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64)+番外
最后一站,两人来到了肉摊前。
年末养猪的人家都会宰年猪,屠户手里不愁没有猪肉卖,量虽多,价格也见风涨。
秦夏和虞九阙到时,前面一个妇人正在和屠户讨价还价。
“昨个儿来五花还是二十三文一斤,今天就二十八文了!”
屠户头也不抬地切着肉,一点不担心没生意做。
“老姐姐,您往县城里的屠子那问问去,谁家还有二十五文的好五花,要是有,您拿过来,我把钱补给您!”
妇人听得直撇嘴,直念叨着涨价也没有这么个涨法,最后还是嘟嘟囔囔地选了一块便宜的猪前腿走了。
“呦,秦老板!”
屠子给她包了肉送走,一抬头,认出了秦夏。
这屠子姓郭,秦夏常来他这里买肉,他亦曾去秦家食摊上买过几回小吃,一来二去就混了个脸熟。
虞九阙紧随其后,也同郭屠子打了个招呼。
秦夏在案板上瞧了一圈,“看来今天来晚了些。”
郭屠子道:“快过年了,家家都舍得吃肉,往常这时辰可卖不了这么多。”
虽说剩的少了,可有些要紧的部位卖的贵,仍旧留在原处。
“这块里脊给我吧。”
秦夏上来就点了猪里脊,这东西纯瘦不肥,量少价贵,不是家家都会做的。
普通人家更乐意买三肥七瘦的前腿,再退一步也是掺一两分肥的后腿。
“还得是你们厨子会吃。”
郭屠子把早就切好的里脊上秤,里脊分大小,秦夏要的这块是大里脊,适合炒着吃。
称出来是三斤左右,一斤二十五文,一共七十五文。
这一块肉,别人家省着能吃四五顿,平常吃也能吃两三顿。
秦夏却已想好怎么用一顿饭将它消灭了。
家有大胃王,好也不好。
不好是真的有点费钱,多亏他养得起。
好是足够挥洒厨艺,多做几个菜也不怕浪费。
“嘤嘤!”
回家还没打开门,就听见大福在门后急得叫。
门一推开,它就扇着翅膀冲了出来。
现在它长大了些,不那么怕冷了,人不在家单在笼子里也关不住。
所以从前几日开始,他们只要出门,就把它放在柴房,门留一个缝。
它要是嫌外面冷,尽可以在柴房里溜达,憋得慌时,也能在院子里转转。
虞九阙还用彩绳打了个梅花结,装饰在它的脖子上。
昂头转首间可谓十分神气。
摸了几把大福,两人卸下筐篮,将买回来的东西分别收好,晚间祭灶要用的灶神像和糖瓜糕饼则单独放在一旁。
“大福,过来!”
秦夏中午打算做一个鱼香肉丝,和一道干炸里脊。
洗菜时顺便给大福揪了几根青菜,给了虞九阙,让虞九阙拿着去喂。
平常大福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早就“嘎嘎”叫着赶来了。
今天虞九阙连着唤了好几声,还没见鹅的身影,明明刚才还在脚边转。
“大福?”
虞九阙心里不太踏实,把碗放在一边,一路从前院找去了后院。
“叫你半天你不理,原是在这里耍!”
在后院看到仰着脖子的大福,虞九阙松了口气,以为它是过来和后院的母鸡玩的。
直到转身时,骤然听见一嗓子细微的猫叫。
“哪里有猫?”
虞九阙小声喃喃,沿大福看的方向望过去,好半天踩在墙头一丛干巴巴的杂草后,看到一只三花母猫。
还真的有!
一人一猫对上了视线,猫蹭地一下跳起就走。
虞九阙带着大福回到灶房喂它吃菜,同秦夏说起时还有几分遗憾。
“可能我一下子出现把它惊跑了,本还想着也给它拿点吃的,我看它肚子有点大,别是揣崽子了吧?”
秦夏对各种小动物都颇为喜欢,听了虞九阙这么说就道:“那就放一些吃的在墙头,那只猫聪明的话,说不定会回来的。”
古时不少人家聘猫捕鼠,而猫这动物来去无踪,街上看见的很难判断是野生亦或家养,不过看见了就给些吃的也无妨。
有了这个想法,秦夏就把切好的肉拿出来一些,打算煮熟后拌点米饭。
剩下的肉分成两份,一份切成细丝,一份切成长条,后者加入调料腌制。
并在等待腌肉的过程中,开始先准备起鱼香肉丝的其它原料。
第30章 卖方子
鱼香肉丝和干炸里脊, 是两道乍听非常“烂大街”的家常菜。
前者是现代预制菜的重灾区,后者基本北方每个卖炸货的店铺都有售,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要做得好吃, 并不容易。
先说鱼香肉丝, 这道菜是川菜, 后因其老少皆宜的口味传遍大江南北。
秦夏曾跟着一位国宴级的川菜大师, 学过这道菜的正宗做法。
正宗的鱼香肉丝要用四川的泡辣椒, 又叫“鱼辣子”,是将一整条完整的鲫鱼和辣椒泡在一起,用时细细剁碎, 方能激发出正统的浓烈“鱼香”。
这个口味后来随着川菜的普及改良, 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面目, 鱼香的辣味, 逐渐变成了类似荔枝的酸甜。
从浸着鲫鱼的泡菜坛子里捞出两根泡椒,饶是厨子本人也有些犯馋。
今天能做这道菜,原因在于上回去诚意堂复诊,徐老郎中讲虞九阙的药可以先停一停。
“是药三分毒”,也不能一直喝个没完, 倒是给了秦夏几个食疗药膳和养生茶汤的方子,暂时替代。
秦夏知晓虞九阙也馋一口辣味许久,鱼香肉丝这种甜辣的入门级“川菜”, 刚好适合做来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