惟肖,从龙须到鳞片,一概纤毫毕现,饰以彩色,鳞片隐隐浮光,让人一时看不出是什么材质所做。

飞龙的四周,则分散着一圈“龙舟”,直觉告诉他们,这些“龙舟”好像也是可以吃的,但碍于距离的原因,暂时看不真切。

瓷盘中的食材各不相同,做法不一,煎炒烹炸皆有,教人眼花缭乱。

皇上的兴趣全然被勾起,牵着太子一起下了阶,来到桌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端详起来。

“原来这就是浑羊殁忽。”

父子二人绕着烤全羊转了一圈,小太子被羊肉的香味熏得飘飘然,恨不得父皇赶紧下令开始用膳。

“这一道呢,又叫什么名字?”

秦夏见皇上指向那尊飞龙戏珠,躬身回话。

“这一道菜尚未命名,若合陛下心意,草民斗胆请陛下赐名。”

皇上挑了挑眉。

“那朕先要问你,中间这尊飞龙,是用什么做的?”

“回禀陛下,这尊飞龙,乃是面塑。”

“面塑?”

小太子的眼睛登时睁得溜圆,他踮起脚尖,恨不得再看得仔细一点。

“秦夏,你说这是面做的,是做包子的面么?”

他仰起小脸发问,秦夏含笑应是。

几步开外的大臣们也在皇上的授意下,凑近观赏,感慨不已。

“真是巧夺天工!”

“宫中都未曾见过这等技艺。”

“泱泱大雍,果然能人无数!”

皇上看够了,欣然揣手。

“卖相的确上佳,那么接下来朕就再与太子和众爱卿,一同尝尝味道。”

第119章 四海九州(修,增加字数)

侍膳太监奉上剔肉的银刀, 秦夏挽袖净手,上前一点点挑开羊肚子上的缝线。

顺着线头抽出,一刀劈开羊腹, 露出里面的鹅肉。

热油滴落, 香气腾腾。

“此乃第一层。”

他片肉的同时不忘讲解, 大雍版的浑羊殁忽, 比书中记载的“羊套鹅”要复杂多了。

鹅肉取出, 放于小一号的盘中,重复上面的一步,这次拆出来的是烤鸡, 接着是鸽子, 最后是蛋。

四层嵌套, 从鹅到鸽子, 全都是头尾皆全,但骨头尽去,任谁都明了,不说别的,光是去骨就很见功夫。

更别提每一层取出后, 都是色香俱全的形态,惹人赞叹。

秦夏手起刀落,顺着肉的纹理, 依次片下四种不同的肉, 大小、厚薄都近乎一致, 随后装入盘中,配上不同的蘸料, 呈给皇上太子,还有几位大臣。

“羊肉味膻, 性温,宜配孜然,去膻、驱寒。”

“鸡肉单吃味寡,宜配蒜蓉,增香提味。”

“鹅肉内里肥腴,鸽肉外皮焦脆,配果子酱中和解腻。四样凑在一起,咸甜交错,更添回味。”

秦夏侃侃而谈,显然深谙此道,且每一样食材的搭配都有其缘由,在场几人听得入神,吃得也入神。

至于集精华之大成的那枚蛋,自然是要由皇上亲自品尝。

皇上体弱,平日里多用清淡养生的膳食,像炙肉这种吃食久不入口了,平日里这些大荤的肥腻之物,他多吃一点就会觉得反胃,尤其是偏肥的鹅肉。

不过今天蘸着果子酱,却是吃出了与过去都不同的味道。

但他也没有多吃,而是一样尝了一块,就放下了筷子,不禁有些怀念过去的好胃口。

而太子……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发现这小子已经开始用筷子单独蘸果子酱吃了。

皇上哭笑不得,到底没戳穿他的小动作,还把分开来的另一半鸡蛋赏给他。

小太子谢了父皇恩典,用勺子舀起,小小地咬了一口,眼睛亮起。

“好吃。”

皇上含笑,摸了摸他的发顶,如同一位寻常的慈父,再张口时,笑意未敛。

“这道浑羊殁忽,朕便算你过关了。”

在下旨令秦夏复原这道古菜之前,他也打发御膳房研究过,但那些人明显没有钻研透彻,做出来的菜品相较于秦夏的,有形而无神,色满而味不足。

两层肉尚且烤不明白,又哪里会有秦夏这等自行添入其中的巧思。

人在高位,最喜欢聪明人。

他就此多问了几句,方得知秦夏舍了炭烤,挪来了乌纥人的 “馕坑”炙肉法,对秦夏的头脑更多几分肯定,下令道:“宫宴之前,在宫里也建个馕坑来。”

皇上的目光转回到飞龙面塑上,既知这东西是面捏的,再看就能看出些端倪。

“草民的酒楼中有两名伙计,出身晋省,擅面艺,这尊面塑,乃是我等三人合力完成。”

又讲面塑如何制成,面团如何加彩云云。

他虽是掌柜,却也不能揽功。

小太子听得津津有味,话题翻篇后,看神情还有些恋恋不舍。

“再来说说这道没有名字的菜。”

皇上点了点那一圈瓷碟。

“朕有一问,为何是九?”

“九”乃阳数之极,意义不凡,应当不是随便出现的。

秦夏唇角抬起,“皇上圣明,这九样配菜,实则是取九州之意,且这九样食材,也的的确确,分别来自天下九州。”

所谓九州,其实已经是古籍中的旧说法了,到了大雍,举国州府,何止共九,但不妨碍借这个意头一用。

“哦?”

皇上兴致愈浓,一国之君,富有九州。

这等寓意,实在最适合宫宴不过。

他却示意秦夏不必急着说,而是点了点另一头的几个大臣。

“既如此,朕就考考几位爱卿,这几样食材,都来自于九州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