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妇撞了头,爬起来后良心发现了(484)+番外
可不请,母亲那边不会罢休,自己也是将不孝落实了。
“这个事情,圣上不开口,我这也无能为力……”
“不能偷偷请她过府?不让人知道便是了。”
夫人出主意道。
刘太傅瞥一眼自己的夫人:“你是忘了我们府上前头的那些荒言荒语了?这嘴是堵不住的,万一被谁传出去了,我以后如何面见圣上,如何面对同僚?我们太傅府如何自处?”
“那怎么办?”
“我去打听一下那苏如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去想想办法吧。”
刘太傅头疼,去书房路上遇到下课的宁王府世子,简单照面之后,小世子离开,刘太傅继续去书房。
那边,周月如的夫君刘常之收拾完听说父亲在书房便过来请安。
见父亲愁容满面,知道是为祖母的病情烦忧,自己无能为力,便也陪着一起沉默。
刘太傅看看他,道:“你让月如回去问问陆识途夫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品,我想听听周府那边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第432章 别说他们家坏话
刘常之有些惊奇:“爹,是有什么事情吗?”
“唉,你祖母斥责我们不孝啊——”
“怎么会!我们——”
“倒也不必狡辩,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让你祖母受了这么久的病痛之苦。”
刘常之都懵了:“可是,我们还能做什么?”
“你祖母听说那个苏如意了,我觉得她说得对,我们早知道这女子,但避而不谈,不过是因为她背着不孝之名,若是人家真有那般神奇的医术,我们不孝不也是事实?”
“这……”
刘常之不知说什么才是。
“你让人去做吧,再让人去通州城那边打听打听,当初只顾着斥责苏如意不孝,嘲笑陆识途为个不孝之女辞官,背后之事却一概不知,如今想想,那陆识途并非痴傻之人,他这样做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也许他辞官的理由也并非不充分。”
也许让陆识途如此牺牲的女人,也并非朝廷所想的那么不堪?
他希望如此。
刘常之缓缓点头,转身准备把事情安排下去,忽然又站住脚步。
“爹,我忽然想起一事,苏如意那妇人我还从世子口中听到过一次。”
“宁王府的世子?”
“是。”
小世子好出游,曾在通州城偶遇苏如意,说起来苏如意于世子还有救命之恩,后来得知苏如意是陆识途的妻子,便与自己提过一次。
好多人知道小世子不吃花生,却不知道吃了花生会要他的命,刘常之是少数的知情人之一。
小世子还说过,苏如意说要治好他的这个怪病。
只是后来陆家和苏如意出事,小世子便再没有提起,无论是救命之恩还是别的什么,也无法跟圣上扣下去的不孝之名相比啊。
刘太傅听完,拧着眉头思索一番,让儿子先去调查。
……
苏如意这边什么也不知道。
她每次从师父那边借到医书就自己手抄一份,然后再让陆识途给自己抄一份。
师父的最终还给师父,自己抄的留一份,多出来的那一份这一次一起拿到京城来找京城的医药铺子交换了。
所以回来的时候就带了好几本医书回去。
带回去的医书自然也拿出来跟师父分享了。
胡匀在医书里面挑来拣去,最终唉声叹气。
苏如意奇怪:“怎么了?”
“婶婶,你想想,你是不是忘记什么了?”
胡匀抬头看她。
苏如意:“忘记什么了……”
胡郎中在旁边道:“你把胡匀这小子忘在杏花村了!”
苏如意恍然大悟,禁不住拍一下自己的脑门:“呀,还真是!”
胡匀委屈道:“三婶,你是真忘记了还是不想带我去?”
“这一次是真忘记啦!抱歉抱歉,是我错了,下次一定带你去!”
苏如意赶紧认错。
这次太赶时间,去年跟师父和胡匀说的没想起来。
当然,也可能是一孕傻三年?
总之苏如意是有些过意不去,便留了胡家四爷子,又让人去请了师母和嫂子过来,在家里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后面的日子,又是日复一日,学习学习学习。
再怎么有空间和金手指加持,有些东西要真正进入自己的脑子里面才放心。
再者,要给自家晚辈们做榜样,以后这些东西还要教给他们的,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是靠着作弊走的这一路。
自己能作弊,他们能咋办?
条件不足,自然要靠技术来凑。
她如此折腾,并没想陆家只风光一代,既然当起了这个家自然要为后世考虑。
虽然她的日子单调,但陆家和杏花村的日子却并不单调。
陆识途醉心于铺路,夏夜的月光明亮,到处照得亮堂堂的,他干脆带着村民大晚上去加班。
村民们也愿意,反正给钱,晚上干活比白天还凉快呢。
按张氏的话来说就是,咱们杏花村有点疯癫癫的。
她说的时候,一边摇晃孩子一边笑着。
虽是疯癫癫的,但村里人是喜爱这种疯癫癫的。
有人前来看病,找到胡郎中家里,又被指到;陆家来。
跨进陆家大门的时候还忍不住抬头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没错,是陆宅。
谁想得到啊,这犄角旮旯的地方盖着这样的大宅子。
胡郎中没空给他看病,给孩子教医术呢,指派了个十来岁的孩子过来。
这孩子倒也不怯,有模有样在面前坐下:“你哪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