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117)+番外

作者:甄奇妙 阅读记录

她这么想着,就板着脸,挺直腰背,高抬着下巴,保持一种严肃而不失端庄的姿态,连声音都故意压得低沉了些:“殿下,您叫奴婢过来,有何吩咐?”

总之,绝不露出一点红颜祸水的娇态。

赵征觉得她很怪,却也不知她的脑回路,多看她两眼后,就收回视线,跟她说了事情经过,然后问道:“你觉得敬王此举是否偏颇?”

宁小茶觉得凡事有利有弊,应当辩证对待。

但如果非问她要一个对错,那就唯有摇头了。

“殿下恕罪,奴婢不知。”

她才懒得掺和他们男人间的争权夺利。

赵征见她这么说,微微皱眉:“是不知,还是不想说?”

宁小茶自是不想说,但抬头看他时,眼神那叫一个诚恳:“殿下,奴婢真不知。”

赵征不信,轻笑一声,诱惑道:“你要是知道,孤就圆你一个心愿。”

他话音落下,就看到她眼睛亮了下,心里一咯噔,忙补充:“除了离开。”

宁小茶眼里的光瞬间灭了,但想着浣衣局的叶蝉,犹豫再三,还是大着胆子说了:“殿下,奴婢就是个普通百姓,自然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考虑,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不饿肚子,能吃饱饭,能活着,谁让我们活着,谁就是我们的恩人,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所以,不管敬王初衷如何,他都切切实实的帮百姓渡过了难关。当然,站在领军作战的角度,他置十万大军的安危不顾,也是对十万大军的不负责......其他的奴婢不敢再置评。”

她说的巧妙,敬王有对也有错,是很公正的立场。

但赵征不满意,觉得她没有说出真实的想法。

他手指搭在桌案上,有规律地敲了几下,接着她的话,问道:“那么,你觉得敬王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宁小茶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只能故作高深地说:“回殿下,奴婢觉得,且行眼前事,莫问前程。”

考虑那么多做什么?

就活在当下,解决当下的问题啊!

殊不知这个想法就一语惊醒梦中人了。

嗯,很有民本思想,也很有格局。

那些大臣都被她的言语给镇住了。

尤其是御史大夫陶恒之,他看向她,眼里是遮不住的赏识:好啊!妙啊!这姑娘竟有如此通透的眼界与格局!

赵征也对她另眼相看,但面上很冷淡:“退下吧。”

他吃醋了,偏执地觉得她就是高看敬王,就是替敬王说话。

不高兴。很不高兴。

他生气了,问题很严重。

第157章 是故意跟他作对吗?

宁小茶退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说话还是欠妥:赵征一直让她离敬王远一些,结果她没说敬王的坏话,他肯定生气了。

哎,怪她太实诚了!

她就该昧着良心说敬王沽名钓誉、不顾大局的!

小太监王敏也是这么想,就一旁小声唏嘘着:“我的宁姑娘啊,你怎么就那么说了呢?”

宁小茶瞧他一眼,更加自我怀疑了:“我那么说……真的不好吗?”

王敏道:“可不是,那敬王打仗就好好打仗,搞什么劳什子的赈灾?好名声被他抢完了,是想功高震主吗?”

宁小茶想着敬王意图夺位,心里一凛:看来敬王的野心,这些宫人也能看出来。

不过,以她旁观者的视角,敬王能文能武,还体恤百姓,看着倒是有点明君之相。当然,是不是做戏的伪君子,也得再看看。

正想着,就见殿里的大臣走了出来。

他们中的御史大夫陶恒之还主动上前搭话:“宁姑娘是有大智慧之人,还望以后多为太子殿下筹谋。”

这话像是要她从旁协助太子,嗯,贤内助?

宁小茶不敢担当此任,忙摆手,谦虚道:“大人言重了。”

陶恒之摇头一笑,目光慈爱:“太子殿下看重姑娘,望姑娘勿忘初心。”

户部尚书郑韬一旁瞧着,念及宁小茶偏帮敬王,有站队之嫌,就说:“陶大人,后宫不得干政,乃是古训。宁姑娘跟你无冤无仇,你可不要害人家小姑娘啊。”

他可不想太子被她左右思想,很容易走上红颜误国的道路。

户部侍郎潘中远听了,又上前跟他唱反调:“郑大人此言差矣,太子是储君,为君之道,应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三人又争执起来。

宁小茶不想当活靶子,立刻恭敬一笑闪人了:“诸位大人慢行,奴婢且去伺候太子殿下。”

话没说完,人就进了殿里。

赵征还坐在桌案处,翻看奏折,听到动静,抬头瞥她一眼,目光晦暗不明。

宁小茶感觉他心情不大好,一时不知要不要说叶蝉的事了。

这么犹豫了一会,就听他说:“想说什么,就说。”

她听了,一咬牙,就说了:“敢问殿下刚刚说的可还算话?”

赵征想着刚刚的许诺,点了头:“自然。你有何心愿?”

宁小茶说:“我跟浣衣局的小宫女叶蝉挺有缘的,想她到东宫做事。”

其实,调一个小宫女到东宫来,也就一句话的事。

但赵征莫名不想那么做:他才把段玉卿弄走,她倒好,立刻跟个小宫女走近了,还想把人弄到身边,是故意跟他作对吗?

这么一想,就更排斥叶蝉了,可许诺过的事,也不好反悔。

宁小茶看他沉默良久,有反悔之意,忙提醒:“殿下答应过的。殿下说我知道,就圆我一个心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殿下还是储君,更不能言而无信。”

同类小说推荐: