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42)+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原来你一路不说话,就是在惦记这事?那便依你说的做。”

秦夏已经发现了,虞九阙是个犟脾气。

他若是不答应,说不准夜里也睡不安稳。

虞九阙莞尔,两颊显出浅浅梨涡,看起来乖巧又无害。

把门栓好,二人并肩穿过院落。

在秦夏提步去灶房的一刻,虞九阙一下子收敛了笑意,神色变得有几分纠结与复杂。

轻轻捏过眉心,他往堂屋走去,背影却沉沉。

这些日子他夜里梦魇的症状好了些,可并非彻底无梦。

梦的多了,有些细碎的片段也逐渐可以拼接成篇,致使白日里的头痛绵绵不绝。

清楚这恐非几服药或是吃几盅药膳可以解决的,虞九阙索性没有告知秦夏。

秦夏顾惜他的身子,他清楚。

希望他早些痊愈,不受病痛之苦,他明白。

但这种种,不妨碍他很怕自己痊愈的那一日,即是记忆恢复的那一日。

他也害怕,梦境里的过往,都是自己曾经历过的真实。

梦中有宫阙九重。

他摩挲着虎口处消不去的薄茧,只觉得自己的过往与将来,皆是一团迷雾。

第24章

决定去板桥街夜市出摊后, 秦夏没有耽搁,立刻付诸行动。

年前这段时日大家荷包都鼓,无疑是生意最好的时候, 一旦错过, 钱可就没有那么好挣了。

依着扯面摊老板娘的建议, 秦夏连续几晚都去了夜市上寻觅, 看看有无合适转租的摊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真让他赶上了。

且好巧不巧,正是他买过炙猪肉的地方。

“往年远不至于回去这么早的,谁能放着现成的银子不挣不是?”

那卖炙猪肉的汉子拿蒲扇一下下扇着炭炉上的风, 脸色都被熏烤得发红。

“今年我媳妇给我添了个大胖小子, 家中太婆年岁大了, 身上不安稳, 家里来了信,说是让我带着一家子早些回村里,也好团圆团圆。”

秦夏在心里迅速算了一遍辈分,笑道:“五世同堂,可见您家里必定是福泽深厚, 积善余庆的门户。”

谁都爱听好话,何况秦夏说得这么好听。

汉子乐呵呵道:“嗐,不过是寻常农户, 但我太爷年轻时是念过书的, 有家训传下, 道是: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小时候觉得这话弯弯绕绕地念不明白, 现在看来,就像您说的, 积善余庆,老天爷也不是糊涂的。”

这之外,加上秦夏以“同行”的身份好一个肯定了汉子炙肉的手艺,换得对方痛痛快快和他写下来转租铺位的契书。

转租期限自腊月十六起,至正月十五至。

两人在契书上按下手印,次日又拿去街道司盖了官印,便算是正式生效。

了却一桩心事,回家的路上秦夏步履轻快,打算今晚回家做一顿大餐。

正在思忖晚间置办什么菜色,一个守着一批野味在叫卖的猎户,吸引了秦夏的主意。

“小兄弟,这都是你上山猎的?”

秦夏饶有兴致地蹲下来,细看关在草笼子里的几只杂毛兔子。

好久没吃过了,见着了就忍不住开始馋这一口。

野兔不及现代见过的养殖兔痴肥,但肉必定更有滋味。

面前的猎户瞧着也就是十五六的光景,身上套了件皮子比甲,带着一股子山野间养出的生莽气。

让秦夏想到一句话:英雄出少年。

“都是我亲手猎的,在家养了两天,凑多了进城卖,大哥您要的话我可以帮着现宰,保管新鲜。”

秦夏问他怎么卖,论斤还是论个,猎户比划道:“大个的八十文,小个的六十文,不给皮子。”

又掀开草笼子,拿出来给秦夏看了看,大个的是公兔子,拎着耳朵一抻,显得很长一只。

秦夏指了指道:“我就要这一只。”

说罢又让猎户帮他处理好,免得回家还要见血。

猎户利落下了刀,收拾好后拿不知名的大草叶子一裹,草绳一捆,递给秦夏。

秦夏付了钱,把沉甸甸的一包拎来手中。

有关兔肉,历史上的某朝曾有一道名菜叫“披霞供”,说白了就是兔肉锅子。

据说因热汤中的兔肉“色泽宛如云霞”而得名,还有不少文人骚客留下诗篇传诵至今。

那等吃法太清淡,秦夏不甚喜欢。

这一只兔子,做不成干煸麻辣的,也得做成酱香红烧的。

就是只有兔肉怕是不够吃,他走向路旁菜摊,又选了几个土豆和红葱。

回到家,虞九阙从灶房里迎出来。

秦夏今天收摊后去街道司办事,他独自在家先准备着第二天要用的食材。

“可都办妥了?”

他接过秦夏手里提着的东西,看向草叶裹着的一包。

“这是?”

秦夏活动了一下因为拎东西而被冻僵的手指,推着虞九阙赶紧钻回灶房。

门一阖,还是这里暖和。

“叶子包的是我买的兔子,晚上吃兔肉。”

秦夏有些渴了,转着圈找水喝,虞九阙赶紧给他倒了一碗放温的白水,看他一通牛饮,末了一抹嘴,从怀里掏出一纸契书。

“夜市摊子的事也办好了,一共三十日,统共一百二十文。”

虞九阙微微咋舌。

“倒是几乎翻了个倍。”

秦夏无奈地笑笑,“夜市上的租子本就贵些,都在七八十文上头,人家占了好地界,又是转租,加些钱也是难免,还有十文是给街道司的。”

虞九阙也明白个中道理,小心地折起契书,折到一半,动作却顿了顿。

秦夏正在给自己倒第二碗水,见状问道:“可是有什么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