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卷王系统考科举(87)

作者: 花寻路 阅读记录

两人招呼也不打,相伴着去了时鸣口中的那座酒楼。

时人爱风雅。酒楼许是刚刚开业,搞了个什么诗赋比赛,热闹非常。

只不过一个逗乐的小比赛,获胜者可以得精致糕点一份,权当彩头。

江行本就不擅长诗赋,无意参加,只是看着。

两人坐在楼上雅座,与楼下热闹气氛格格不入,只安安静静地喝着茶。

时鸣问: “哥哥不去试试吗?”

“我就不去了。”江行答, “你知道的,我一向不擅长诗赋。”

时鸣见他无意,便不再劝。

比赛要求以春色为题,作一首七言。如今正是江南好时节,春色满园,这题倒也符合时令。

眼见一个又一个的士子踌躇满志,纷纷写下有关春色的题诗,江行兴致缺缺。

虽然妙,但总觉得差了点儿。但他又不作诗,自然没有资格指责旁人;因而托着下巴,默默听着。

时鸣感知到他的情绪,问: “哥哥似乎觉得他们写得不好?”

江行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道: “他们写得自然比我好。”

时鸣笑笑,道: “这是哪里的话,哥哥作诗明明也很不错。”

“只可惜要想佳句偶得,还得费些工夫。”

江行叹气。

他并非不会作诗,只是不擅长。若要作诗,得思索半天才行。作出来的也只能说中规中矩,断没有什么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

时鸣促狭道: “他们写得不好,想必哥哥一定有好句。”

好句,江行自然是没有的。

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是两码事。江行觉得他们写得烂,因为他打小读的就是流传千古的诗句,眼光养高了;但是他自己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他没学多久,水平烂。

江行无奈道: “你明知故问。好句我没有,不过你若是想听,我可以找几句别人的好诗。”

第51章 隐侍女身兼多职

这个时空并没有什么李白杜甫。按理来说江行可以剽窃几首当做自己的, 反正无人知道。

但剽窃又不是什么好事,他不愿意用别人的诗句来自矜功伐。自己写得再烂,那也是自己的。别人写得再好, 也不能变成他的。

时鸣来了兴致: “这些人的你瞧不上, 那哥哥口中的好诗,一定妙极。”

江行随口说了一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如何?这是旁人写的一首绝句。”

“我觉得极好。”时鸣道, “有如此大才的人, 从前怎么没听说过?”

江行想起写这首绝句的杜甫老爷子,不禁汗颜, 道: “……我从前说过,我是借尸还魂。我原本并不是这里的人。这位诗人也不是。嗯,并不是梁朝的。”

时鸣若有所思地点头,问: “那, 你是周围天竺、新罗,或者倭国的人吗?”

江行很难跟他解释,但被说成是倭国的多少有点不舒服。他道: “不是。我不是这些国家的人。”

时鸣愈发好奇: “那你是哪里人?”

江行想了半天, 道: “不是地理位置的不同,是时间的不同。我也是梁朝治下地区的人,但在我们那个年代,这里不叫梁朝。”

这话点到为止,时鸣大概明白了,不再刨根究底。楼下比赛渐渐分出胜负,最后一轮决赛, 那两个人其中一个看着有些眼熟。

江行定睛一看,惊得连杯子都端不稳了: “阿、阿鸣。”

时鸣布条蒙着眼, 自不知楼下何许人也,疑惑道: “怎么了?”

江行百般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试探着问: “阿鸣,你觉得,玉竹如何?”

楼下那女扮男装的小公子,乍一看看不出来。不过江行毕竟熟悉,天天看月月看,总不至于认不出来。

时鸣不知他为何忽然提起玉竹,便道: “她很好,很贴心。你问这个做什么?”

“读书呢?”江行追问, “她学问如何?”

时鸣“嘶”了一声,道: “这我倒是不清楚。不过从小到大,我读书都是经由她手。我听的书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典籍杂书话本子都有。我觉得,她的学问应该不会少。”

毕竟读多了,一点儿都记不住那才是怪事。时鸣听书的同时,玉竹也在学习。

江行艰难道: “阿鸣,下面那个作诗的小公子,可能就是玉竹。”

时鸣也惊: “竟然如此?”

江行点头: “千真万确。”

台下,玉竹已经夺得魁首,美滋滋地提着糕点出了酒楼。江行道: “她要回去了。我们跟着看看吗?”

时鸣很快做出了决定: “跟。”

主子跟踪下人,还偷偷摸摸的,当真开天辟地头一次。江行带着时鸣,跟着玉竹悄悄出了酒楼。

出乎意料的是,玉竹出门后并没有往东园去,而是去了一家书肆。

江行同时鸣道: “她去了书肆。”

“她应该是给我买话本子的。”

时鸣笃定。

不过事实并不像他所想的那般。玉竹进了书肆,非但没有买书,反而掏出了一份手稿,递交给掌柜。

掌柜笑逐颜开,道: “最新的《木兰游记》都在这里了吗?”

玉竹道: “都在这里了。哎,掌柜你就别催了,我有空再写。一直催催催,脑子很疼的。”

掌柜道: “这不是销量好嘛,大家都抢着看。不过料他们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南溪斋主人,竟是一位小姑娘!”

玉竹道: “姑娘怎么了?他们爱看不看。要是嫌弃,他们干脆也别喝姑娘沏的茶,别穿姑娘制的衣。行了,我走了。离开时间久了,我家主子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