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妇撞了头,爬起来后良心发现了(223)+番外
元宝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喊叫了,左看看,右看看,自己啊了一声,然后也不吭声了。
大郎难为情道:“三婶,我数不到100……”
100,那是多大的数字呀!
苏如意笑道:“没有关系,三婶教你们,今晚上教你们数到50。”
数数一点也不难,毕竟都是有规律的,孩子们数不上去,是因为他们只数到10以上,没人教他们20以上的数字如何去数,自然就还没有发现规律。
苏如意简单教了一遍,大郎和牛儿立即就通了,信誓旦旦的可以数到100。
更小的壮儿和杏儿,大脑还没有发育的足够成熟,不像哥哥们那么自信。
教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这期间大人们都没有吭声,连一直嫌吵闹的张氏也没吭声。
多知道点是好的,有人愿意教那更好不过。
苏如意拍了一下手让大家都不要说话了。
孩子们立马闭上嘴巴。
“今天就教到这里,明天教你们写。再给你们布置个功课,你们现在就都躺到炕上去,在心里默默的数数,不能发出声音,知道吗?明天我来检查你们做的怎么样。”
“好——”
前头不愿上炕睡觉的孩子们,转身就跑着往炕上爬去了。
刘翠儿喝道:“大郎,你们往哪爬呢?回那边屋睡去,带着两个弟弟!”
大郎便又从奶奶的炕上溜下来,呵斥牛儿和壮儿跟自己走,套了鞋子麻溜的出门了。
“我耳根子可算清静了!”
张氏笑道,瞥着苏如意:“还是你行,既然能教,以后就多给几个孩子教一点吧。”
第197章 都去念书
“离我们村最近的学堂在哪里?”
苏如意问。
“学堂?我们隔壁村有一个,然后就是镇子上的了。如意,你想啥呢?”
张氏立即就紧张起来了,全神贯注的看着苏如意,其他人的视线也都投了过来。
“明年,就让家里几个男孩子去念书吧。”
“几个?几个是几个?”
张氏料到苏如意有送孩子去念书的想法,但没料到她开口就说“几个”,听起来像是送家里所有孩子都去念书一样。
苏如意:“几个男孩子都去,大郎,牛儿,壮儿,都是念书的年龄。”
壮儿还有点小,不过5岁也可以启蒙了。
“你又开始发疯!我们家才存了几个银子,几个孩子都送去学堂,那不是浪费么!几个孩子里面选个聪明伶俐的送去就行了,全都送去,你以为都能当官呀?”
苏如意还真想把家里孩子都送去念书!
张氏赶紧如是道。
供一个读书人容易吗?
那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好多好多年呢,每年都需要好多银子。
谁家一下子供好几个呀?
一听到这个,本来要把自己男人背走的刘翠儿立即直起了身子。
李宝珠也停下了手里的活。
就连蒋小兰也定定站在旁边不敢动一下,生怕破坏了主人家里的大事。
苏如意哈的一下就笑出声来。
“娘,当官哪是那么好当的,就算是考秀才,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那些世家子弟,有最好的先生最好的念书条件,有世代的文化浸润,我们普通人比不了,除非天选之子,天赋异禀,否则很难脱颖而出。”
这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呆了,脑子不太能转过弯来。
他们确实抱着一种只要送孩子去念书了,孩子努力就可以榜上有名光宗耀祖。
可苏如意说得没有错呀!
他们凭啥觉得送了孩子去念书就可以压过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
考试的学子何其多,榜上题名的就那些,他们家孩子真没有看出有什么天赋异禀的迹象……
那这——
他们还送孩子去念书做什么?
像送去浪费银子的……
张氏木然问道:“那我们还送孩子去念书吗?”
苏如意:“送,都去念书。家业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念书这个事情也一样,这一代不行,给下一代创造些条件也是好的。再说读书的好处不止可以考官,太多的地方可以用得上,学就对了。”
张氏听了苏如意的话,完全不知道该说啥,感觉自己已经没有想法了。
这些事情她从来没想过,感觉也想不到。
苏如意她脑子里都装着些什么啊?
张氏晕晕乎乎:“我们家现在有多少银子啊……”
说完就想扇自己嘴巴,这里有个蒋小兰呢,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能在外人面前提?
蒋小兰也被苏如意的话惊得发呆,感觉什么都没听明白,可大为震撼。
忽然屋内没有声音,她惊得一跳,马上反应过来。
“我去个茅厕!”
说完就跑出去了。
刘翠儿到窗子边翕了条缝,看蒋小兰确实去茅厕那边了。
大家这才又看着苏如意,刚才婆婆提到的问题,家里每一个都好奇。
到底有多少银子啊?
苏如意看了看仰着头张望的杏儿,她五岁了,听到了说出去不好。
李宝珠伸手就把杏儿耳朵捂住,尬笑一声:“捂住了,听不到了。”
“我们家现在有四十两银子,足够他们都去念书,明年再挣明年的银子。”
这一下每个人都是一脸不可思议。
四十两!
他们知道自家今年挣到一些银子,没想到有四十两那么多!
张氏:“这……一年就把四个男娃娶媳妇的银子挣到了?”
苏如意:“是啊。”
几个人沉默了一下,四个孩子娶媳妇还早呢。
“你看着办,你说咋办就咋办。就是那银子可千万要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