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侯门主母,我成了京圈白月光(394)+番外
“原来如此。”刘知府这才松了口气,笑道,“还是沈大人细心。”
“有些人啊……”刘知府视线轻移,不动神色的打量着卓文侯夫妇,阴阳怪气道,“错把鱼目当珍珠,可谓是步步错,错一生。”
甄氏白了脸,早已听不进去旁人的话,只一味的瞧着沈济,连连求饶,“沈济……不,沈大人!你想怎么罚我都可以,只求你能放过奎儿……”
沈济愣了片刻,回过神后微微一笑,温声道,“原本……我也是能有个好母亲的。”
甄氏顿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瞬间落下,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沈济侧过头,不再理会二人,笑着朝上首之人道了句,“刘知府,这两人对官员动粗,视朝廷脸面为无物,还得麻烦你秉公处理。”
刘知府点点头,沉声道,“沈大人放心。”
沈济颔首,不愿再待下去,幽幽望向元婆婆,低声道,“长公主,臣送您回去。”
“好。”元婆婆起身,朝外头扬了扬下巴,“我也呆得腻歪了,回家吧。”
沈济搀扶着她,路过卓文侯夫妇时,仍旧眉目低垂,没分半个眼神给他们。
“阿济……”
卓文侯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沈济脚步未停,像是根本没听见他的呼喊。
“阿济,我们想过接受你的!”
听到这话,沈济的脚步才顿住。
卓文侯眼眶泛着红,脊背也弯了些,“只要你愿意与奎儿和睦共处,我与你娘没想过为难你。”
“和睦共处?”沈济轻笑,回首望去,眉眼冷冽,“他也配?”
卓文侯怔住,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我的确渴望家人,但我心中也明白,我所求的亲人,却非你们这般模样。”
沈济的话似是刀子,句句捅在卓文侯心窝。
“我要你们真真正正的明白,自己捧在手心里的养子究竟有多废物。”沈济勾唇,声音低沉有力,“而我,是他用尽一生也攀不到的高峰。”
“侯爷,你们选错人了。”
话落,沈济不再看他们,转身离开。
元婆婆扭头瞥了眼僵在原地的卓文侯,冷冷一笑,声音不大不小,“一对蠢货,傻得可笑。”
-
永诚侯府
“夫人,边线来消息了!”白及举着封信,欢快的跑进院中,瞧上去兴奋得很。
正在理账的方许听到这话,诧异抬眸,喃喃道,“终于有消息了?”
苏子也凑了过来,小声说道,“过了这么久,终于来信了,世子这几日喜怒无常,长帆都一连刷了八天的恭桶了。”
白及连连点头,低声附和着,“可不是嘛,我瞧见世子都不敢凑上前去,恐怕惹了霉头。”
方许拆开信封,视线落在纸上,一目十行,越往下看去,嘴角的笑意越深,“徽歆打了胜仗,就要启程回来了。”
第354章 班师回朝
初春,寒潮已过,天气暖和了不少。
军队如期回朝,城门大开,道路两侧熙熙攘攘围了不少百姓,翘首以盼,只为瞧一眼英雄威仪。
秘密借兵,本该低调些,可如今突厥三王子大获全胜,也无需再偷偷摸摸的。
“军队已到城界,清路!”
一个小兵先冲进城中,扬声喊着,指挥百姓们让出路来。
禁军也站在道路两侧,维持秩序,以免有人跑出来惊扰军队。
新帝领着一众官员站在城墙上,面上如沐春风,难掩得意,沈济与谢黎一左一右守在他身旁,寸步不离。
“谢黎,你家宋娘子果真有一套。”元谌唇边挂着笑,一脸欣赏,“不愧是宋将军的女儿。”
谢黎垂眸,低声应了句,“能得皇上夸赞,乃徽歆之幸。”
说话间,谢黎的眼神止不住瞥向关外,明显心不在焉。
元谌瞧着他,勾唇打趣道,“人虽站朕跟前,心怕是早就飞到了外头。”
谢黎讪笑,却没否认。
“他们回来了!”
不知是谁高喊一声,将所有人的视线吸引到了外头。
城外,黄沙扬起,黑鸦鸦一片,只能依稀瞧见人影,还有印着宋字的帅旗。
临到城门,百姓们才瞧见英雄真容。
宋徽歆骑在墨色战马上,长发高高束起,小脸不似先前白皙,容貌也愈发锐利,一身朱色戎装,背后别着根红缨枪,是队伍里头唯一一抹亮色。
宋徽歆勒紧缰绳,抬首望去,一眼就瞧见了城墙上的男人。
谢黎身着素蓝色长衫,模样依旧俊朗,气质谦逊温和,与她四目相对,嘴角挂着和煦的笑。
只一眼,宋徽歆就移开了视线,悄悄红了耳根。
瞥见城墙上的帝王,宋徽歆面色一顿,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地上,扬声道,“参见皇上。”
“快起来吧。”元谌眉眼含笑,声音爽朗,“宋卿真是给了朕一个好大的惊喜,虽为女子,却不输儿郎,骁勇善战,大败敌军,实乃国将之风。”
宋徽歆垂着头,瞧不清她的神色,声音也平平淡淡,“臣幸不辱命,军中未损一人。”
“好!”元谌连连点头,笑容恣意,“宋卿稍作整顿,朕重重有赏!”
宋徽歆低下头去,声音大了些,“臣谢主隆恩。”
-
永诚侯府
“这都几时了,怎地还没回来?”
元婆婆站在台上,翘首以盼,苦苦等着人来。
“尚早,徽歆还得去面圣呢。”方许笑笑,扶着她的臂弯,轻声道,“母亲若是累了,不如回府里歇歇,等着徽歆去见您。”
“不可不可。”元婆婆连连挥手,面上难掩骄傲,“咱们家里头出了个女将,我这心里头高兴得很,一定得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