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302)+番外
既是做鲜肉馄饨,再多加东西反而不美,喧宾夺主。
接着到了包馄饨的时候,秦夏这回包的是个头偏大的元宝馄饨,而不是过去常做的小馄饨。
元宝元宝,顾名思义,包时也要讲究技巧。
他特地让人把方形的馄饨皮做得偏大,放在掌心上,中间一勺鲜肉馅,指尖蘸水,一抹、一合、一扭……
动作熟练,没两下就能包出一个规整的大元宝。
比划了一下大小,还真和小银元宝差不多。
他估量着这么大的馄饨,自己能吃十五个左右,虞九阙既然胃口不舒,吃不到四十个,大约就够了。
胃口好的时候,那是能吃五十个还多的。
计算完毕,秦夏统共包了六十个元宝馄饨,下锅煮到飘起,碗里搁干紫菜和蛋饼丝,丢一把干虾皮,撒上葱花芫荽,不多的胡椒粉。
热汤注入,紫菜舒展开来,在碗中逸散如云。
点上两滴香油,油花闪动,更添诱人。
主食有了,尚缺小菜。
起先夹了几样小泡菜,凑了四碟,又有一盘切片的蛋肠、一盘麻油海带丝,秦夏还觉不太够,看了一圈,让人拿出自己之前卤好的素鸡来。
素鸡的全称其实是素捆鸡,对应的还有肉捆鸡,乃是湘地特色,随处可见,买上卤好的回家拌一拌,就能给桌上添个菜。
肉捆鸡的原料是鸡肠、鸭肠或者猪小肠,素鸡则是纯用卤制过的豆腐皮卷成,外面裹一层棉布,裹紧后上面盖重物压实,挤出水分,从而定型。
吃之前切片焯水,泼油凉拌,撒上一把芝麻,就是一道快手的小凉菜。
素鸡吃起来有一股特别而又绵长的豆香,口感滑而韧,上桌后就连秦夏自己也胃口大开,吃了不少,想着下回可以用竹签穿了做炸串。
虞九阙刚上桌时吃得有些慢,先喝馄饨汤,夹了几筷子小泡菜开胃,之后才慢腾腾地咬起馄饨。
馄饨皮飘在汤里起伏,如同裙裾,咬破后里面的肉馅入味十分,唤醒了他沉寂的味蕾,三四个下肚后,鼻尖沁出汗来,脸上也有了血色。
这么一来,又吃急了,莫名打起嗝来。
秦夏给他倒水,告诉他一口气连着咽下去,中间不要断。
“不要换气,咽下去的时候用点力,一杯水喝完就好了。”
虞九阙按照他说的做,果然把嗝压了回去。
他很想揉揉肚子,奈何这会儿也揉不动。
“缓一会儿,再吃些。”
秦夏看了看他碗里剩下的馄饨,还有一多半的样子。
“吃不完也没事,晚上饿了,我再给你做别的。”
虞九阙是舍不得这一晚味美的大馄饨的,停了停,就拿起勺子,细嚼慢咽地吃起来。
秦夏也拾回自己的筷子,一片蛋肠蘸了蒜蓉,还没送进嘴里,就听见外间的门“吱呀”一声。
“嘎嘎!”
大福逛了一圈回来,八成是闻到饭味,又进来讨食。
它是从小跟着人长大的,这方面管教得不严,到现在已经是改不过来了,一顿饭总要让它赚去几口能吃的东西。
偏偏那时候没想过,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件事。
大福在上面熟练地扯秦夏的袖子,虞九阙那边,也有个小东西在拽他的衣摆。
夫夫二人一低头,望见的就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两对儿豆豆眼。
很明显,大福这是把新收的小弟也给带来了。
第121章 鹅兄鹅弟
说来也是个乐子, 之前大福到了年纪开始“思春”,秦夏打发了庄子上的人带它去鹅舍转转,本以为它会寻一只小母鹅看对眼。
哪知大福却另辟蹊径, 回来时后面跟了个拖油瓶, 赫然是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小鹅。
这只小小鹅和大福的品种不太一样, 是只灰鹅, 刚破壳二十多天, 比大福刚到家的时候要大一点,身上的绒毛尚未褪去,看着有些乱七八糟。
灰色的雏鹅是庄子上新卖的, 管事担心养不好被怪罪, 哪怕进了城都带在身边, 和那些个长成的大鹅分开圈着。
据说大福一进去就被这群小鹅吸引了注意力, 愣是拐跑了其中一只,且管事特地看过,这只也是公的。
秦夏:……
难不成物似主人型,他养的鹅也是断袖?
当然,也有可能是纯纯兄弟情。
可能。
秦夏这个图省事的, 给灰鹅起名叫小福,以便和大福区分,两只鹅现在形影不离, 连睡觉都挤在一个窝里。
好兄弟当然什么都要配对, 小福现在脖子上也多了个项圈, 下面挂了一个银坠子。
奈何毛色过于驳杂,大红色的绳结淹没在绒羽中, 除了显眼,可以说一无是处。
和好看没有半毛钱关系。
小福聪颖, 养了几天便显出通人性的好处来,就是脑子没用在正道上,跟着大福,成日里不学好,就学着怎么撒娇讨食,以及扑扇着翅膀企图上桌上床。
虞九阙看见小福,就想起大福还小的时候,病恹恹的小毛球,和现在的雪白大鹅判若两鹅。
被豆豆眼一盯,就失去了全部原则,让丫鬟去外面取鹅食来,再拿几根蚯蚓干。
秦夏在一旁充当“严父”角色,从十根蚯蚓干里抽出四条。
“一只鹅三根就差不多了,再喂大福就要超重了。”
虞九阙低头看了看大福,替它说情。
“多给大福一根,它比小福大那么多呢,总该多吃一口。”
秦夏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从属于小福的三根里分出一根给了大福,自信道:“这样就好了。”
虞九阙忍俊不禁,而小福眨巴着清澈的小眼睛,还不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