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61)+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吃完鸭脖,再吃鸭翅,秦夏见虞九阙对着这些“常规”部位使劲,遂给他夹了一根鸭肠到小碗里。

“试试这个,好吃的。”

鸭肠细细的,很长一根,乍看像是面条。

虞九阙想象不出口感,鼓起勇气夹起一头,咬了一口。

“是脆的?”

再仔细品一品,就有鸭子特有的味道了。

“没错,鸭肠我是最后放进锅的,这个东西多一分火候就容易老,最佳的便是现在这样,脆而易嚼。如果拿鸭肠涮锅子,就要用筷子夹着不能松,好了赶紧捞起来,假如沉了底就完了,必定会老。”

鸭肠都吃过了,鸭心和鸭胗尝尝也无妨。

一通吃下来,鸭胗是最不容易入味的一个,可是吃起来也是脆脆的,很有嚼劲,虞九阙看起来格外喜欢。

“这一个拿着可以吃很久,也适合当下酒菜。”

秦夏把鸭肠绕在筷子上一下子塞进嘴里,美美地咽下去后道:“等着再去彭管事的酒坊买坛子好酒,若有卖米酿的,下次给你打一些来,那个几乎算不上是酒,你也能喝。”

秦夏记得以前看书,说古时最早酿酒技术较为落后,酒不仅杂质很多,度数也不高。

那时候的酒更接近“米酒”,喝起来甜,度数低,不上头。

李太白写“金樽清酒斗十千”“会须一饮三百杯”,真换成后世的精酿酒,或许连三十杯都喝不到。

还有人考证,说“诗仙”的酒量,搁在现代那就是四五瓶啤酒的水平。

大雍就不同了,酿酒技术比起前朝已有了很大的提升。

秦夏在酒坊看到的高档白酒,酒质纯澈,味道闻之惹人醉,少说也有三四十度。

从前原主喝了不少,他穿来后却还没正经尝过。

虞九阙这么一提,又勾起了他肚子里的“酒虫”。

鸭货吃起来细致,花了半晌工夫,一碟子卤味两人分着下了肚。

收拾碗盘时秦夏想到一句话: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吃到可口的吃食,什么烦恼忧愁都能当场散尽。

奈何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深夜。

秦夏已然熟睡,枕畔间响起并不吵人的细微鼾声。

虞九阙躺在枕头上,看着眼前被月光照亮的房梁,许久未曾阖眼。

第29章 忙年的前奏

“阿九, 收拾好了吗?”

秦夏进屋时,虞九阙刚刚对镜梳妆好,闻声抬起头, 顺手抿了一下鬓角的碎发。

“收拾好了, 钱也装上了, 你看够不够?”

秦夏却没急于看桌上的铜钱。

虞九阙今天梳了一个和往常都不太一样的发式, 令人有几分挪不开眼。

察觉到秦夏的视线, 虞九阙有些不好意思地扶了扶头顶的银簪。

“上回在街上看见旁人这么绾头发,就试了试,是不是很奇怪?”

“哪里奇怪了, 我觉得很好看。”

秦夏这话说得真诚, 勾起小哥儿脸颊两抹浅绯。

回到桌边, 秦夏拿起装银子的荷包掂了掂。

两日前他们家里的钱罐彻底装满了, 秦夏纵然再懒得去换银子,也实在没法继续拖延,只好挑了个没出摊的上午,和虞九阙一起把家里攒的十几贯整钱搬去了钱庄,手上留下三两左右, 足够日常周转。

一大筐铜钱,在钱庄换得了十八两银子,包括两个五两的银锭和八两的碎银。

两个银锭虞九阙没动, 装进荷包里的看起来也不多。

“再装些吧, 多了总比少了好。”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 是北地的“小年”。

旧俗里所谓的“忙年”,大致就是从这日开始。

秦夏今天给自家摊子放了假, 也提前告知郑杏花不必过来,预备和虞九阙一起去街上采买些过年要用的东西。

虽说要为开食肆攒银子, 这年也要过得热闹喜庆才行。

虞九阙听闻秦夏说不够,实际有点犯嘀咕。

他备的这些,买什么年货也绰绰有余了。

但既然秦夏说不够,他未有不听的,转身打开还没放起来的钱罐子,又摸出两块碎银。

“再添这些如何?”

秦夏扫了一眼,也没点概念。

遂拿出家里的戥子称了称,连上之前的有个将将五两了。

“足够了。”

秦夏满意地把荷包塞进衣襟,两人裹紧了棉衣,一人背筐,一人提篮,相携着出了门。

“糖瓜哎,糖瓜!卖糖瓜嘞——”

刚上街头,就听见不少摊贩都在扯着嗓子叫卖糖瓜。

小年也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糖瓜是家家必备,纵然平日里不是做糖果生意的,也会进了些货顺道搭售,企图多挣个一文两文。

虞九阙看向那一堆堆白花花的糖瓜。

“相公,咱们可要买些?”

“不急,买了吃食不好拿,不如先去铺子里逛逛。”

秦夏张望着街两侧的招牌,而后在虞九阙疑惑的目光,把人领进了一处生意兴隆的布庄。

“两位客官,可是来扯新布做新衣的?咱们家一水儿的好料子,都是打南边进的货,您二位里边瞧!”

布庄一年四季生意都差不到哪里去,但过年前定然是最好的。

大家劳碌一整年,钱袋子都鼓,只要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便是最便宜的布也要扯两尺,添一二样新行头。

虞九阙还是第一次跟秦夏来这地方,他挎紧了手上的竹篮,悄悄打量。

布庄的装潢细看没有多么华丽,全靠摆满货架的各色布头吸引人的目光。

便宜如麻棉,贵重如锦缎,密密麻麻地一字排开,令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